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攝三等字”這是中古後期等韻學的概念,包括了中古魚韻、虞韻字,我們不妨把韻圖拿來看一下。
先看一下日本元祿九年刊本《校正韻鏡》。
可以看出,所謂“三等”,其實在韻圖中,包括了“(假)二等”“三等”“(假)四等”。
其中“假二等”出現在齒音二等(表示莊組聲母);“假四等”出現在齒音四等(表示精組聲母)以及喉音喻母四等(表示以母)。
等韻學理論告訴我們,韻等的本質差異在於介音;而介音是和聲母密切相關的,同一組聲母搭配不同介音,會分化為不同音位變體,日後演化為不同的聲母。所以韻等的差異,也體現了聲母的差異。
這個“假”,對於早期來講,是巧妙的“假借”相鄰的韻等所表示的聲母。但對後代來講,它借用的聲母韻等,自然有其匹配的介音變化,這時“假”就成了“真”。
剛才已經說過,對於中古後期來講,“假”就是真。按麥耘老師的說法,中古後期 一、二、三、四等的介音分別是:
所以所謂“遇攝三等字”,其實把一、二、三、四等字都包含了。
對於唇音組來講,古之虞魚韻,皆轉為一等,進入模韻,與傳統模韻唇音字保持輕唇-重唇的區別。
對於牙音、喉音組( 牙音、喉音是《韻鏡》等韻圖的慣用說法,其實和中古早期概念用法不一致,也並不合理,我喜歡合稱顎音)來講,古之虞魚韻,保持一致,仍可稱之魚韻。(在如今官話中,虞魚韻與模韻的顎音保持硬顎-軟顎的區別。)
當然,其中喻三、喻四 的差別也消失了。
對於舌音、齒音組(包括半舌音來母、半齒音日母),其中的莊組字,成為了真二等,進入了模韻。其它的保持一致,仍可稱之魚韻。
到此為之,我們可以把上面的韻圖再簡化一下,一二等合併,三四等合併。,就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其中, 端-知互補,莊-章互補。
這個圖,表示的就是以《洪武正韻》代表的中原雅音。表中命名的“新的模韻、新的魚韻”與《洪武正韻》中的 模、魚 二韻領字完全一致。曲學中喜歡用二字法命名韻部,也分別叫“姑模韻”和“居魚韻”(《韻學驪珠》),或“蘇徒韻”和“居魚韻”(《中州全韻》),或“蘇模韻”和“居魚韻”(《音韻輯要》)。
此圖也代表了現在河南現存的最老派讀音,即模韻讀u,魚韻讀yu。 需要指出的是,其中的魚韻和 知組、章組、日母相拼時 ,有一個音位變體,即/ʯ/。(當然,一些方言知章組細音聲母若讀為硬顎音,即zh、ch、sh、r讀為j、q、x、y,則不需出現這個變體。)這種模-魚區分法也代表了近代老官話的通用音系,在崑曲、京劇等戲曲中廣泛運用的中州音都與此相類。
當然,題主所問的今音,未必指老派官話。那麼我就對於河南話現存的幾種型別,都說一下。這幾種型別,也對其它方言有參考價值。(說到這裡我嘮叨一句,現代的音韻學教材,往往分為上古、中古、近古、現代等幾個階段,而每每提到近古音、現代音,都是以北派官話來作介紹的,並不提南派官話,對於南北之間更為中庸、更為有代表性的中原語音,更是有意無意的忽略了。明顯把現代漢語在概念上硬性等同於北京-東北系的現代方言。)
第一種,中州音型,就是河南最傳統、最老派的情況,即上述所說的型別,河南 偃師、欒川、汝陽、新安 等地的老派方言型別都是保留此類讀音,不再贅述。
第二種,魚韻舌齒音併入模韻型。即魚韻遇到 知、莊、章、日 聲母變的等同於模韻,都讀 u。如今河南的洛陽市區、開封市區等地都是這種型別。普通話也是這種型別,在現代漢語中頗具影響力。但是普通話有一些魚韻來母字也和模韻混淆了,如盧lu≠臚lyu,普通話不分。
第三種,模韻母音前裂化型。就是對於不存在模-魚對立的聲母,模韻不變 。當某聲母內部並存 模、魚兩種韻母,模韻裂化為ou,而魚韻則保持yu不變,或者改讀為模韻,如此仍然保持模-魚對立。如河南的伊川、嵩縣、澠池等地都是如此,廣州話也可算這種型別。如 唇音無模-魚對立,則:逋bu、夫fu(伊川、廣州)。而舌音、齒音聲母有模-魚對立,則:蘇sou≠須syu 、梳shou≠書shyu、鋤 chou≠廚chyu 、路lou≠慮lyu (伊川);蘇sou≠須seoi、梳so≠書syu 、鋤co≠廚ceoi/cyu、路lou≠慮leoi (廣州)。
第四種,模韻母音後裂化型。就是對於不存在模-魚對立的聲母,模韻不變 。當某聲母內部並存 模、魚兩種韻母,模韻裂化為uo,而魚韻改讀為模韻,如此仍然保持模-魚對立。如河南的周口一些地區,唇音無模-魚對立,則:逋bu、夫fu;齒音聲母有模-魚對立,則:梳shuo≠書shu。
