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步世界遺產
-
2 # 河東來
儒教是中國的原始宗教,是周公制禮造樂建立,不過那屬於古儒教,教主是周天子,他既是世俗的領袖,又是宗教的核心,相當於東方的教皇。
諸侯國國君則相當於東方的主教,仍然是政教合一的體制,但範圍要小一些。
輔助周天子宗教管理工作的,是事鬼神的“巫”階層發展而來的道家。
在周天子這個“帝”(古代就是大神的意思)和道家這個“巫”的領導下,他們就要選拔世俗管理人才,這種世俗管理人才初期是祭主讚詞的“祝”擔任,後來就發展為儒家。
由於這種宗教以儒家為世俗管理核心,人們就將這種特殊的老三當家的宗教命名為儒教。
秦王嬴政上臺前,呂不韋滅掉了周王朝的周天子儒教教主身份,嬴政上臺後,接受了一部分由原諸侯國國君、國師、國相蛻變的道家人物的主張,由道家人物全面取代儒家人物的國家管理體系,形成官吏系統,焚燬儒教書籍,誅殺掉原教旨主義的道家人物---方士,從而事實上形成了特殊的道教---法教,為什麼這樣稱呼,因為當時這些新道家人物,被稱之為法家。
漢朝建立之後,傳統道家領導的儒教捲土重來,但因為秦王朝後期由於秦始皇早早駕崩,趙高戰勝李斯形成了法家專權,有鑑於此,漢王朝後宮勢力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但在制約可能產生的法家專權的同時,又形成了後宮專權。
漢武帝深受後宮專權的侵害,他也深知自己實際是雙重的受害者,所以他在宗教及世俗兩方面的管理展開了動作。
一是在宗教方面,漢武帝聯合儒家的代表董仲舒搞了個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道家被拉下神壇,走入民間,在遠離中原的四川巴地建立了道教,儒家的傳統人物孔子則被封為儒教教主,至聖先師,這實際上就形成了“新儒教”。
所以,中國的道教和新儒教,實際上是同源的,他們的根基都在古儒教,所以魯迅先生對此有個深刻的總結,就是中國民間有人憎和尚,憎清教徒,憎回教徒,而獨不憎道士,其根源正在於此。
二是在世俗管理方面,為杜絕後宮專權,漢武帝來了個“殺母留子”釜底抽薪,建立顧命大臣制度,但這也開啟了另一專權模式---大臣專權的形成。
所以中國的宗教,已經發展到“神權君授”,而不是西方的“君權神授”,也不是傳統儒教的“君權神輔”模式。
-
3 # 亦有所思
儒家的核心就是宗教,因為他符合宗教的核心要求——排外。
儘管儒家思想嘴上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但實際上奉行的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別說思想不同,就連內部的觀點不同都會從早上吵到晚上,關於這一點,哪怕是秦始皇和漢武帝想起來都頭疼,因為他們都吃了不止一次的苦頭。
儒生認為只有自己是對的!
哪怕結果是錯的,我也是一番好心!
佛道之爭,爭的不過是人的微薄信仰,而儒家爭得卻是整個靈魂。
通道,或許讀一讀《道德經》就可以了,基它的也算是生冷不忌。信佛,只要不出家,吃個肉結個婚問題都不大。但儒教卻不是如此,他會深入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早晚要向父母請安,不請就是不孝,每天要三省吾身,不省就不夠修身,就連睡覺蓋一個超過規格的毯子都會死不瞑目。偏偏這種先換被子再死被後人讚美了三千多年。
如果一個和尚改信了老子,不會有什麼大不了,頂多罵你一聲叛徒也就罷了。既不傷筋也不動骨。而一個不信奉儒家思想的人這一生就切了,因為你一定是小人,一定是惡魔,必須被整個社會所拋棄。
在中國古代,你可以罵佛祖,也可以罵道尊,但罵個孔子試試。恐怕這一生都會被主流社會壓得抬不起頭來,沒有人能救得了你,因為沒有一個宗教給人扣帽子的本事大過儒教。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數不清的唾沫星子會向你噴來。而且主體都是好人,全是君子。
世界上最苛刻的宗教就是儒教,以前天主教抓到異教徒不過是燒死,而觸犯儒家思想,誅連全家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到現在儒教也沒有消失,只不過改了一個名字!
回覆列表
之前沒有所謂儒教,只有儒家,但是如今儒教正在形成。你知道嗎?佛教進入中國前也沒有所謂道教,在佛教的影響下,道學有一部分就演化成如今的道教。如今儒教的形成,也是如此,沒了官方的儒學,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民間勢力越來越大,民間有文化保護意識的人,在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倒逼下逐漸組織成儒教。儒教的組織形式也接近基督和伊斯蘭教,只是在根本上反基督和伊斯蘭,基督和伊斯蘭,不允許教民祭祖,祭孔,給父母上墳都不能跪拜,不能燒紙錢,作為炎黃子孫,基督徒根本不拜,甚至不承認,貼春聯也不可以,我們的傳統節日,基督教也是不被他們教義允許過的,基督傳統節日退讓一步也會過,但以他們基督的形式。儒教來源於儒學,脫胎於民間習俗。儒教是民間文化保護思想下的產物,無神論者面對基督和伊斯蘭的洗腦可能很容易被拉入教,但是儒教信眾就不會動搖。面對一神教,我支援儒家的形成與發展,有利於防止文化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