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謂溼氣重最典型的病就是痺症,現代醫學裡分的細,就是各種關節炎。我是自己身體不太好,加上居住條件曾經陰冷潮溼,關節有時疼的厲害,中醫裡關節疼痛都在痺症的範疇內。我看病時是每次同時找中西醫,然後與醫生充分溝通,自己也多看書,分析兩家的治療方案,根據病情狀態做出選擇。這個溼氣其實可理解為一種假說。中醫畢竟是古代醫學居多,侷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不可能找出具體是什麼。而根據我自己的理解,溼氣是個比較籠統的概念,並不是某個物質,而是多種當時無法化驗確定的東西的集合,而且這個東西也包括了某個實際物質以外的致病因素。這很多種東西里,嘌呤以及嘌呤引起的尿酸增高是重要的部分。古代不知道嘌呤是什麼尿酸是什麼,但透過千百年的臨床觀察,可以確定關節疼痛與某些飲食習慣有關,這就產生了中醫所謂忌口。具體到溼氣上最明顯的就是認為海鮮溼氣重。但古代人沒法化驗,只能用一套假說來概括這個發現。今天我們都知道,關節炎不能吃海鮮是因為海鮮嘌呤高,但要明白這個發現也是從模糊的臨床觀察到具體實驗的過程產生的。人體本身的複雜性決定了即便是現代醫學也難找到確定的致病原因的,是需要大量臨床觀察的,這是一個對醫學的常識。關節炎患者都要查一個類風溼因子,但這到底是什麼,我查了很多資料也沒確切說法,只是現代的技術可以發現這個東西確實存在。中醫不知道該叫啥,就概括為溼氣範疇了。至於溼氣的產生,中醫認為除了外部環境,主要是內部身體出了問題。所謂痺症,就是說這人體液迴圈不通暢了,導致了一系列後果。這點現代醫學也可以佐證,各種型別的關節炎都是與體液迴圈不良有關係的,比如通風患者腎臟功能都是出現了問題的,嘌呤以及其導致的高尿酸,除了會導致關節處尿酸沉澱造成通風,還會導致尿結石甚至尿毒症,另外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而中醫在實踐中總結出來,沒必要查清楚什麼是溼氣,只需要瞭解這一切都是體液迴圈的問題就行了,只要解決這個問題,病也就算好了。這種治療缺點也明顯,因為中醫是在把整個身體調整回自然的健康和諧的狀態,中醫師有點像個健身教練,這中間只要患者不配合改變生活習慣,神醫也沒轍。但現代醫學由於主要是西醫的思維方式,治療方案往往就糾結於降低某幾個指標上,這樣就非常被動。但是西醫在自己的治療思路上走徹底了,也是可以解決部分問題。比如免疫力低下了就直接注射激素,疼了就止痛,最牛逼的是直接換人造關節,立竿見影解決問題。至於自身的身體狀況,可以在這之後常年服用各種維生素慢慢調。但根據我自己多年與醫生打交道的經驗,西醫從來沒有自信可以治癒各種關節炎。究其原因,還是在患者本身上。因為激素止痛都上了以後,症狀消失了,患者就沒有了危機意識,又該幹嘛幹嘛去了,後來的長期治療就停了,那個病也就只能越來越嚴重。雖然中醫也有急則用表的醫療思路,但在迅速緩解症狀上,現代技術還是更有效便捷的,這沒法否認,而且也不需要爭執,誰行誰上就好。但是中醫把人體作為完整生命體的醫療思路確實是很有價值的,其臨床嘗試也值得繼續研究。
透過多年的對照,以及花了大量金錢時間的治療,我覺得中西醫結合才是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而重點不在於幾味中藥做成藥片這種表面的結合,而是中西兩種醫療思路的結合。中醫也可以藉助現代科技改善自己的理論基礎,也可以融入現代醫學。醫學除了技術層面上的事,還是有思路上的事,同樣都重要,而只有西醫思維方式的現代醫學是不完整的,也是對人命不負責的。話說回溼氣。中醫去溼有幾個辦法,我經歷的針對痺症的主要治療思路是先治脾胃,也就是先改善消化系統,以便讓身體更好吸收營養,讓身體先壯實點,免疫力上來點,來應付接下來更猛烈的治療方法。這個治脾胃其實不侷限於消化系統,也關係到泌尿系統,也就是水的吸收和體內迴圈。接下來就用各種骨頭補鈣,各種高質量動物蛋白和膠原蛋白為機體修復做材料。這期間很重要的,就是患者自己要適當鍛鍊,調整生活習慣,鞏固治療成果。傳統中醫黑點很多,現代人稍有點科學思維能力,認真觀察傳統中醫時就會發現,裡面有大量糟粕。而且過去傳統中醫的醫師取得一點進展時,往往秘不示人,或是用一套玄虛之辭來掩飾,以訛傳訛,使得中國的傳統醫學發展緩慢,充滿謬誤,所以一味說傳統中醫好也是不對的。
但中醫黑很多黑不到點子上,就比較扯淡,天天說中醫該掃進垃圾堆,彷彿自己是掃把成精。可是醫學這事大概不是這種革命小將想象的那樣,科學也不如小將想象的那樣,其發展自有規律,不是掃把精們靠扯淡能推動的。我就想對中醫黑說,設想您自己或親友患了病西醫說沒轍了(這種情況實在太常見),中醫認為還可以治療,您這時候用不用中醫?別人生死與您無關,您當然想黑就黑,捫心自問一下自己能絕對拒絕中醫的,您才是條好漢。我們常常說理工科,其實理科與工科差別很大,理科也許還研究無法實用的理論,但工科精神就是去他媽的,先幹成了再說。醫學大概就是偏工科,人命關天的事,有時沒那麼多精力去矯情。
