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年蘭亭

    你的臨作已有一些褚楷味道,結字勻停,氣息貫通。

    但若仔細推敲,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在於察之不精,運筆不到位,很多結字出鋒過快,點畫草率。

    《倪寬贊》是褚遂良的代表作之一。褚遂良是歷代親眼目睹王羲之真跡最多的書家,他的字在唐楷中最富音樂律動的美感,點畫欲提還按,結體將疏尚密,運筆清勁婉暢。

    初學褚楷,建議從字數較多、結體相對平正的《雁塔聖教序》入手,待有一定基礎後,再學《倪寬贊》,會有新的體會和突破。

  • 2 # 子衿書法

    有形了。但筆勢偏緩。這就是因為你斷斷續續的學習,一直讓你的行筆得不到鞏固。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結構方面已經非常到位。無論點畫的安排還是避讓向背,都很不錯。結構是靠大腦的記憶。你多年的在學習褚遂良,對結構已經深入的記在了大腦裡,能夠準確的把字形寫好。

    運筆則是技能。技能不同於記憶的是,技能需要不間斷的磨練,而深刻的記憶,放上一段時間,也不會消失。技能可以越練越精,卻不能停止。一旦停止,手便返生。即使天天在寫的人,改學別的字型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去寫原來的字型,也要有一段時間的適應。

    你的問題並不是出在理解能力上。熟練了一段時間,又突然終斷,等重新開始的時候手又生疏了。生疏的運筆,找不到運筆的節奏,運筆便會遲緩。雖然,書法並不以速度為勝,當書寫的節奏,決定著書法的質量高低。速度和節奏要分清。節奏是快慢的變化應用,速度則是單一的。單一的快或慢,都不是好的方式。

    再有,練習書法,寫象不是學習書法的目的。而只是手段。藉助於寫象去學習掌握他人的筆法。學會了筆法以後,形體則不必再去盲從。最終要麼學習的筆法中形成自己的風格,也就是通常說的出帖。但要記住,出帖不是讓你完全的放棄前面所學。而是要利用學會的規則去寫。如果多年的學習就是為了不守規則,那還學習幹什麼?

  • 3 # 不二齋

    題主說斷斷續續學習褚遂良多年,看了題主的字覺得不像啊,這張臨帖作品寫的是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的《倪寬贊》(存疑),無論從用筆還是結構上,都看不出寫了好多年了,反而像一個沒有練習過書法的新手寫的,一般成人練習書法一段時間就能達到這個水平,甚至筆力上比這個還要強一點,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故意這樣說的。

    具體問題

    1、用筆上這幅作品一看就是新手寫的,筆力非常到位弱,如果練習了很久,即使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筆力上也不會這麼弱的,用筆的提按頓挫掌握的都不是很好,甚至中鋒也有一點問題。

    沒有了這些,這幅臨帖作品看上去就像輕描淡寫,只寫出了這一本字帖的皮毛,沒有展現出褚遂良《倪寬贊》的結構和用筆之美。

    2、結構上寫的太平淡了,沒有寫出《倪寬贊》的勢來,我們就以這幅作品的第三個字“得”為例字,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作者寫的太齊了,太正了,正的就像列印體裡的宋體字。如下圖:而原帖裡的字是怎樣的呢?

    原帖裡的“得”字寫的就有高低錯落,而且筆畫非常的有彈性和力度。

    同樣的道理,題主的“則”字也寫正了,沒有了錯落變化,而原帖裡的每一個“則”字都是有錯落的。

    如下圖: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作者雖然寫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對原帖觀察的還是不夠仔細,受書面列印體的影響太大,形成了慣性思維。

    建議

    雖然如此,但是還是能夠從題主的筆下看到靈氣的,題主對於字型的結構理解還是很好的,是很有發展潛力的。

    1、臨帖時再仔細觀察,把字和原帖寫像。把字帖寫像本身就是一種訓練,訓練書寫著的觀察能力和用筆能力,要想做到寫出自己的風格,首先就要學會模仿,模仿別人的風格,學習別人風格的同時鍛鍊了自己的能力。

    不僅僅學習書法,學習相聲、語言、舞蹈、音樂等等,都需要模仿訓練。

    2、可以考慮換一本字帖,這本字帖已經練習了好幾年了,已經形成了書寫的定勢,再改正就很困難了,可以考慮換一本字帖,歐體、顏體、魏碑都可以,建議可以先學習一下顏體,練一練大字,增強一下筆力。

    然後再去學習魏碑《張猛龍碑》開闊一下筆勢,學習書法入門了以後,就不要老抱著一本字帖了,要多開闊一下眼界,經過多種書體和風格的訓練,才能不斷的學習更多的技法,豐富自己筆下的語言。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 4 # 青溪書畫

    不要著急,臨帖與抄帖是兩碼事。

    你臨的《倪寬贊》已有些味道了。注意,筆畫必須精準,結構還要注意,由於你是初學者出現一些毛病是正常的。說實在,剛看圖片我以為你學的是歐體,也就是說,你把字給寫的得太枯瘦了,肉沒有了!

    臨完每個字與原帖對照一下,學會自己找病!對與不對,請諒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鼻炎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