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影閒探

    在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去“五臺山論道”的故事,應該是整部作品中最經典的幾個片段之一,只可惜,由於這部電視劇被刪減的部分有點多,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我看到的版本是不是完整版的。因此,我也只能是看到什麼說什麼,還請見諒。

    丁元英之所以會去五臺山“求神問道”,是因為他自己也意識到了“殺富濟貧”會帶來的惡劣後果,他為了求得一個心安,才邀上好朋友韓楚風一起去五臺山找大師談話的。而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值得讓我們好好地去揣摩一番。

    第一個,用錢就能解決的問題,那就算不上問題。

    在丁元英和韓楚風還沒有走進寺廟之前,他們倆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小測試”。先將一個裝有十萬塊錢現金的袋子,作為入寺的“敲門磚”,讓看門的師父轉交給大師,他們倆得到的答覆是“非也”。隨後,他們倆又往袋子加了十萬塊,讓大師傅再去稟報,結果得到的答覆是“非也,非也”。最後丁元英透過自己胡謅的一首詩,才成功得到了大師的接見。

    按理來說,丁元英明明可以直接用那首詩順利的進入寺廟見到大師,那他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先用錢來做“敲門磚”呢?他這樣的行為不僅很沒禮貌,還很容易自失身份,以他的思想境界,沒理由會一而再的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呀?

    我們先拋開原著內容不談,就單論電視劇中丁元英的行為,其實他的這一波操作,很符合他的人物性格。他本來就是一個境界很高的人,而且天生就不會主動“求人”,他能為了“殺富濟貧”的事情,來五臺山討個心安,就必須是找個有點道行的人,才能滿足他的需求的。

    如果大師是因為“錢”才見的他,那麼在本質上就已經落入下成了,對於丁元英來說,如果是可以用錢來解決的問題,他又何必大老遠的來五臺山呢?第一次“給錢”,是在試探大師是不是要“見面禮”,第二次“加錢”,是在試探大師是不是“嫌錢不夠”,只有第三次,才是丁元英的真實目的。

    第二個,一步之遙,看似很近,實則難如登天。

    當智玄大師聽了丁元英對“真經”的一番見解之後,他對丁元英說,你與“得道”只有一步之遙,進則淨土,退則凡塵,只是這一步,難如登天。而丁元英也很有自知之明,說自己一切隨緣,能到哪兒就是哪兒。

    他們倆的對話很玄妙,對於一般的觀眾來說,整段對話都充滿了“打啞謎”的感覺,可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的高深。你看懂了就是懂了,沒看懂就是沒看懂。每個人對於事物的見解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沒必要拿著別人的見解,去參照自己對事物的看法。

    就像丁元英所面對的“一步之遙”一樣,他那麼的聰明,對於“真經”的理解那麼深刻,可得得到的最終評價不也是“難如登天”麼。這就說明,我們沒必要去糾結自己無法理解的東西,有的時候順其自然,也是一種境界。

    按照智玄大師對丁元英的評價,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步之遙就等於難如登天,你只要達不到真正“得道”的境界,差一步和差一萬步,都沒有區別,又或者說,追求得道,未必就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的東西。不過“得道”和“得到”,有點像。

    第三個,規矩是死的,人是活得,隨機應變才是重要的。

    當丁元英和韓楚風結束了與大師的“論道”之後,來到了寺廟的後院。韓楚風問丁元英,佛門淨地,可以抽菸嗎?這對於經常煙不離手的丁元英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送分題”。他很坦然的說到,欄內是淨,欄外是土,靠著欄杆就能抽。然後倆人就樂呵呵地開始了自己的吞雲吐霧之旅。

    什麼是規矩?被俗人刻在腦門子上的東西就是規矩,可是規矩對於像丁元英這樣的人來說,就是用來打破的。不要說是在佛門淨地抽菸了,像他那個“殺富濟貧”的大招,不也是一種破壞規矩式的做法嗎?

    如果不是因為會打破大多數人所遵守的規矩,帶來很大的惡劣影響,像丁元英那種境界的人,又怎麼會專程跑五臺山來“求神問道”呢?他如果不打破點規矩,又怎麼能靠著自己的一己之力,來帶著王廟村的人脫貧致富呢?

    破壞規矩的人,未必就是壞人,但是破壞規矩的人,絕對就不是什麼好人。因為這世道對於好人的定義,永遠都是隨大流的那一批,而破壞拒絕的人,一定是特立獨行的存在。他們不會中規中矩地去辦事,在他們的眼裡,只要是能達到目的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做個守規矩的乖寶寶不好,做個喜歡打破規矩的怪寶寶也不好,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只好隨機應變咯。用合適自己的標尺,來判斷什麼才是合適自己的規矩標準,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規矩,才是最好的方法。

    丁元英的“五臺山論道”,借用韓楚風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如果不來這一趟,真是人生一大憾事”。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看《天道》這部作品,如果不看“五臺山論道”,也算是一大憾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有些人把狗稱為“兒子”、“閨女”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