-
1 # 彪悍人森
-
2 # 淅河一小生
淺夏也即剛剛到來的夏天,其實那時更應該叫春天吧,萬物繁茂,生機勃勃,而夏天也是萬物生長時機的到來,可以說這是一個處處透著生機,綠的世界,綠的海洋,而這之中點綴著的繁花朵朵,處處彰顯生命的美麗動人之姿。如果你閉上眼睛,置身於這淺夏花開的時節裡,深深吸上一口氣,什麼煩惱,什麼苦悶,俱消散於這枝繁葉茂,百花盛開之中。如此美景,如此宜人氣候。我們真應該感謝大自的鬼斧神功之妙,
-
3 # 更年期大媽重新出發
淺夏花開,很美的詞。美在哪?
第一,美在"淺"字,盛夏不好玩,太熱,花都蔫了,盛夏的果實,都出來了。淺夏,不太熱,剛剛好。春天還有點料峭的寒意,淺夏的季節是一年中最舒適的。
第二,淺夏開的花比較多。春天花兒經歷了寒冬,剛剛舒展開枝葉,有了花骨朵,淺夏就要開花了。而秋季,冬季的花都比較少,枯零,凋落了。
第三,淺夏的花有飄香藤、三角梅、滿天星、太陽花、常夏石竹、藍雪花、凌霄、一串紅、蜀葵、美女櫻、長春花、米蘭、羽葉蔦蘿、金露花、茉莉花、夏堇、矮牽牛、月季等。這些花開的比較繁盛,因為氣候適宜,溫潤,枝葉繁茂,淺夏的季節,出門走走,都是一眼的絢爛,很是養眼。
第四,淺夏花開,四個字押韻,好聽,有美感,很多寫美文的,寫雞湯的,都喜歡用這個詞。
美是人人都欣賞,喜歡的。
-
4 # 貴在勤奮qzqf
在解釋“淺夏花開”是什麼意思前,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淺夏”。
夏天是四季中的第二個季節,農曆夏季指四、五、六三個月,這三個月在古代分別稱為“孟夏”、“仲夏”、“季夏”,在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初夏”指的是“孟夏”、“盛夏”指的是“仲夏”,而“淺夏”在文學作品中並不常見。
“淺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汪藻的《天長道中三首 其一》中:
山行逢淺夏,濃綠屢低巾。
地冷猶衣裌,村香已食新。
菰蒲渾欲老,魚鳥自相親。
倚杖看孤月,悠悠何處人。
後人較少在文學作品中使用“淺夏”這個詞彙,“淺夏”就是過了春天剛到夏天的時候,具體說就是指四月初。
“淺夏花開”的字面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在四月初花開了,但這個詞彙可以令人遐想連篇,我們不妨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那迷人的淺夏花開:
四月初,明媚的春光漸行漸遠,炎炎夏日還待時日,此時的Sunny照在臉上不是炙熱難耐而是溫煦怡人,會聞到淡淡的絕對不是盛夏那種濃郁的Sunny味道,遠處群山開始層巒聳翠不再裸露大山的嵯峨,樹枝上的小鳥不知時令劃過了季節,還在鳴唱著春天的歌,樹葉、小草已由嫩黃轉為青碧,花兒一改春天的嬌羞,一任花瓣在夏風中輕颺,更有晶瑩的露珠攜帶著七彩Sunny跌入草叢,再緩緩的從草的葉片上滴落泥土中,此時,我們已陶醉在淺夏恬適曼妙的氛圍裡了。
有意思的是儘管“淺夏”在以往文學作品中不常使用,但有一部網路小說名字叫《淺夏》。
-
5 # 含糊平靜
淺夏花開,情牽遠方
春天的表演還意猶未盡,淺夏已迫不及待地粉墨登場。帶著微笑、帶著鳥兒的歌聲、帶著花兒的芬芳、帶著一絲暖意撲面而來。你無法躲避它的眼神,更無法拒絕它的擁抱。看吧——簇擁淺夏而來的有:水靈靈的粉紅桃花、嬌小玲瓏的白茉莉、熊熊燃燒的紅杜鵑、素面朝天的荷花、蜿蜒不盡的紫藤、風鈴般莎莎作響的刺槐。它們爭相鬥豔,拉開一副絢麗的帷幕,寫上初戀的情話。
鄉間小路沒了城市的喧囂,寧靜得像熟睡的孩子。淺夏的生機卻不會遺忘任何一個角落,嫩油油的小草迎風起舞,時而甩甩頭,任憑露珠從髮間滑落。散落在草叢的蒲公英顯得平淡無奇,沒有魁梧的身材,也沒有嬌豔的容貌,白白的花簇像一小團棉絮飄過,讓人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摘一朵蒲公英,聞上一聞,似乎也沒什麼香味。一口氣吹上去,白白的花絮如驚飛的鳥兒四散開去,漂浮在空中。蒲公英在這裡出生,在這裡成長,它環視著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想說一聲再見,卻不知如何開口。小夥伴們在向它招手,似乎還有好多話兒沒說完;池塘邊的小魚兒也探出腦袋,眼角掛著淚花;蜂蝶圍繞追逐著它,想要拉住它的衣角。
蒲公英凝視天邊,聽見了來自遠方的呼喚。那是一個久遠的約定;那是夜夜難眠的思緒;那是輾轉反側的惆悵。在那裡,有一個溫馨的花園、有一床鬆軟的被褥、有一個長相廝守的伴侶。
一陣清風拂過,蒲公英展開羽翼緩緩升起,向著遠方而去。它不是為看風景而遊蕩,是為了一顆愛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而奔波。當你敞開愛的懷抱,蒲公英會還你一個深情的親吻。
淺夏花開,情牽遠方,為愛飛翔。
回覆列表
夏天馬上來臨,春天鳥語花香的季節隨著過去。
個人理念認為,不能沉醉於目前快樂的日子,要重視往後的生活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