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壟上草

    山東這些地名的改稱多半是上個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的事情。不僅是山東,那些年,全國各地都在忙著改地名。

    當時,也許是因為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大量出現的影響,全國各地曾一度出現了改名熱,都以新名改舊名為時尚和潮流。

    像題主所提及的幾個地名,有兩種情況,一是縣改市(區),將原來的縣名改為了××市(區),聽起來像城市味,便把“縣”字去掉,加上“州”或“城”,比如,滕縣改為滕州、鄒縣改為鄒城、邳縣改為邳州等;二是恢復舊時地名,比如,益都改青州、襄樊改襄陽等。

    不知何故,那一陣子,似乎都迷信於一個“舊”字,認為舊名比新名有底蘊、有內涵、有文化,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和經濟發展,所以各省都紛紛效仿起來。

    其實,地名也跟人名一樣,只是個稱呼而已,好聽不好聽、大氣不大氣、響亮不響亮,並不是很重要。主要還是靠政治、歷史、經濟地位和影響力。

    最後我想說,山東的益都怎麼說也不應該改名為“青州”。從字面上講,“州”怎麼也不如“都”顯得大氣呀。大家說是不是?

  • 2 # 秋實80587892566

    黃縣改叫龍口市,掖縣改叫萊州市,是上世紀未撤縣設市時改的。既然改市了,叫黃縣市、掖縣市不妥,故改稱龍口市、萊州市。龍口原為黃縣的一個鎮、港口,掖縣舊時是萊州府的駐地。全國不多見的某縣市的萬縣市,在撤市設區時也改稱“萬州區”了。

  • 3 # 劉三餘

    其實是龍口市兼併了黃縣。

    龍口特別行政區。秦朝時,因境內有黃水而置黃縣。明清時,屬登州府。現在大家都知道,黃縣改名為龍口,但黃縣和龍口的關係其實很複雜,之前我也曾寫文專門探討過這個問題。簡單點說,龍口原是黃縣的一個鎮,黃縣的縣城叫黃城,黃縣現在雖改為龍口了,但治所仍在黃城,因此,在龍口市內,黃城、龍口是兩個地名。

    黃縣作為兩千年的古縣,能改名為龍口,這與龍口的名氣密不可分。民國時,龍口鎮就已經是商埠了。1938年,在龍口鎮成立龍口特別行政區,屬北海專區,是一個縣級的特別行政區。1939年,偽國民政府也成立了龍口特別行政區,屬偽膠東道,1943年,偽龍口特別行政區改為省轄。

    1945年8月黃縣解放,在龍口鎮設立龍口特區,又析出縣城設立黃縣城廂特區,兩地同屬北海專區。1946年,黃縣城廂特區被撤銷,重新併入黃縣,龍口特區改為龍口市,仍屬北海專區,為專轄市(縣級),龍口市也成為山東1949年建國時十五個建制市之一。1950年,龍口市被撤銷,併入黃縣。1986年,黃縣改名為龍口市,由煙臺市代管。

  • 4 # 1175202404

    益都是青州府的首縣,也就是說青州府的辦公機構設在益都。如同山東省府在濟南一個道理。依據周禮規定:“有先君之廟曰都。”就是說,供奉先賢聖人的地方則為“都”,所以“益都”一詞也就是“奉祀伯益的都城”的意思。

  • 5 # 故國神遊金雞報曉

    山東改地名最沒有講究的是龍口!黃縣是一個古老而有名氣的地名,改成龍口真是毫無學問,龍口是一個村鎮名,而且歷史並不長。這是哪一位大人物酒喝高了,突發奇想改的吧?

  • 6 # renke2029

    桓臺原名新城縣,1914年因全國重名縣有五個。保留了最早的直隸新城縣。山東新城縣現改為耏水,後又改名為桓臺。直隸新城縣現也還為了高碑店

  • 7 # SMD0546

    樂安縣(廣饒縣)、蘭考縣(蘭封縣+考城縣)、高青縣(高苑縣+青城縣)、徽州地區(黃山市)、復縣(瓦房店市)、金縣(金州區)、新金縣(普蘭店市)、錦西市(葫蘆島市)、鐵法市(調兵山市)、泰康縣(杜爾伯特縣)、鄖陽地區(十堰市)、鄂西州(恩施州)、上海縣(閔行區)、邕寧(南寧市)、陽曲(太原市)、迪化(烏魯木齊市)、歸綏(呼和浩特市)、崇安縣(武夷山市)、郫縣(郫都區)、灌縣(都江堰市)、大庸市(張家界市)、沙州市(張家港市)、新海連市(連雲港市)、南坪縣(九寨溝縣)、中甸縣(香格裡拉縣)

  • 8 # 人在山海間

    青島的路名基本上是以大陸省市縣來命名的,挺有意思,龍口路和黃縣路,萊州路和掖縣路,青州路和益都路並存。但是隻有芝罘路沒有煙臺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茭白田收穫後如何再利用,讓冬閒不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