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琻

    人是感性的。

    人生幾十年,無非是追求兩個層面的需要。一是物質層面,一是精神層面的。物質決定意識。在解決了溫飽這個基礎需求後,人可以繼續其豐富的生命之旅:率先想到的是吃得更好一些,穿得更體面一些。社會是個巨大的製造平臺,隨著人類的繁衍,幾十億人的世界,由於每個人的思維不盡相同,產生了無數的達成路徑。

    網路是這個社會的最新階段的產物,從農耕到工業,再到今天的網路社會,人類的基本點沒有變化,都是採用各種手段滿足自己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沒有物質,生命無法延續;沒有精神,就缺少繼續前行的動力。

    網路是一個不必面對面的載體,我們稱之為虛擬世界,當然它可以製造現實,透過網路達成日常生活的許多需求。例如網購、外賣等等。但是這些仍然是滿足物質需求。

    從古到今,人類總會透過另外一些手段獲取精神需求。古代科技不發達,人類主要是透過簡單的娛樂獲取內心的昇華。寫寫詩、填填詞、唱唱曲、下下棋已經是很高雅的方式了。踏青、郊遊是比較奢侈的休閒,往往只有上層社會的人能夠享受。普通人差不多隻有喝點小酒,賭點小錢之類的打發空閒。

    所以,人作為有精神意識的高階生物,意念和思維往往又能夠左右日常的生活。

    想努力獲得更多財富,想讀書獲得秀才舉人,能夠出人頭地,這些算是好的。古代屬於農耕,沒有太多工業,讀書人只有做官,從商只能混口飯,而且從商沒有地位,就會想盡辦法透過錢財獲取一定的社會地位,長期以往,形成了所謂厚黑之類。

    網路的發展,讓人們多了無限的遐想,所有現實世界有的休閒娛樂,在網路都可以找到,甚至有現實和過去無法達到手法。

    人是容易滿足的,容易讓自己按照一種習慣走下去,進而會催生痴迷,方向正確還好,一旦錯了,直接變成沉迷。例如網路遊戲,網路賭博等等。刺激無處不在。

    人類另一個本能就是男女之間那點事。過去交往總要面對面,難度較大,現在好了,網路隔離了現實,靦腆的人,在網路裡變得如魚得水。幾十億人活躍在網路中,是好是壞,很難辨別。

    智慧手機方便了人們的多維度溝通,但是另一個裂變就是讓人成為手機的奴隸,很多人已經到了離開手機不習慣生活的狀態。上課上班玩遊戲,下課下班玩遊戲,沉浸在遊戲的世界,那裡有槍炮這些日常無法企及的道具,那裡有一群群人,男男女女,邊殺邊喊,隨心所欲。這些都是現實無法達到的。

    所以分不清網路的現實和虛擬,完全是人性決定的,人性本沉迷,才叫心向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租半年之後榮昊迴歸恆大,如今又隨申花訓練可能再次出租,你是怎麼樣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