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薇薇情感驛站
-
2 # 創業小小小白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rén bù wéi jǐ, tiān zhū dì miè,此處“為”唸作wéi,是“修養,修為”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這句話一說是人要為了自己,一說是為了修行德行。後者是一些媒體的新解,前者是一般的理解。然而一般人的理解不意味是正解。學佛道之人說修行,儒家說克己,但諺語的主體是廣大的勞動人民,自然用不到這個修行的意思,所以諺語的考量從廣度來說,容易遵從第一種意思 。其實“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出自佛教著名經典《佛說十善業道經》,經中說: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為,陽平。磨鍊,作為,力行的意思。
凡是不曾修行德行的東西,天公地母都將誅殺它。
無商不奸這個詞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目前,市面上很多商家為了牟取暴利,消尖了腦袋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甚至不惜違法做出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因此多數商人被叫做無商不奸。
然而事實上,無奸不商是後人杜撰的,原意為無商不尖,什麼意思呢?在古代,買賣米時以升斗作為量器,賣家在量米時會削平升斗內隆起的米,以保證足量,成交後,賣家往往會從米筐裡再往升斗裡填一把米,這時候升斗裡的米就會鼓出一撮小尖,也是為了儘量讓利,多賺回頭客。是許多老牌商家一種做生意的噱頭,所以無商不尖就是這麼而來,本意為褒義詞。
不過在市場經濟初期,由於法律法規不是很完善,因此許多商人為了利益最大化,鑽空子,出現很多劣質的商品,消費者大罵之奸商,久而久之也就從無商不尖變為了無商不奸了。
關於這個,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古代在收農業稅時,也是收米,那麼收到的米在運送途中總有損耗。稱之為“米耗”這樣往往收稅收上的米會比預定的少一些,那麼這些所謂的“米耗”誰該負責呢?當然是苦難的人民,為了彌補這部分損耗,在收稅時,當農民稱好糧食後,米也會高高的堆出一個尖,這時候,收稅官員會屏氣凝神,氣運丹田,一個小跑起步對著米器就是一腳,這時候很多米就會撒在地上,這撒在地上的米則為“米耗”。也正是因為這個規定,滋生了許多的貪汙腐敗,畢竟這一腳下去,出來多少米鬼知道,碰上個人品差的,沒準來兩腳,苦的則是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了,所以說,所謂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也是有出處的。
最後,不得不說還是現在的社會好,農業稅都取消了,對於廣大農民而言,已經不用為了農業稅而犯愁了。
-
3 # 國風文化小棧
國風回答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千百年來成為孔夫子的汙點!意在指責孔子看不起婦女階級和底層勞動人民!但事實說的是孔子在衛國的故事。孔子在衛國受到國君靈公的熱情款待。可是,有一天,衛靈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對孔子說:“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孔子“不得已而見之。”而見面的過程很滑稽,“孔子入門,北面稽首。” 衛南子則在帳幃之中拜謝,身上佩帶的珠寶玉佩叮噹作響。這件事情引起了孔子的極度反感。一個月後,衛靈公邀請孔子出行,衛靈公和夫人南子乘第一輛車,孔子乘第二輛車,大有現在國家元首出行的風頭,“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過曹。因為衛靈公的夫人南子越禮無德,而衛靈公又重色輕賢!所以孔夫子才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裡的女子單指衛靈公夫人南子。並非泛指天下所有的女子。小人單指好色無行的衛靈公。並非是市井走卒市民之意!
這句話的完整版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意思是和那些新還頗測的女子,內心陰險狡詐、卑鄙無恥的小人是最難相處的,和他們親近相處時他不懂得謙遜有禮對別人,別人疏遠他了,他又心懷怨恨。
反而樓主提的那兩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無商不奸!倒沒什麼被誤解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本來就來自西方毒文化。意思就是字面的意思。非要給他解釋成正面意思,那隻能是你別有用心!無商不奸,可看看社會的現實,有幾個商人不是為了幾分錢的利益打破頭?不是為了幾分錢的利益賣了良心?無數的進口洋垃圾被他們翻新成為商品賣給中國的老百姓。這他麼是人能幹出來的麼?不然他們怎麼發的起來?無商不奸都已經抬舉他們了!無商不惡才是真情實景!要把這句話翻個個?意欲何為?
