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孫子寫的《中庸》,應該算是儒家思想中最經典的! 看論語 這個比較入門 也淺些 然後看四書其他的 再看五經 反正別先看易經. 宋朝以後最流行的說法就是“四書五經”。說明這幾部經典在儒家經典中的位置比較突出。其中四書是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五經是指《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在儒家經典中,四書的理論性最強,所以在宋朝理學盛行之後,四書的地位超過五經及其他儒家經典。我們如果要了解儒家思想,在閱讀經典時,四書應該放在首位,是重中之重。五經擺在次要位置,其中《周易》我以為比較重要,其他次之。至於四書五經之外的其他儒家經典,則又次之。就我個人實際情況而言,在讀儒家經典上,四書最用功,五經則在次要位置,大體相當於知識性讀物。象清朝阮元校刻的《十三經注疏》,我有,但只作為參考工具書對待。 按元明清以來的實際情況,程朱派理學家為四書五經做的註解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 四書是朱子的《四書章句集註》。 周易是小程子的《伊川易傳》,朱子《周易本義》。 詩經是朱子《詩集傳》。 書經是朱子門生蔡沈的《書集傳》。 禮記是元朝陳澔《禮記集說》。 春秋是宋儒胡安國的《春秋傳》。 這裡要注意:這幾部註解中,四書周易詩經是程子朱子親自做注,權威性最高,其他幾部要打折扣。 朱子《四書章句集註》是朱子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作,最有權威性。讀《四書章句集註》,可同時參閱朱子《四書或問》。這是用問答方式對四書的內容進行闡明發揮。 由於篇幅關係,現在出版的四書,其先後次序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按朱子原本,先後次序應該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中庸》哲學性最強,最難讀,所以放在最後。 讀周易建議讀清朝聖祖皇帝御定,由清朝理學名臣李光地主編的《周易折中》。該書註解以程子《易傳》朱子《本義》居前,再採擇自漢至明諸儒說易之較優者居後,再加按語,比較完備。 讀上述幾部經書,可同時參考理學代表人物,如周子、二程子、張子、朱子等人文集語錄中的相關部分。尤其是程朱,特別是朱子。如讀四書,可參看《朱子語類》涉及四書的部分。其他類推。 ---------------------------經典外的其他儒家著作 理學代表人的著作中,周子《太極圖說》、《通書》,張子《西銘》,都是言簡意賅,極漂亮的文字,在理學中地位很高。朱子都為之做過註解。清康熙朝官修《性理精義》有全文。 朱子《家禮》是篇很有名的著作。我只看它的序言部分,因為理論性強,後面就不看。 朱子弟子陳淳的《北溪字義》是用簡明通俗的語言解釋理學的常用概念。可參考. 宋朝理學興起後,出現了許多類似於彙編本的理學著作。我這裡推薦兩部。一是宋朝朱子與呂祖謙合編,清朝江永集註的《近思錄集註》,一是清朝聖祖皇帝御纂,李光地主編的《性理精義》。這兩本書都是把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論述理學思想的代表性文字與語錄進行分類編排,並加註釋。從深淺程度上講,《近思錄》略淺,過去作為理學入門書。明朝也推崇理學,並官方組織編纂了一些大部頭的理學書籍,如《性理大全》、《四書大全》、《五經大全》等,但都內容龐雜,質量不精,不如清朝官修。 除上述幾部外,漢朝班固班超之妹班昭的《曹大家(音姑)女誡》也值得我們重視。它是中國古代女子道德教育的經典,是《女四書》的首篇,思想也屬儒家範圍。 孔孟正統在程朱。讀書人做學問,自當以朱子為宗。凡學孔子之道而不從朱子者,必入歧途! 學經,四書五經是沒問題的,接下來倒是要看看的是先秦諸子和兩漢的東西。順流而下讀下來才能知道流變,知道嬗變的原因和變化的所在。主要讀原文,看註釋,至於那些義理之類,以後研究的時候再看吧,初學者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看! 理學基本書籍,七十年代以後,中華書局曾經出過一套《理學從書》。今羅列其目錄如下,供愛好理學的朋友提供一個讀書買書的參考: 1 二曲集 理學叢書 〔清〕李顒 2 朱子語類 (全8冊) 理學叢書 〔宋〕黎靖德編 3 澹園集 (全2冊) 理學叢書 〔明〕焦竑 4 榕村語錄 榕村續語錄 (全2冊) 理學叢書 〔清〕李光地 5 朱子晚年全論 理學叢書 〔清〕李紱著 6 王廷相集(全四冊) (明)王廷相撰 7 北溪字義(宋)陳淳撰 8 關學編(明)馮從吾撰 9 困知記(明)羅欽順撰 10 胡宏集(宋)胡宏撰 11 顏元集(全二冊)(清)顏元撰 12 陳獻章集(全二冊)(明)陳獻章撰 13 崇正辯 斐然集(全二冊) [宋]胡寅 14 涇野子內篇 [明]呂柟 15 藍田呂氏遺著輯校 陳俊民輯 清朝皇帝的儒學修養比一般漢族學者都強,尤其是康熙。