中醫所謂溼氣重最典型的病就是痺症,現代醫學裡分的細,就是各種關節炎。我是自己身體不太好,加上居住條件曾經陰冷潮溼,關節有時疼的厲害,中醫裡關節疼痛都在痺症的範疇內。我看病時是每次同時找中西醫,然後與醫生充分溝通,自己也多看書,分析兩家的治療方案,根據病情狀態做出選擇。這個溼氣其實可理解為一種假說。中醫畢竟是古代醫學居多,侷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不可能找出具體是什麼。而根據我自己的理解,溼氣是個比較籠統的概念,並不是某個物質,而是多種當時無法化驗確定的東西的集合,而且這個東西也包括了某個實際物質以外的致病因素。這很多種東西里,嘌呤以及嘌呤引起的尿酸增高是重要的部分。古代不知道嘌呤是什麼尿酸是什麼,但透過千百年的臨床觀察,可以確定關節疼痛與某些飲食習慣有關,這就產生了中醫所謂忌口。具體到溼氣上最明顯的就是認為海鮮溼氣重。但古代人沒法化驗,只能用一套假說來概括這個發現。今天我們都知道,關節炎不能吃海鮮是因為海鮮嘌呤高,但要明白這個發現也是從模糊的臨床觀察到具體實驗的過程產生的。人體本身的複雜性決定了即便是現代醫學也難找到確定的致病原因的,是需要大量臨床觀察的,這是一個對醫學的常識。關節炎患者都要查一個類風溼因子,但這到底是什麼,我查了很多資料也沒確切說法,只是現代的技術可以發現這個東西確實存在。中醫不知道該叫啥,就概括為溼氣範疇了。至於溼氣的產生,中醫認為除了外部環境,主要是內部身體出了問題。所謂痺症,就是說這人體液迴圈不通暢了,導致了一系列後果。這點現代醫學也可以佐證,各種型別的關節炎都是與體液迴圈不良有關係的,比如通風患者腎臟功能都是出現了問題的,嘌呤以及其導致的高尿酸,除了會導致關節處尿酸沉澱造成通風,還會導致尿結石甚至尿毒症,另外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而中醫在實踐中總結出來,沒必要查清楚什麼是溼氣,只需要瞭解這一切都是體液迴圈的問題就行了,只要解決這個問題,病也就算好了。這種治療缺點也明顯,因為中醫是在把整個身體調整回自然的健康和諧的狀態,中醫師有點像個健身教練,這中間只要患者不配合改變生活習慣,神醫也沒轍。但現代醫學由於主要是西醫的思維方式,治療方案往往就糾結於降低某幾個指標上,這樣就非常被動。但是西醫在自己的治療思路上走徹底了,也是可以解決部分問題。比如免疫力低下了就直接注射激素,疼了就止痛,最牛逼的是直接換人造關節,立竿見影解決問題。至於自身的身體狀況,可以在這之後常年服用各種維生素慢慢調。但根據我自己多年與醫生打交道的經驗,西醫從來沒有自信可以治癒各種關節炎。究其原因,還是在患者本身上。因為激素止痛都上了以後,症狀消失了,患者就沒有了危機意識,又該幹嘛幹嘛去了,後來的長期治療就停了,那個病也就只能越來越嚴重。雖然中醫也有急則用表的醫療思路,但在迅速緩解症狀上,現代技術還是更有效便捷的,這沒法否認,而且也不需要爭執,誰行誰上就好。但是中醫把人體作為完整生命體的醫療思路確實是很有價值的,其臨床嘗試也值得繼續研究。
透過多年的對照,以及花了大量金錢時間的治療,我覺得中西醫結合才是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而重點不在於幾味中藥做成藥片這種表面的結合,而是中西兩種醫療思路的結合。中醫也可以藉助現代科技改善自己的理論基礎,也可以融入現代醫學。醫學除了技術層面上的事,還是有思路上的事,同樣都重要,而只有西醫思維方式的現代醫學是不完整的,也是對人命不負責的。話說回溼氣。中醫去溼有幾個辦法,我經歷的針對痺症的主要治療思路是先治脾胃,也就是先改善消化系統,以便讓身體更好吸收營養,讓身體先壯實點,免疫力上來點,來應付接下來更猛烈的治療方法。這個治脾胃其實不侷限於消化系統,也關係到泌尿系統,也就是水的吸收和體內迴圈。接下來就用各種骨頭補鈣,各種高質量動物蛋白和膠原蛋白為機體修復做材料。這期間很重要的,就是患者自己要適當鍛鍊,調整生活習慣,鞏固治療成果。傳統中醫黑點很多,現代人稍有點科學思維能力,認真觀察傳統中醫時就會發現,裡面有大量糟粕。而且過去傳統中醫的醫師取得一點進展時,往往秘不示人,或是用一套玄虛之辭來掩飾,以訛傳訛,使得中國的傳統醫學發展緩慢,充滿謬誤,所以一味說傳統中醫好也是不對的。
但中醫黑很多黑不到點子上,就比較扯淡,天天說中醫該掃進垃圾堆,彷彿自己是掃把成精。可是醫學這事大概不是這種革命小將想象的那樣,科學也不如小將想象的那樣,其發展自有規律,不是掃把精們靠扯淡能推動的。我就想對中醫黑說,設想您自己或親友患了病西醫說沒轍了(這種情況實在太常見),中醫認為還可以治療,您這時候用不用中醫?別人生死與您無關,您當然想黑就黑,捫心自問一下自己能絕對拒絕中醫的,您才是條好漢。我們常常說理工科,其實理科與工科差別很大,理科也許還研究無法實用的理論,但工科精神就是去他媽的,先幹成了再說。醫學大概就是偏工科,人命關天的事,有時沒那麼多精力去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