-
4 # Janet0113
中華民族的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產生了無數名言警句,讓後輩受益匪淺。但是,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之中,有些流傳度非常高的名言警句,被我們誤解了上千年。有的是在流傳的過程中出錯而致,有的是隻看點,而不看面,導致理解有偏。今天,就與大家看看這些被誤解的名言警句的真實意義。
1.無毒不丈夫
這句話在影視劇中,被經常引用,強調一個大丈夫,要有毒心才能成就大事。首先,我們要知道,古代對於“丈夫”的解釋是“有志氣、有節操、有作為的男子”。這種解釋,說明“丈夫”一詞,完全是褒義的,毫無貶義之意。那麼,又怎麼會有“無毒不丈夫”之說呢?其實,這句話是流傳過程中出錯而出現的。原話中“無毒不丈夫”中的“毒”本來是“度”字。因此,“無毒不丈夫”本應為“無度不丈夫”。這樣解釋,也就合情合理了。
2.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常常用來形容兩個人為了愛,寧願在困境中掙扎的場面。“相濡以沫”出自《莊子》的《大宗師》一篇中,其原文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因此,莊子並不提倡“相濡以沫”的痛苦,而是提倡“相忘於江湖”的自由自在。
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用現在的語言來讀這句話,很容易解釋為:人如果不為自己,就會被天地誅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最早出自《佛說十善業道經》。我們知道,佛教是一個提倡 “利他”的體系,所有佛經中,都沒有“為自己”的說法。因此,將“人不為己”解釋為“人不為了自己”,顯然是不對的。其實,這句話中的 “為”不是第四聲“為”,而是第二聲的“為”。從這個角度去看,“人不為己”就應該解釋為“人不做好自己”。因此,“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整句話的意義就是:人如果不遵循天道做好自己,就會被天地之力所反彈而受到傷害。
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常常被長輩所引用,意為不成家立業、不留後代,是對家族最大的不孝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中,不難看出,這裡的“無後”,可不是一般所理解的“沒有後代”;“無後”正確的解釋應該是“沒有盡到做後輩的責任”。因此,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的解釋應為:不孝順分為很多種,但是最嚴重的莫過於沒有盡到做後輩的責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對於這句話,一般的解釋是:天地不仁慈,把萬物當作草扎的豬狗來看待。此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原文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實,結合《道德經》的思想,不難知道,原文的真正意義是:天地對萬物一視同仁,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聖人也是如此,將所有百姓都一視同仁的看待。
6.以德報怨
此句的出處是《論語》,原文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從原文中可以看出,孔子並不提倡“以德報怨”,而是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5 # 敏銳的目光
極端主義的例子就是會導致誤讀甚至誤解的!比如“紅顏禍水”,“紅顏薄命”之類,用個例來舉例就是以偏概全,極端做法容易讓人當作工具加以說服,尤其是被掌握話語權的人加以宣導,時間長了,容易形成固定的認知,導致長期誤解!
-
6 # 二度劉郎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如果自己都對自己不負責,他還會對別人負責嗎?所以,這個名句應該是滿滿的正能量。只有奸佞小人,才會將這句話錯誤的使用。下一句不好回答,奸與不奸與個人的德行有關,與商業行為無關。
-
7 # RickZeng
最近有閱讀到的一個被誤解的名言是“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話應該是程朱的儒家理學學派其中一箇中心思想,令後世覺得程朱理學是把中華文化帶向保守及壓制人性的方向。但其實,仔細理解程朱的具體語境的話,他們的意思是,世間萬物本來存在各自內在的執行之理,人透過不斷地接觸、觀察和分析,以達到理解這些“理”,則可以使人慾與天理結合統一,因而人慾則不再是欲了。人慾之湮滅,不是聽過宗族世家之法,宗教信仰,或者統治階級的控制來實現,而是透過個人本身的努力和“格物致知”來實現。
-
8 # 萊多奧安居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其實後面有一段: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缺乏足夠的引導和約束,這種“雪亮”有可能變成一種偏執,一種沒有方向的自負。而建立在“多數人”壓過“少數人”基礎上的制度安排,很可能走進片面和偏狹的陷阱中。
回覆列表
其中我還想到有一句名言警句也是被人誤解的,那就是“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在讀書時期,我們是用來形容老師為教書育人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兩句詩是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無題》的一首表示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篇。因為絲方盡中的“絲”與“思”是同音,作者的是用來比喻為愛相思流淚,至死不幹的情懷。這個本人的理解,各位如果有不同的見解可以一起交流一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