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裴看教育
-
2 # 鄧魚魚
如果在一起了,不勸分手,就告訴他如何正確談戀愛不影響學習
沒在一起,可以讓他們先保持朋友關係,共同努力,告訴他們更多高中生不知道的,但他們能退則聽,畢竟要經歷過才會真的明白
高中生會有感情是很正常的啦
-
3 # 廣東舞蹈之家
感情來了,怎麼可能擋得住?我高中那會兒寧願和全世界為敵也不願意和當時的女朋友分手。儘管那時候的女朋友各方面條件都不怎麼好。這就是感情啊!!!
冒昧的說一句,如果題主能提出這個問題,有兩種可能,第一,沒仔細思考,第二,題主在這個年齡段沒有一個真心喜歡的異性。
要我說,堵不如疏!!!
年輕人都有逆反心理,作為家長越是打壓,反抗越厲害。所謂成績下降的厲害,就是用在學習的有效時間少了,那試問,假如真的分手了,有效的學習時間真的多了嗎??
所以,他的精力不止是被他的小女友分散了,更多的是被這些所謂對他好的家長分散了!!!
家長真的想為他好,或者說真的想為現階段的他好,不能把分手作為目的,減少他精力分流才是正道。
高中學習壓力大,成績的浮動是很正常的。原本和他的小女友在一起可以緩解這種壓力。但是又迫於家裡的各種指責,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就變成了談戀愛。能終結這個惡性迴圈只有他的父母。
剛才我也說了,堵不如疏。
退一步講,不干預這種單純美好的感情又如何?成績真的好轉起來嗎?他真的不會自己分手嗎?家長們認為談戀愛是個開始,其實這就像餓了吃飯,水喝多了要上廁所一樣。這就是他,這就是他的人生。過分干預除了能讓他產生對家庭的不滿,真的能終止他的感情??????
既然發生的已經發生,我的建議,鼓勵他。
鼓勵他帶著自己的小女友一起努力學習,讓他明白目前的學習不是為了眼前的成績,而是為了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有一個更好的文聘作為敲門磚。
告訴他不提倡談戀愛的理由,把理由一個個的擺清楚,但是選擇是他自己的。尊重他談戀愛的權力,但是也要自己承擔談戀愛所帶來的後果。
勸分的結果是讓被迫讓他站在女生那邊,如果可以在這方面真正的和他統一戰線,我相信沒有什麼孩子是說不通的。
回覆列表
答案歸結為八個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高中生年近成年,和哪個女孩中意再正常不過,但控制不好感情的“度”,往往導致學業的荒廢。此處的理不是婆婆媽媽的嘮叨和苦情,而是與高中生本身的學習和前途息息相關的道理,包括給他講道理的方式,都要有所講究。
1 高中生活的學習規劃。高中學習生活涉及語數外+理化生或者政史地等六個科目,每個科目都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那麼,可以讓學生自己先擬定一個詳細的學習規劃,在她制定的這份學習計劃中,肯定不包括“早戀”這一項。如果學生不能擬定學習計劃,家長或老師可以代勞,透過學習計劃,老師家長可以讓孩子知道學習時間的緊迫,學習任務的繁重,“早戀”的時間無疑佔用了學習的時間,說不影響學習的說法就不攻自破了。這樣的做法比嘮嘮叨叨更有說服力。
2 大學夢想的召喚。高中生活的苦和累,都是走進大學的墊腳石,大學的通知書才是高中生活的最好結束。沒有人保證兩個人可以同時走進大學校園,更不能保證兩個人可以走進同一所大學,如果是這類結果,高考結束的那一剎那,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剎那,就是兩個人走上陌路的時刻。用一段不堪回首的青澀之戀,來打碎大學的夢想,實在是不值得。
動之以情
1 “早戀”的同學大多是敏感而又堅定的,言之鑿鑿地海誓山盟,堂而皇之地互幫互助,都會是早戀生的理由。愛,是美好的,為了讓這份青澀的愛有個甜美的果實,不如共同努力,暫時擱淺現在的情愫,等到拿到大學通知書的時刻再繼續這份感情。
兩個人互相中意,是因為在這個時刻有共同語言,認知是相近的。如果對方手拿大學錄取通知書,你拿著技校的通知書,那一刻,就是愛的夢的破碎,不用別人說,他自己都覺得不相配,反之也是一樣。等大學四年結束,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心靈的認識完全不同了,共同語言也沒有了,最終愛情之花凋萎得何其悲慘。
為了給對方更好的呵護,先把自己變強,而大學通知書才只是一個開端而已,何況身在高中班級。
2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的期望。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是對父母十幾年來默默付出的最直接回報,我們沒有人想讓自己的父母傷心失望。試想:可憐的高考分,復讀一年的壓力,父母失望的眼神,這一切壓在還未成熟的高中生身上,該是多麼的難過。
學生時代的孝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考出理想的成績,讓父母挺胸抬頭,讓他們的心裡舒坦的。不應該在衝刺奔向大學的路途上,讓“早戀”這道坎把自己絆倒,否則耽誤的不僅僅是自己,更是父母的一片苦心。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給孩子們聽,他們聽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