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同一個人。 歷史人物 蓋蘇文,原名淵蓋蘇文(603年-666年),又名淵蓋金,是高句麗末期非常具有爭議性的鐵腕軍事獨裁者。在中國的史書上通常避唐高祖李淵諱而稱為泉蓋蘇文。一方面淵蓋蘇文的英勇成功地抵禦了唐朝想滅掉高句麗的企圖。因此被許多人認為是北韓半島的民族英雄。另一方面,許多人認為他殘暴弒君,鐵腕統治導致了高句麗後來的滅亡。 據《三國史記》記載,淵蓋蘇文是淵太祚的長子。淵太祚先後是高句麗平原王和嬰陽王的莫離支。淵太祚的父親淵子游也是高句麗的莫離支。 弒君攝政 618年高句麗榮留王登基後,榮留王和他的大臣們想計劃除掉一些高句麗內部頗有勢力的將領,並準備第一個幹掉對其王位最有威脅的淵蓋蘇文。淵蓋蘇文得知榮留王的計劃後,邀請榮留王和他的大臣們視察他的軍隊,並設盛宴款待。在宴席上淵蓋蘇文殺死了榮留王的百名大臣,後又闖入王宮殺死榮留王並分屍,而且沒有給榮留王舉行葬禮。之後淵蓋蘇文自封自己為“大莫離支”(即最高攝政),立榮留王的侄子高寶藏為王並攝政。 與唐的戰爭 唐與高句麗的戰爭是東北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許多人認為高句麗與唐朝的衝突是唐朝與新羅聯盟並導致高句麗最終滅亡的原因。淵蓋蘇文在高句麗於唐朝的衝突中扮演著主要角色,也是戰爭的導火索。 淵蓋蘇文攝政初期曾試圖與唐朝謀好。 他支援用道教取代佛教,並在643年派人到唐朝索要8部道經。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淵蓋蘇文的這一做法是為準備日後與唐的戰爭拖延時間假裝安撫唐朝,因為淵蓋蘇文要吞併新羅的企圖使唐朝與高句麗的衝突不可避免。 隨著高句麗對新羅發動新的戰爭,高句麗與唐朝的關係開始惡化。645年,唐與高句麗的戰爭爆發,唐太宗親自率兵打高句麗並拿下了幾座高句麗城堡。不過由於安市城城主楊萬春的抵抗,唐太宗受阻於安市城無法前行。唐太宗從海上派出由張亮率領攻打平壤的軍隊受阻於建安城(今遼寧營口)。唐太宗由於楊萬春堅守以及寒冬惡劣天氣被迫返回。 根據申採浩的《北韓上古史》,唐太宗在撤退之中,受到了淵蓋蘇文的追擊。不過,北韓半島和中國的古代史書文獻都沒有相關記載。 661年,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再次攻高句麗,但並不成功。662年,蛇水之戰,淵蓋蘇文大勝唐朝將軍龐孝泰。不過雖然唐朝的數次入侵沒能滅亡高句麗,但嚴重削弱了高句麗的實力。不過在淵蓋蘇文在世期間,唐與新羅都無法征服高句麗。 淵蓋蘇文有三子,淵男生,淵男產和淵男建。666年五月[1],淵蓋蘇文去世,他的三個兒子為王位進行爭奪致使高句麗國力下降,唐與新羅聯盟繼續攻打高句麗,最後高句麗敗於唐與新羅的聯軍。668年,高句麗最終被唐與新羅聯軍所滅。 演義人物 小說《薛仁貴徵東》中的人物,是東遼國的紅袍大力子元帥,傳說是青龍星單雄信轉世,要報前世之仇,奪唐家江山。此人生得青面紅須,頭戴一頂青銅盔,身穿一領藍青袍,外接雁翎甲,前後護心鏡,坐下一匹混海駒,手端赤銅大砍刀,有異人傳授的九口柳葉飛刀,是東遼智勇第一的大將,天下除了薛仁貴無人是其對手。唐天子李世民夢見自己被蓋蘇文追殺,引得薛仁貴相救,這才要尋找應夢賢臣。 