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粉嘀噠

    《延禧攻略》和《金枝欲孽》這兩部劇集,雖然都是清宮戲,但是在時間線上是不一樣的。而且佘詩曼在兩部劇集中,性格角色都很不同。

    我們先來看看《金枝欲孽》中,“爾淳”這個角色。

    《金枝欲孽》這部宮鬥劇鼻祖,最出色的設定,便是四位女主角,沒有絕對的最好,也沒有絕對的壞。董佳爾淳這個角色,人設便是太監徐萬田收養的義女,為了報恩而進宮為妃,被封為淳貴人。

    她最初的存在目的,是以美色保住萬田在宮中的地位。所以,聰明的萬田當然不止安排一個“秀女”入宮,多一個棋子,便多了一份機會。

    看起來表面聰慧善良的爾淳,其實背地裡有非常細膩的心思,對於身邊的好姐妹沅淇、淑寧,她能夠拿出真心,但面對姐妹相殘,她仍然會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爾淳是一位剛強、溫柔又重情義的女子,從側面來看她的身世,她亦是一位可憐之人。

    在經歷一系列的波譎雲詭,爭鋒相對。迅速上位的淳貴人,地位不凡。但她卻喜歡上孫太醫孫白颺,礙於身份無法訴出心中所想。之後在深宮的各種鬥爭中被情所困,競爭越發激烈。直到最後,爾淳的內心世界,早已空洞。

    直到故事的最後,劇集結局非死即傷,能夠活著離開紫禁城的,爾淳是其中一個。那個最絕望的人,帶著深宮死去的人,活著人的希望走下去,去那廣闊的天空,一嘗自由的心願。

    再來說說,輝發那拉氏·淑慎

    佘詩曼時隔多年再拍清宮戲,無疑是備受觀眾期待的。她在劇中飾演嫻妃,也就是觀眾最為熟悉的“斷髮繼後”。

    最初登場的嫻妃,雖然是後宮裡的一份子,可是她的與世無爭,安靜淡然,完全和宮裡面各個妃子的鬥爭格格不入,湯粉一度懷疑,這個角色是否過於平淡如水?

    直到湯粉看了《延禧攻略》後續播出的劇情,湯粉這才明白自己太過輕率地去評價前期劇情與角色了。

    嫻妃的初期的設定確實與世無爭,但這樣的角色若是呆在後宮裡,不用多少集就可以領盒飯了。影視劇的後宮爾虞我詐,又怎能容得下這樣的人設存在?除非這個角色深受皇上寵幸,甚至到了皇后這個段位上。

    在經歷家變、被欺凌之後,沒有了後顧之憂、被仇恨矇蔽雙眼的嫻妃,開啟了屬於她的反擊戰。

    嫻妃這個角色,與爾淳都是非常聰明的。她善用苦肉計,略施小計就能夠讓別人給自己賣命,即便被揭穿,髒水也不容易潑到自己身上。

    這讓湯粉聯想到一句話,“老實人沒有那麼好欺負。”

    嫻妃不走尋常路,沒有繼承打胎王者的衣缽,反而借用他人之手,解決掉其他嬪妃角色,一躍成為了繼後,成為後宮之主。

    對於皇帝的感情,她是真心的,但在皇帝的後宮裡,他的夜晚從來不屬於任何一個人。

    走到故事後期,嫻妃的勢力也越來越大,造成這樣的原因,和當初嫻妃家變、被欺凌脫不了干係。畢竟經歷過那些慘痛,誰都不想有第二次。

    臨近結局,船上的戲碼讓嫻妃知道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被汙衊、受刺激的嫻妃選擇斷髮,最終落得悲劇的收場。

    愛上了一個心裡絲毫沒有自己分量的男人,最大的心哀莫過於此。

    因為兩個角色的設定不同,佘詩曼在角色演繹的表現上,自然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爾淳這個角色,從一開始便是帶有心機的入宮,在進宮後的各種經歷與變化,產生了一定的情緒。

    這個角色一開始是比較隱忍的,而且佘詩曼的演技也恰到好處,沒有過於顯眼,但存在感也不低。但是該角色到後面就比較鋒芒畢露,很有BOSS的感覺,到最終,佘詩曼將悲涼、空洞的那種情緒畫面演繹得很到位,最後離開紫禁城的那一抹淚,也是畫龍點睛之舉。

    相反,嫻妃這個角色的演繹完全不同。佘詩曼最開始的表現,給人一種與世無爭的既視感,很有一一種後宮平靜祥和的平淡。只是在遭逢鉅變之後,佘詩曼的演繹就開始往恨的方面發展了,有頭腦,有勇有謀的特點都被盡情地展現了出來。

    此時佘詩曼的表現,已經沒有太多的平淡感,反而在平靜外表之下,有太多的波濤洶湧。再到後面的利慾薰心,顯然與前期的角色設定判若兩人。

    最明顯的不同,是在角色感情的表現上。

    爾淳的愛與不愛,佘詩曼都演繹得較為剋制。但是嫻妃對皇帝的愛,愛得非常深,深到即便皇帝的理念與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但嫻妃對皇帝,由此至終都是愛得太深。這也是為何,嫻妃得知皇帝心中想法之後,崩潰到斷髮的地步。

    佘詩曼在角色的過渡演示上,沒有太多的違和感,反而卻能夠深入人心,突出演繹了一個角色該有的特點。

    佘詩曼在詮釋角色的演繹上,是有非常大的差別的。畢竟角色設定不同,表現方面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草船借箭》還有哪些有關風的歷史典故?請將故事內容講述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