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源地本草精選

    祭灶官:每當臘月二十三,晚上就得祭灶官了!我們小時候祭灶官是一個非常隆重的事情。小時候窮,沒有零食吃,更加很少吃糖。糖對小孩子的吸引力是無可比擬的。更何況平時沒得吃。而祭灶官重頭戲就是有芝麻糖。就是裹滿芝麻的麥芽糖。長筒狀中空,又香又甜。

    臘月二十三吃過晚飯,一般都是餃子。先上香,放上芝麻糖,說些老灶爺多多保佑多說好話。然後再把灶王爺的像撕掉燒了,意味者老灶爺上天了。等香燒完,我們就可以每個孩子分一根芝麻糖。

    到二十八帖畫畫的時候就得要從新貼上一張心的灶王爺像了。意味者灶王爺請到家了。

    平常家裡吃點好的什麼的。都得先祭下灶王爺。前幾天老家煮排骨我老孃還得讓祭下呢!

  • 2 # 覃禾閒述歷史

    據說,灶王爺明察秋毫,是百姓的家神,管著人間每戶人家的禍福。每年的小年,灶王爺都會上天跟玉帝報告一年來每戶人家做的好事、壞事,讓玉帝賞罰。

    百姓因此還是有點怕灶王爺說漏了嘴,把自家的一些毛病講給玉帝聽了。所以,每次年底送灶王爺迴天庭時,他們都會用湯圓、麥芽糖等非常甜的東西祭拜,並且燃香燭放爆竹,隆重地奉送灶王爺上天,希望灶王爺吃了甜蜜的食品,也能在玉帝面前多多甜言蜜語,進幾句美言。

    這些習俗寄託了中國老百姓辟邪避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景。

  • 3 # 春風沉醉的晚上504

    說說我的老家送灶的習俗。

    一段諺語叫,君(軍)三民四,貴五王六。前半句是說,過去的軍戶或皇家臘月二十三送灶,一般老百姓則是二十四。我們這裡有少數人家是二十三,多數人家二十四,船上人家則是二十五送灶。後半句,只是口口相傳,究竟啥意思,大家都說不清。

    送灶的程式是這樣的。當天晚上,煮一鍋糯米飯。菜餚中,煮魚和紅燒肉必不可少。飯後,盛一碗糯米飯,對砍在另一隻碗裡,使得米飯表面呈饅頭狀,中間插一顆紅棗,圍繞一圈再插四顆。盛一碗紅燒肉,一碗紅燒魚。三個碗放在灶臺上,提前貼好一副傳統的對子:上天言好事,下屆保平安。再點上一注香。儀式大抵就結束了。聽說以前還有什麼飴糖之類的,我沒看到過。大概是用很黏的糯米代替了吧。總之,灶老爺是要賄賂的,要他對玉皇大帝說好話,同時,還要把他的嘴粘起來,不要說的太多,言多必失嘛。

    大家一面討好灶老爺,一面還號召當官的學習灶老爺,有一說一,彙報工作不得弄虛作假,老有趣了。

    除夕這天,灶老爺從天上回來了。人們都要接灶的,放爆竹。送灶的那碗魚,除夕晚上吃了,意味著年年有餘。那碗糯米飯要到正月十五過小年了,分給家裡的女兒,究竟什麼講究,我也不清楚。我很納悶,假如天氣比較暖的話,這魚這飯能放得住麼?

  • 4 # 青竹長青君者

    完民間百姓如何討好灶王爺

    首先感謝您發激清票單,百姓如何討好灶王爺的。我們這邊一般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在帖在灶上神像下邊點上三支香,然後用關東糖在灶門抹上幾下點上供上水餃,還唸唸有詞無非就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金錢多帶回來。灶王爺神像取下,燒了就上天向玉黃大地彙報這一年做的好事與壞事,俗話說灶王爺上天,實話實一端。不過吃人家關東糖,嘴短也能只說好話了。

    如果窮主有一套詞,臘月二十三這天,自己還吃不保那也沒法供灶王爺了。怎辦那兒,又有一套詞: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支香。只因小子命兒苦,過年再買關東糖。得支到下一年去了,灶王爺想說好說都不能了,因為沒吃到人家的嘴不短。完事上街在請回來。不過需用錢,沒錢是請不回來的,還要恭恭敬敬放炮仗歡迎。

  • 5 # 一株吊蘭

    先說說送灶老爺上天。皖北這塊地方,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方式。印象中,只是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時候祭灶。

    這邊對過小年流行這樣一個說法,官過三、民過四,意思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祭灶、過小年,然後就放年假了;民間則是在臘月二十四祭灶、過小年。

    過去,幾乎家家都有灶王爺神像。在祭灶的時候,人們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會用糖稀抹在灶王爺嘴上,是他嘴甜一些,多說好話,保下界老百姓平安。所以,有糖瓜祭灶年來到的說法。

    (灶王爺夫妻 年畫)

    再來說說接灶王爺歸位。

    年初四是接灶王爺歸位的日子。儀式很簡單但也很奇怪,就是小孩子到野外扔火把子,叫送火神。扔的時候看誰扔的遠,說是扔得越遠家裡一年裡離火災就越遠。火把子製作起來非常簡單,有用廢掃帚疙瘩的,有用麥秸綁的,反正是就地取材。扔火把子的地點不能夠在莊子裡面,只能是在野地裡、河邊、溝邊、塘邊,目的是怕引起火災。要不一不留神,沒送走火神到吧火神給引來了。

    (雲南火把節 圖片,借用一下)

    送了火神就到了年初五,商店也開始營業了,家家戶戶又進入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日子。就這樣,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日子悄然過去,一代代人逐漸逝去,一代代人漸漸長大。民俗,作為一種傳統,被一輩輩傳承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玩手機,孩子看電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