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按照某些史書,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就是王振。但是英宗復辟後,思念王振不已,下昭為其正名,並以香木為其雕像,祭葬招魂。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在京城智化寺北院為王振建旌忠祠,以祭祀亡靈。 問題來了,如果王振是造成英宗被俘一年,且在回國後被幽禁了7年的罪魁,英宗作為一個正常人,一個皇帝,應該痛恨王振才對。難道王振背了土木堡之變的黑鍋?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名稱真難辦

    土木堡之戰是在王振推波助瀾之下形成的,為什麼說是推波助瀾而不是一手促成的?因為明英宗自己也想御駕親征。

    先說說王振和明英宗的關係

    王振在英宗在當太子時就開始服侍英宗了,等到他繼位到親政後,王振被寵信才開始作威作福,英宗成就了他的一切,他就是英宗的鐵槓親信

    再看下明英宗繼位後朝堂的形勢

    明英宗9歲繼位後朝政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內閣三楊輔佐,但隨著太皇太后和三楊的相繼去世,明英宗也長大了,開始親政。整個朝廷有三股權力:皇權,監權,閣權。明英宗的皇權和自己扶持的王振為首的監權對文官集團的閣權形成了壓制,但始終不能實現獨裁。

    就這個時候英宗看到了機會,時值瓦刺大舉進犯,明英宗想透過軍功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監於當時的情況大臣們是極力反對的,英宗也左右為難,這個時候王振就起到作用了,王振極力主張英宗親征,為什麼?因為英宗成就了他的一切,只要英宗能在朝堂上一言九鼎,實現獨裁他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所以皇帝親征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還沒有能力一手促成皇帝御駕親征。

    至於後面的土木堡之變則是王振在不明敵情下深入敵方,己方失利時慌張撤退造成的,黑鍋還得他背。

  • 2 # 五班長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王振是明朝初年的宦官,本為落第秀才,略通經書,傳聞他是自閹進宮的。由於他有些才學,為人又善解人意,很是受明宣宗喜愛,被授於東宮局郎,服待太子朱祈鎮(英宗)(1427——1464),1435年英宗繼位,王振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1449年,王振慫恿英宗御駕親征,結果在徵瓦刺的“土木堡之變”中英宗被俘,他自己也命喪土木堡。

    英宗繼位之初,由於有祖母張太皇太后及閣老賢臣“三楊”等齊心輔政,故而王振不能干預政事,7年後,隨著一批元老相繼老死,王振開始勾結內外官僚,作威作福,他掌管了皇帝的“批紅”大權,實際上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贏得一批臣子競相攀附,他開始培植黨羽,干預朝政,王振不但愛權更愛錢,不但接受朝臣的賄賂,還向瓦刺索賄,當賄賂得到滿足時,就給瓦刺多報、虛報的朝貢品予以批覆,當不滿足時,就不給批覆,瓦刺得不到回賜品,就添油醋地向也先彙報,於是,也先以明朝減少賞賜為藉口,大舉進攻明朝,可以說,瓦刺攻打大明和王振索賄有一定的關係。

    1949年英宗御駕親征時,王振已大權獨攬8年了,雖然由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文武百官護駕,但總指揮卻是王振,一切都要聽他的,朱勇在他面前要膝行而前,王佐對他的行軍路線提出意見時,他惱怒地罰王佐跪了半天的草叢,這個仗完全是由王振主導的,雖然他的目的是要樹立個人的權威,可問題是他沒指揮過軍隊,不懂得打仗的章法啊?8月1日,明軍到了大同,瓦刺軍主動北撤,鎮守大同的郭敬告訴他,這可能是敵軍使的誘敵深入之計,不可草率追擊,可他固執地認為,是瓦刺軍聽到皇帝率50萬大軍親征害怕了,他即不派軍偵察,也不對部隊進行部置,盲目地北進,結果前軍和敵軍打上了,後軍還在慢吞吞地前進,當前軍兵敗後撤時,他不問就理地跟著逃跑,明軍的失敗,完全是王振不懂兵法,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獨斷專行造成的。

    本來明軍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不過是折損了一些人,退回京城守住就行了,因為瓦刺的目的不是為了推翻大明江山,只不過是想掠奪一些財物,脅迫大明給予更多的賞賜而已,此時應該快快撤回,可王振偏要繞行家鄉蔚州,為的是在家鄉人面前顯擺,當部隊要“駕幸其第”時,又恐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再改變退軍路線,搞計程車兵疲憊不堪,耽誤了大好時間。到了宣州時,瓦刺的追兵趕到,明軍的三萬精銳騎兵被消滅乾淨,8月13日,明軍逃到了土木堡,瓦刺軍緊追不捨。

    此時還有二十萬明軍,土木堡地勢較高,無泉無水,不利於大軍駐紮,兵部尚書鄺埜建議馳入居庸關以保安全,王振認為,地勢高,有利於居高凌下發起進攻,可明軍惶惶如喪家之犬,哪裡還有發動攻勢的勇氣和實力?二十萬大軍被不懂軍事的王振置予了死地。隔日瓦刺軍包圍了土木堡,將士飢渴難忍,瓦刺詐和,主動撤離,王振不懂得兵不厭詐,竟下令移營就水,士兵奔向15裡外的河邊,亂作一團,瓦刺軍伏兵四起,發起總攻,明軍全軍覆沒,52名跟隨英宗出征的大臣均死於土木堡之變,英宗的護衛將軍樊忠憤怒至極,用鐵錘砸粹了王振的腦袋,明英宗被瓦刺俘虜。

    王振是土木堡之變的罪禍首,瓦刺和明朝是貢與賜的關係,引起瓦刺兵變的禍根是王振,明軍的失敗是王振亂指揮造成的,明軍完全可以不在土木堡駐紮,再加一把勁,到了居庸關就安全了,可他偏要在土木堡停留,他不懂得,此時的明軍是衰敗之軍,已經毫無鬥志了,和項羽的破釜沉舟,韓信的背水一戰是兩回事,因為,他們是鼓足士氣的軍隊,置之死地而後生,只能用在有旺盛士氣的部隊上,不是什麼樣的部隊都可用的,他犯了和馬謖一樣的錯誤,如果不死,按律也當斬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學友愛和承諾MV裡的女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