蓋蘇文野心勃勃,驕橫狂傲,劫奪了不齊國進貢的三樣寶物,並且在使臣臉上刺字,上書“傳與我兒李世民”,惹得龍顏大怒,傳旨興兵徵東。唐軍渡海,先鋒張士貴麾下火頭軍薛仁貴斬將奪關,所向披靡,殺到鳳凰山前。蓋蘇文聞訊,離開三江越虎城,往鳳凰山迎戰唐軍。李世民前往鳳凰山觀賞鳳凰,結果被蓋蘇文大軍圍住。老將殷開山、劉洪基、段志玄下山突圍,結果被蓋蘇文數合之內全部劈殺,愣英雄齊國遠也身遭慘死。瓦崗寨二十六家歃血兄弟見齊國遠身喪,悲憤不已,下山報仇,圍住蓋蘇文廝殺。蓋蘇文抵敵不住,放出飛刀,二十六家兄弟不是粉身碎骨,就是墜馬身亡,盡皆斃命。此戰,蓋蘇文將瓦崗群雄幾乎殺盡,一時名揚天下。 張士貴見皇上被圍,請出薛仁貴破敵,薛仁貴突入重圍,和蓋蘇文兩馬相交,大戰一百餘合不分勝敗,抽出白虎鞭,將蓋蘇文打得抱鞍吐血,狼狽奔逃。蓋蘇文不敵薛仁貴,逃回三江越虎城,設下空城誘敵之計,將唐軍賺入城中,四面圍住。小將秦懷玉奉父親秦瓊遺命,掛孝出征,率領二路大軍援助李世民。秦懷玉單槍匹馬,力殺四門,用哭喪棒破掉蓋蘇文的飛刀,殺入城中。唐軍裡應外合,蓋蘇文和羅通秦懷玉大戰四十回合,不是對手,撤圍而去,因為損失慘重,只得前往扶餘國借兵。 李世民外出遊獵,正遇上借兵的蓋蘇文,遭到追殺,幸得薛仁貴相救,李世民終於得到了自己的應夢賢臣,命令薛仁貴兵取摩天嶺。蓋蘇文借兵回來,趁薛仁貴離開,再次圍住三江越虎城。程咬金用激將法誘騙蓋蘇文,突圍而去,請來薛仁貴,再次解圍。蓋蘇文仍不服輸,二次借兵,企圖捲土重來。薛仁貴擺下龍門陣,引蓋蘇文前來攻打。蓋蘇文不識此陣,兵馬全軍覆沒,自己孤身逃走。薛仁貴奉命追殺,直至海邊,蓋蘇文見前進無路,只得用赤銅刀自盡,獻上首級。
是同一個人。 歷史人物 蓋蘇文,原名淵蓋蘇文(603年-666年),又名淵蓋金,是高句麗末期非常具有爭議性的鐵腕軍事獨裁者。在中國的史書上通常避唐高祖李淵諱而稱為泉蓋蘇文。一方面淵蓋蘇文的英勇成功地抵禦了唐朝想滅掉高句麗的企圖。因此被許多人認為是北韓半島的民族英雄。另一方面,許多人認為他殘暴弒君,鐵腕統治導致了高句麗後來的滅亡。 據《三國史記》記載,淵蓋蘇文是淵太祚的長子。淵太祚先後是高句麗平原王和嬰陽王的莫離支。淵太祚的父親淵子游也是高句麗的莫離支。 弒君攝政 618年高句麗榮留王登基後,榮留王和他的大臣們想計劃除掉一些高句麗內部頗有勢力的將領,並準備第一個幹掉對其王位最有威脅的淵蓋蘇文。淵蓋蘇文得知榮留王的計劃後,邀請榮留王和他的大臣們視察他的軍隊,並設盛宴款待。在宴席上淵蓋蘇文殺死了榮留王的百名大臣,後又闖入王宮殺死榮留王並分屍,而且沒有給榮留王舉行葬禮。之後淵蓋蘇文自封自己為“大莫離支”(即最高攝政),立榮留王的侄子高寶藏為王並攝政。 與唐的戰爭 唐與高句麗的戰爭是東北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許多人認為高句麗與唐朝的衝突是唐朝與新羅聯盟並導致高句麗最終滅亡的原因。淵蓋蘇文在高句麗於唐朝的衝突中扮演著主要角色,也是戰爭的導火索。 淵蓋蘇文攝政初期曾試圖與唐朝謀好。 他支援用道教取代佛教,並在643年派人到唐朝索要8部道經。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淵蓋蘇文的這一做法是為準備日後與唐的戰爭拖延時間假裝安撫唐朝,因為淵蓋蘇文要吞併新羅的企圖使唐朝與高句麗的衝突不可避免。 