“遇攝三等字”這是中古後期等韻學的概念,包括了中古魚韻、虞韻字,我們不妨把韻圖拿來看一下。
先看一下日本元祿九年刊本《校正韻鏡》。
可以看出,所謂“三等”,其實在韻圖中,包括了“(假)二等”“三等”“(假)四等”。
其中“假二等”出現在齒音二等(表示莊組聲母);“假四等”出現在齒音四等(表示精組聲母)以及喉音喻母四等(表示以母)。
等韻學理論告訴我們,韻等的本質差異在於介音;而介音是和聲母密切相關的,同一組聲母搭配不同介音,會分化為不同音位變體,日後演化為不同的聲母。所以韻等的差異,也體現了聲母的差異。
這個“假”,對於早期來講,是巧妙的“假借”相鄰的韻等所表示的聲母。但對後代來講,它借用的聲母韻等,自然有其匹配的介音變化,這時“假”就成了“真”。
剛才已經說過,對於中古後期來講,“假”就是真。按麥耘老師的說法,中古後期 一、二、三、四等的介音分別是:
一等 〇二等 r三等 rj四等 j所以所謂“遇攝三等字”,其實把一、二、三、四等字都包含了。
對於唇音組來講,古之虞魚韻,皆轉為一等,進入模韻,與傳統模韻唇音字保持輕唇-重唇的區別。
對於牙音、喉音組( 牙音、喉音是《韻鏡》等韻圖的慣用說法,其實和中古早期概念用法不一致,也並不合理,我喜歡合稱顎音)來講,古之虞魚韻,保持一致,仍可稱之魚韻。(在如今官話中,虞魚韻與模韻的顎音保持硬顎-軟顎的區別。)
當然,其中喻三、喻四 的差別也消失了。
對於舌音、齒音組(包括半舌音來母、半齒音日母),其中的莊組字,成為了真二等,進入了模韻。其它的保持一致,仍可稱之魚韻。
到此為之,我們可以把上面的韻圖再簡化一下,一二等合併,三四等合併。,就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其中, 端-知互補,莊-章互補。
這個圖,表示的就是以《洪武正韻》代表的中原雅音。表中命名的“新的模韻、新的魚韻”與《洪武正韻》中的 模、魚 二韻領字完全一致。曲學中喜歡用二字法命名韻部,也分別叫“姑模韻”和“居魚韻”(《韻學驪珠》),或“蘇徒韻”和“居魚韻”(《中州全韻》),或“蘇模韻”和“居魚韻”(《音韻輯要》)。
此圖也代表了現在河南現存的最老派讀音,即模韻讀u,魚韻讀yu。 需要指出的是,其中的魚韻和 知組、章組、日母相拼時 ,有一個音位變體,即/ʯ/。(當然,一些方言知章組細音聲母若讀為硬顎音,即zh、ch、sh、r讀為j、q、x、y,則不需出現這個變體。)這種模-魚區分法也代表了近代老官話的通用音系,在崑曲、京劇等戲曲中廣泛運用的中州音都與此相類。
當然,題主所問的今音,未必指老派官話。那麼我就對於河南話現存的幾種型別,都說一下。這幾種型別,也對其它方言有參考價值。(說到這裡我嘮叨一句,現代的音韻學教材,往往分為上古、中古、近古、現代等幾個階段,而每每提到近古音、現代音,都是以北派官話來作介紹的,並不提南派官話,對於南北之間更為中庸、更為有代表性的中原語音,更是有意無意的忽略了。明顯把現代漢語在概念上硬性等同於北京-東北系的現代方言。)
第一種,中州音型,就是河南最傳統、最老派的情況,即上述所說的型別,河南 偃師、欒川、汝陽、新安 等地的老派方言型別都是保留此類讀音,不再贅述。
第二種,魚韻舌齒音併入模韻型。即魚韻遇到 知、莊、章、日 聲母變的等同於模韻,都讀 u。如今河南的洛陽市區、開封市區等地都是這種型別。普通話也是這種型別,在現代漢語中頗具影響力。但是普通話有一些魚韻來母字也和模韻混淆了,如盧lu≠臚lyu,普通話不分。
第三種,模韻母音前裂化型。就是對於不存在模-魚對立的聲母,模韻不變 。當某聲母內部並存 模、魚兩種韻母,模韻裂化為ou,而魚韻則保持yu不變,或者改讀為模韻,如此仍然保持模-魚對立。如河南的伊川、嵩縣、澠池等地都是如此,廣州話也可算這種型別。如 唇音無模-魚對立,則:逋bu、夫fu(伊川、廣州)。而舌音、齒音聲母有模-魚對立,則:蘇sou≠須syu 、梳shou≠書shyu、鋤 chou≠廚chyu 、路lou≠慮lyu (伊川);蘇sou≠須seoi、梳so≠書syu 、鋤co≠廚ceoi/cyu、路lou≠慮leoi (廣州)。
第四種,模韻母音後裂化型。就是對於不存在模-魚對立的聲母,模韻不變 。當某聲母內部並存 模、魚兩種韻母,模韻裂化為uo,而魚韻改讀為模韻,如此仍然保持模-魚對立。如河南的周口一些地區,唇音無模-魚對立,則:逋bu、夫fu;齒音聲母有模-魚對立,則:梳shuo≠書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