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訥於行
-
2 # 江山哭
還是那句老活,看問題首先把握大前提,三國是分還是合。分是逆勢,逆潮流,合是順勢,順潮流,社會發展規律不可違。再看三國格局和勢態,就知鹿死誰手。曹操出身卑微,被人們看不起,但曹操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愛才如命,比如對關羽,對趙雲,若不是曹操下令不許傷害趙雲,趙雲能在百萬軍中救出劉禪嗎,。他釆取五湖四海政策所以能集天下人材為已用,他雄兵百萬,戰將千員,又挾天子令諸候。但曹操心胸度量不大。孫權坐擁江東,頗為賢明,民眾也附從。但孫權胸無大志,眼界較窄,較短,。侷限於一畝三分地。特別曹操揮兵耒攻,當時還有劉備相助。但朝內卻有主戰,主降。這和孫權機會主義有關。奪劉備荊州,壞聯盟,從長遠來看,實際在挖自已祖墳,必敗矣。劉備度量還可以,一統之志也有,可是劉關張小圈子,防礙集天下人材。關於之死,發兵打孫吳,大欺,喪失本來不多的本錢,大傷元氣,必欺。有渚葛亮蜀存,無諸葛蜀亡。為什麼,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不管戰還是降,都要覆滅,當然蜀漢官員誰周和詳階品質都屬奸臣。
-
3 # 葉飄刀
這個你要看站在什麼角度了
目前來看,岳飛民族英雄不保。
估計文天祥也會因為在國家統一的大勢下,反潮流而動被批判。
據說衛青、霍去病是有侵略精神。
這個那這兩位就是反內部戰爭,促進國家統一的民族英雄一類的人物了。
估計以後吳三桂、洪承疇也能爬到這個高度。
-
4 # 子由拍案驚奇
郤正這個人,屬於學者型官員,他本是司州河南郡偃師縣人,郤正有一本文學專著叫《釋譏》,在當時很有名,其人醉心於文學、辭賦創作,對於名利仕途,並不是很在意。
郤正長期在蜀漢政權宮中任職,在此期間,他不偏不倚,特立獨行,所以,即使是有名的宦官黃浩也奈何不得他。
郤正為人低調踏實,為官不忘以文學當世,但是,做官也兢兢業業,絲毫不馬虎。
景耀六年,也就是公元263年,魏國大軍兵臨成都城下,朝野上下,一片震恐。
當西蜀政權皇帝劉禪決定投降之後,這降書順表的擬寫,就落在郤正的手上,郤正也不推辭,穩穩當當把這些文書寫好,當然,也由此得到降臣的名聲。
轉過年來,成都城發生魏將鍾會的兵變,城內大亂,殺伐不斷,劉禪被指定遷往洛陽居住。
此時的劉禪已經是孤家寡人,喪失了皇帝之位,誰還肯跟著他受罪?
可是,郤正就拋下家小妻兒,自願跟隨劉禪去往洛陽。
特別是在劉禪到達洛陽之後,其言行舉止,談吐禮儀,都靠著郤正的指導和策劃才得以保全自己的身份。
劉禪對於郤正也是心懷感激,而魏國上下,也對於郤正的為人很欣賞,郤正竟然由此因禍得福,被封為關內侯,甚至晉武帝司馬炎專門下詔表揚並晉升郤正為巴西太守;
“正昔在成都,顛沛守義,不違忠節,及見受用,盡心幹事,有治理之績,其以正為巴西太守”。
在曹魏政權中又效力了14年之後,郤正病逝。
同郤正一樣,譙周也是一位當世有名的大學者,同時又是蜀漢政權上層的一位官員。
在劉禪還是太子之時,譙周就做為劉禪的老師,後來才轉任其它職務。
譙周為人以能毫不隱晦的表達自己的思想看法享譽當時,他對於劉禪一些貪圖享樂的生活習俗一直大力規勸,促使劉禪能夠約束自己。
在蜀漢政權中後期,譙周開始對諸葛亮與姜維的北伐政策作出反思與思考,並且得出結論。
譙周專門寫了一本書《仇國論》,對西蜀政權連年不斷的對魏國發動戰爭表示異議,認為這樣的征戰對於西蜀政權的經濟、民生造成的危害很大。
公元263年,也就是景耀六年,曹魏大軍兵臨成都城下,劉禪召叢集臣庭議,譙周首先勸劉禪投降,以譙周的學術地位以及他和劉禪的師生關係,西蜀政權君臣們都聽從了譙周的意見,所以,譙周也被稱之為“有全國之功”。
魏國君臣對於譙周也很欣賞,不斷地給他加官進爵,甚至一再要求譙周去洛陽任職。
公元270年,也就是泰始六年,譙周病逝。
郤正與譙周二人,同為西蜀政權中的核心人物,在政權更迭之時,他們都屬於手中不掌握軍隊的文職人員,還兼帶著學者身份,對滅亡的西蜀政權也沒有起死回生的驚天妙手和回春有術的大舉措,只能與世沉浮。
但是,這二人沒有叛賣西蜀國政權的行為、甚至賣友求榮,對自己人下手的行為,比如郤正,在最後時刻,只能以最後的力量和智慧,幫後主劉禪往前走的體面一些,而譙周,看透了人世興衰之後,更不諱言其它了。
回覆列表
郤正與譙周——“賣主求榮”。
當時赤壁之戰前夕,周瑜怎麼跟孫權說的?周瑜義正辭嚴地說,張昭可以投降,虞翻可以投降,陸績也可以與曹操媾和,只有主公萬萬不可降曹。投降曹操,張昭、虞翻、陸績繼續安心當他們的官,主公辱權喪國,只能當階下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