隨著高句麗對新羅發動新的戰爭,高句麗與唐朝的關係開始惡化。645年,唐與高句麗的戰爭爆發,唐太宗親自率兵打高句麗並拿下了幾座高句麗城堡。不過由於安市城城主楊萬春的抵抗,唐太宗受阻於安市城無法前行。唐太宗從海上派出由張亮率領攻打平壤的軍隊受阻於建安城(今遼寧營口)。唐太宗由於楊萬春堅守以及寒冬惡劣天氣被迫返回。 根據申採浩的《北韓上古史》,唐太宗在撤退之中,受到了淵蓋蘇文的追擊。不過,北韓半島和中國的古代史書文獻都沒有相關記載。 661年,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再次攻高句麗,但並不成功。662年,蛇水之戰,淵蓋蘇文大勝唐朝將軍龐孝泰。不過雖然唐朝的數次入侵沒能滅亡高句麗,但嚴重削弱了高句麗的實力。不過在淵蓋蘇文在世期間,唐與新羅都無法征服高句麗。 淵蓋蘇文有三子,淵男生,淵男產和淵男建。666年五月[1],淵蓋蘇文去世,他的三個兒子為王位進行爭奪致使高句麗國力下降,唐與新羅聯盟繼續攻打高句麗,最後高句麗敗於唐與新羅的聯軍。668年,高句麗最終被唐與新羅聯軍所滅。 演義人物 小說《薛仁貴徵東》中的人物,是東遼國的紅袍大力子元帥,傳說是青龍星單雄信轉世,要報前世之仇,奪唐家江山。此人生得青面紅須,頭戴一頂青銅盔,身穿一領藍青袍,外接雁翎甲,前後護心鏡,坐下一匹混海駒,手端赤銅大砍刀,有異人傳授的九口柳葉飛刀,是東遼智勇第一的大將,天下除了薛仁貴無人是其對手。唐天子李世民夢見自己被蓋蘇文追殺,引得薛仁貴相救,這才要尋找應夢賢臣。 蓋蘇文野心勃勃,驕橫狂傲,劫奪了不齊國進貢的三樣寶物,並且在使臣臉上刺字,上書“傳與我兒李世民”,惹得龍顏大怒,傳旨興兵徵東。唐軍渡海,先鋒張士貴麾下火頭軍薛仁貴斬將奪關,所向披靡,殺到鳳凰山前。蓋蘇文聞訊,離開三江越虎城,往鳳凰山迎戰唐軍。李世民前往鳳凰山觀賞鳳凰,結果被蓋蘇文大軍圍住。老將殷開山、劉洪基、段志玄下山突圍,結果被蓋蘇文數合之內全部劈殺,愣英雄齊國遠也身遭慘死。瓦崗寨二十六家歃血兄弟見齊國遠身喪,悲憤不已,下山報仇,圍住蓋蘇文廝殺。蓋蘇文抵敵不住,放出飛刀,二十六家兄弟不是粉身碎骨,就是墜馬身亡,盡皆斃命。此戰,蓋蘇文將瓦崗群雄幾乎殺盡,一時名揚天下。 張士貴見皇上被圍,請出薛仁貴破敵,薛仁貴突入重圍,和蓋蘇文兩馬相交,大戰一百餘合不分勝敗,抽出白虎鞭,將蓋蘇文打得抱鞍吐血,狼狽奔逃。蓋蘇文不敵薛仁貴,逃回三江越虎城,設下空城誘敵之計,將唐軍賺入城中,四面圍住。小將秦懷玉奉父親秦瓊遺命,掛孝出征,率領二路大軍援助李世民。秦懷玉單槍匹馬,力殺四門,用哭喪棒破掉蓋蘇文的飛刀,殺入城中。唐軍裡應外合,蓋蘇文和羅通秦懷玉大戰四十回合,不是對手,撤圍而去,因為損失慘重,只得前往扶餘國借兵。 李世民外出遊獵,正遇上借兵的蓋蘇文,遭到追殺,幸得薛仁貴相救,李世民終於得到了自己的應夢賢臣,命令薛仁貴兵取摩天嶺。蓋蘇文借兵回來,趁薛仁貴離開,再次圍住三江越虎城。程咬金用激將法誘騙蓋蘇文,突圍而去,請來薛仁貴,再次解圍。蓋蘇文仍不服輸,二次借兵,企圖捲土重來。薛仁貴擺下龍門陣,引蓋蘇文前來攻打。蓋蘇文不識此陣,兵馬全軍覆沒,自己孤身逃走。薛仁貴奉命追殺,直至海邊,蓋蘇文見前進無路,只得用赤銅刀自盡,獻上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