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墨青史
-
2 # 史裡淘聲
不是驅逐,是張廷玉令乾隆不悅而被免了官職。
康熙大帝為了有效地統治國家,開始啟用漢臣,其中張廷玉就是佼佼者。他還是個官二代呢。
張廷玉勤奮好學,終於在康熙三十九年考中進士,並在其父親背景下很快得到了康熙的青睞。
被康熙重用。張廷玉進入士途後,不久就被康熙任命在南書房工作。南書房是皇帝讀書的地方,很多指示都是在這裡事先想好,草擬,也就是說皇上聖旨下達之前,張廷玉就已經知道聖旨的內容了。
在南書房工作,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皇帝,因此是個“有利”的官職。如果看到朝廷哪個官員不順眼的話,隨便在皇帝面前吹下耳旁風,那麼這個官員就會倒黴。所以,張廷玉在南書房官位雖然不算高,但很有實際權利,很多大臣不得不巴結他。
被雍正皇帝提拔。雖然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然而雍正即位後不但沒有這麼做,反而大大提拔了張廷玉。他為官鼎盛時期,掌握著吏部,戶部兩大重要部門,相當於掌管國家財政大權和人事任免權,大事小事一手抓。
張廷玉掌控這麼大的權利並沒有被權利矇蔽,而且更加為國著想。雍正為感謝這位忠賢之臣,臨死前給了張廷玉一個“配享太廟”的名額,說白了就是可以名垂青史,這等榮譽在清朝還是首例。由此可見雍正對張廷玉的恩寵。
令乾隆不悅。雍正死後,乾隆登基,張廷玉逐漸有些傲慢,最終被整下了政壇。但是乾隆罷免他官職的聖旨還沒下達,張廷玉就跪在了乾隆的書房前。乾隆認為,你張廷玉權利太大了,竟然在聖旨下達前就已經知道了訊息。因此張廷玉被乾隆罷免了全部榮譽,“白身”回到了老家,不久就病逝了。
但是乾隆遵循了先帝遺詔,命配享太廟。
糾正一下乾隆並不是登基後直接驅逐張廷玉的,而是張廷玉屢次觸及乾隆的逆鱗,致使老臣張廷玉被罰俸貶職,在家中鬱鬱而終。
張廷玉出生於安徽桐城的名門世家——張家,祖孫三代(張英、張廷玉、張若靄)祖孫三代被康、乾、雍三帝的青睞,可以稱得上““閤家頂戴””,滿門朱紫。最重要的是張廷玉可是漢人中唯一一位入滿清太廟的漢臣,足以見得他的能力與地位在滿清朝廷中都有相當大的威信!
張廷玉自幼聰明好學,年紀輕輕就已經學富五車了,並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就升任四品官員(其中大部分是他的真才實學,還有一部分是他身為宰相父親的引薦)。之後多次跟隨康熙南巡蒙古諸部,因其才華深得康熙的賞識,剛入士就嶄露頭角,成為康熙時代的一顆閃耀的新星。
康熙駕崩,雍正成功登基為帝。在這長達三十多年的努力,雍正成功熬出了頭,登基後,先後封賞了以隆科多、年羹堯等主力大臣。其中就有張廷玉,雖然張廷玉當時沒有隆科多、年羹堯鋒芒畢露,但他卻是雍正的老師,教育指導並幫助他出謀劃策的人。因此在年羹堯等人倒臺之後,張廷玉依舊屹立不倒,甚至節節高升,成為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雍正對他的信任不言而喻,並且許諾他:在他將來死後准許他進入太廟。
因此張廷玉更加賣力地為清朝效力,先後整治吏治、進行奏章制度和軍機制度;維護社會制度:安定流民、寬限賦稅;整頓刑律等政治主張。並且在學術方面也獲得巨大成就,如:編寫史籍(《明史》、《大明會典》等)。就此深受雍正的尊重!
三激乾隆,怒而被貶張廷玉是漢人,並且他的地位也極高,因此經常帶領漢臣與滿臣進行明爭暗鬥、互不尊服。張廷玉多次因滿臣首腦鄂爾泰的細小過失而譏諷他,乾隆常常因為無法平衡滿漢的關係而頭疼,所以張廷玉在乾隆心中埋下顆定時炸彈。
乾隆十三年(1748年),年逾76歲高齡的張廷玉想要告老還鄉,卻被乾隆委婉的挽留下來了,但沒過多久,張廷玉又上書告辭,乾隆無法挽留只好准許,但張廷玉卻又要乾隆寫下手諭:令他死後入太廟。這下激起了乾隆的憤怒,但仔細想想畢竟是先皇答應過他的,因此就寫下這份手諭。乾隆本以為張廷玉會親自謝主隆恩,但沒想到卻派他兒子來謝恩,根本是藐視自己,於是惱怒的乾隆當局就與群臣商議要剝削他的官爵並罷免他配享太廟的優容。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長子永璜剛去世不久,張廷玉再次請求歸鄉,這下徹底激怒了乾隆帝,後來又因四川學政編修朱筌坐罪,命張廷玉盡繳頒賜諸物。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張廷玉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死後葬於龍眠山,乾隆帝最終仍遵清世宗遺詔,命配享太廟。
張廷玉因為年邁想告老還鄉而再而三的激怒乾隆,致使他被罰俸貶職,也失去了進入太廟的權力,鬱鬱而終。但好在因為他為滿清做出的巨大貢獻,使得乾隆帝最後遵循先帝遺詔,命其配享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