孔子的孫子寫的《中庸》,應該算是儒家思想中最經典的! 看論語 這個比較入門 也淺些 然後看四書其他的 再看五經 反正別先看易經. 宋朝以後最流行的說法就是“四書五經”。說明這幾部經典在儒家經典中的位置比較突出。其中四書是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五經是指《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在儒家經典中,四書的理論性最強,所以在宋朝理學盛行之後,四書的地位超過五經及其他儒家經典。我們如果要了解儒家思想,在閱讀經典時,四書應該放在首位,是重中之重。五經擺在次要位置,其中《周易》我以為比較重要,其他次之。至於四書五經之外的其他儒家經典,則又次之。就我個人實際情況而言,在讀儒家經典上,四書最用功,五經則在次要位置,大體相當於知識性讀物。象清朝阮元校刻的《十三經注疏》,我有,但只作為參考工具書對待。 按元明清以來的實際情況,程朱派理學家為四書五經做的註解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 四書是朱子的《四書章句集註》。 周易是小程子的《伊川易傳》,朱子《周易本義》。 詩經是朱子《詩集傳》。 書經是朱子門生蔡沈的《書集傳》。 禮記是元朝陳澔《禮記集說》。 春秋是宋儒胡安國的《春秋傳》。 這裡要注意:這幾部註解中,四書周易詩經是程子朱子親自做注,權威性最高,其他幾部要打折扣。 朱子《四書章句集註》是朱子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作,最有權威性。讀《四書章句集註》,可同時參閱朱子《四書或問》。這是用問答方式對四書的內容進行闡明發揮。 由於篇幅關係,現在出版的四書,其先後次序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按朱子原本,先後次序應該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中庸》哲學性最強,最難讀,所以放在最後。 讀周易建議讀清朝聖祖皇帝御定,由清朝理學名臣李光地主編的《周易折中》。該書註解以程子《易傳》朱子《本義》居前,再採擇自漢至明諸儒說易之較優者居後,再加按語,比較完備。 讀上述幾部經書,可同時參考理學代表人物,如周子、二程子、張子、朱子等人文集語錄中的相關部分。尤其是程朱,特別是朱子。如讀四書,可參看《朱子語類》涉及四書的部分。其他類推。 ---------------------------經典外的其他儒家著作 理學代表人的著作中,周子《太極圖說》、《通書》,張子《西銘》,都是言簡意賅,極漂亮的文字,在理學中地位很高。朱子都為之做過註解。清康熙朝官修《性理精義》有全文。 朱子《家禮》是篇很有名的著作。我只看它的序言部分,因為理論性強,後面就不看。 朱子弟子陳淳的《北溪字義》是用簡明通俗的語言解釋理學的常用概念。可參考. 宋朝理學興起後,出現了許多類似於彙編本的理學著作。我這裡推薦兩部。一是宋朝朱子與呂祖謙合編,清朝江永集註的《近思錄集註》,一是清朝聖祖皇帝御纂,李光地主編的《性理精義》。這兩本書都是把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論述理學思想的代表性文字與語錄進行分類編排,並加註釋。從深淺程度上講,《近思錄》略淺,過去作為理學入門書。明朝也推崇理學,並官方組織編纂了一些大部頭的理學書籍,如《性理大全》、《四書大全》、《五經大全》等,但都內容龐雜,質量不精,不如清朝官修。 除上述幾部外,漢朝班固班超之妹班昭的《曹大家(音姑)女誡》也值得我們重視。它是中國古代女子道德教育的經典,是《女四書》的首篇,思想也屬儒家範圍。 孔孟正統在程朱。讀書人做學問,自當以朱子為宗。凡學孔子之道而不從朱子者,必入歧途! 學經,四書五經是沒問題的,接下來倒是要看看的是先秦諸子和兩漢的東西。順流而下讀下來才能知道流變,知道嬗變的原因和變化的所在。主要讀原文,看註釋,至於那些義理之類,以後研究的時候再看吧,初學者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看! 理學基本書籍,七十年代以後,中華書局曾經出過一套《理學從書》。今羅列其目錄如下,供愛好理學的朋友提供一個讀書買書的參考: 1 二曲集 理學叢書 〔清〕李顒 2 朱子語類 (全8冊) 理學叢書 〔宋〕黎靖德編 3 澹園集 (全2冊) 理學叢書 〔明〕焦竑 4 榕村語錄 榕村續語錄 (全2冊) 理學叢書 〔清〕李光地 5 朱子晚年全論 理學叢書 〔清〕李紱著 6 王廷相集(全四冊) (明)王廷相撰 7 北溪字義(宋)陳淳撰 8 關學編(明)馮從吾撰 9 困知記(明)羅欽順撰 10 胡宏集(宋)胡宏撰 11 顏元集(全二冊)(清)顏元撰 12 陳獻章集(全二冊)(明)陳獻章撰 13 崇正辯 斐然集(全二冊) [宋]胡寅 14 涇野子內篇 [明]呂柟 15 藍田呂氏遺著輯校 陳俊民輯 清朝皇帝的儒學修養比一般漢族學者都強,尤其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