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濟

    對於大臣上的摺子,送到內閣進行票擬。內閣輔臣在一張紙上寫上處理建議,這就是票擬。然後給皇上看。但是奏摺那麼多,皇帝也看不過來,於是就有了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太監把奏摺和內閣的票擬建議念給皇帝聽,皇帝覺得可以,或者有什麼建議,更改一下,皇帝口述,秉筆太監就在奏摺上批紅,看似是個寫字的活,其實不然。

    皇帝會親自處理比較重要的奏摺,但是這時候司禮監的宦官若是壓下了某些奏摺,拖上一段時間的話,皇帝就看不到。若是碰上比較懶惰的皇帝,司禮監便是代行皇權了,很多奏摺皇帝也不想批,直接把權力交給秉筆和掌印太監,司禮監的權力可以說比內閣要大。

    內閣大臣要想辦成一些事情,都需要和宦官搞好關係。司禮監掌印太監被稱為內相,足見其權力與地位。魏忠賢時期,皇帝不管事,都是魏忠賢批紅,皇帝也不過問,自然就是他說了算。內閣票擬只是建議,最終還要有批紅和蓋印才能生效。

    司禮監宦官與大臣勾結,大臣上的奏摺都是按照宦官的意思來,否則批紅那一關就不會過。但是這權力說到底是皇上的,皇帝一句話,就能撤銷掌印,秉筆太監。宦官專權,都是皇帝太懶,崇禎一上臺就把根基深厚的魏忠賢打倒了,在明朝的這種制度下,沒有任何勢力能對抗皇權。只有皇帝不想幹活的時候,宦官才能鑽空子。

  • 2 # 且愛且珍惜

    明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皇帝,開國皇帝朱元璋農民出身家境貧寒當過和尚要過飯,在元末明初時能夠推翻元朝打敗勁敵,建立明朝大業是相當不容易的,在明初時太監是沒有權利”擬票”的,因為明初的皇帝都比較勤勉,像朱元璋,朱棣等,朱棣時期為了約束大臣建立了東廠,就是特務機構,此機構由太監掌管直接聽命於皇帝,加強君主集權,到了明武宗時期,由於皇帝荒廢朝政,不理政事,其權利慢慢下放太監,最著名的就是大太監王瑾,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並實行票擬製,明朝沒有宰相有內閣,很多大事都是有內閣處理,然後報皇帝批准,皇帝為了省事由太監票擬,並有秉筆太監負責,這就大大增加了太監的權利,明朝十幾位皇帝中大都是昏君,其太監勢力慢慢做大,最著名的是大太監魏忠賢,人稱九千歲,其權利可想而知,明朝的太監能夠獨攬朝政和皇帝是分不開的,其原因有三,其一明朝自建國以後推行內閣制,防止宰相權利過大危機皇權,給太監提供了專權的機會,並且太監是皇帝最親近的人,很小就侍奉皇帝,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其二,明朝一代有名的明君不多,整天忙於後宮或者修煉丹藥,像嘉靖和萬曆更是幾十年不上朝,把大全都下放了太監,可想太監能不專權嗎?因為太監是皇帝最放心的人。其三,太監大都出身草根,沒有什麼文化,入宮後知道自己的出路在那,就一門心思的迎合皇帝,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像魏忠賢本身就是個賭徒,為了逃債入宮當了太監,太監的專權在明代是最厲害的,到明朝滅亡時都沒有消除太監的毒瘤,明朝的滅亡和太監有很大的關係,但歸根到底是皇帝的不作為造成的。

  • 3 # 回家種田li

    票擬,也稱條旨,指的是大臣草擬對各種奏章的處理意見,並將這些意見附於奏章之上,送給皇帝御覽的一共辦公形式。伴隨票擬一起出現的還有皇帝批示的權力,由於皇帝用於批示的是紅筆,所以皇帝的這一權力被稱為“批紅”。明宣宗時,皇帝的權力被正式分為了“票擬”和“批紅”兩大部分,票擬是內閣提出的處理意見,批紅就是說同意的權力。

        票擬製度對明朝政治的影響,主要在於“票擬”和“批紅”兩大權力的主導權的變更上, “票擬”的權力一直為內閣大學士所佔有,而“批紅”權力卻非一直由皇帝佔有,而這些掌握批紅權的皇帝之外的人就是---太監,批紅權成了宦官把控朝政的重要政治工具。其中權力最大的就是就是直接負責批紅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和負責蓋章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到了明朝中後期,皇帝不管朝政,某些太監便會自作主張,亂髮旨意,下面的官想告狀也告不了。因為你告狀的奏章最多隻能告到皇帝那裡,可代皇帝批閱奏章的人很可能就是你要告的人,那你這狀能告下來嗎?所以明朝中後期掌握批紅權的宦官主導了當時政治局面,也一直被認為是大明王朝滅亡的禍根所在。

    但是綜觀整個明代,壞太監很多,好太監也不少,但十分神奇的是,無論太監如何猖獗,都無法危及皇帝本人的地位。要知道,中國歷史上宦官權力最大、氣焰最為囂張的朝代並不是明朝,而是唐朝,在唐朝後期,宦官完全操縱國家大權,甚至可以立廢皇帝,儼然就是國家最高統治者,而在明朝,太監雖然專權結黨,但皇帝要動手解決他們,只需要寫一張小小的字條(明武宗處死劉瑾)。由此分析,“票擬”和“批紅”主導權分配,不過是當權者對現實權力分配的一種平衡。兩項權力分配形成了穩固的政治權力體系,票擬權和批紅權的鬥爭,實際上就是文官集團和皇帝及太監的鬥爭,不過是一種權力的遊戲。宦官把控朝政,也不過是當權者對權力的一種制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中考還剩20天,我現在在家自學應該怎麼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