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兔歷史
-
2 # 勇戰王聊歷史
我們先來聊一聊古代人“擦屁股”的事。
在唐代之前,人們擦屁股用的是“廁籌”。雖然,在東漢時,蔡倫就改進了造紙術,讓紙更加普及。但是,紙到唐朝時才開始被少數人“擦屁股”。在這之前,古人用的最多的是“廁籌”。
廁籌又稱廁簡、廁轍和攪屎棍,其實就是大便後用來拭穢的木條或竹條。每次用完以後,要衝洗乾淨(也可能不洗),插到地上,以備下次使用。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是用一尊神像為他捧廁籌。
在黃易寫的《尋秦記》中,項少龍回到秦朝以後,上廁所找一位老人要紙。結果,老人家在茅坑邊拿起地上插著的一塊竹片遞給了他。這塊竹片,就是廁籌。
當時,無論高官地主還是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是用的廁籌。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北齊文宣皇帝高洋暴虐無道,他上廁所時,就曾讓宰相楊愔親自給他送廁籌。
“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唐朝時,紙開始被用於擦屁股。在唐代《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中,曾記載佛教有規定,不能用“文字故紙(帶字的紙)”擦屁股。估計這是怕有和尚撕經書擦屁股。而且,在明清時期,也是禁止用“帶字的紙”擦屁股。
既然有這個規定,肯定是有人用紙擦屁股了。
據說,到明朝初期,皇帝用“帛”(絲綢)擦屁股。後來,明孝宗朱佑樘發現有太監把他擦屁股用完的“帛”收集起來,洗乾淨做成了簾子。明孝宗這才知道,原來帛這麼貴,比紙貴多了。於是,下令以後宮中都用紙擦屁股。
清朝時,關於慈禧用的廁紙在《宮女談往錄》中也有記載。慈禧上廁所叫“傳官房”,“官房”指的就是馬桶。(現在的日本有一個“官房長官”,跟這個不是一回事。)慈禧一說“傳官房”,太監馬上把慈禧御用的馬桶用頭頂著送過來。慈禧用的這個“官房”可是件國寶,檀香木製作,整體形狀是一隻壁虎,眼睛鑲了寶石。“官房”裡面鋪著香木末,每次用完都要刷洗更換。
慈禧用的廁紙,也很有講究,是細軟的白棉紙。用之前,還要宮女仔細加工。先往上面輕輕噴水霧弄潮溼。然後,用銅熨斗輕輕的熨燙兩遍,把紙毛熨平。這是一個技術活,紙不能太乾,太乾的話容易發脆。成品必須又柔軟,又幹淨,又沒有稜角。製作完成以後,摺疊好,放在匣子裡備用。
回覆列表
這是一篇自帶氣味的文章。
造紙術是漢代的一大發明,但一直到元朝,這一技術產品才被運用於人們最實際的生活——如廁。後人推測,紙張運用到如廁中,可能因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對落後,缺少漢民族“敬惜紙張”的意識,所以紙張才被運用到人們的生活中。
在此之前,人們用於擦拭汙穢之物的是“廁籌”,也就是木頭片或者竹片,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南唐書·浮屠傳》記載,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動手削竹片供僧徒如廁時使用,並且還用面頰檢驗質量,看看是否光潔滑爽,算是禮佛帝王中最值得稱道的。
竹片的問題在於毛刺比較多,如果手藝不好,竹片不夠光滑,使用起來就可能傷了使用者的臀部,實在是一件大煞風景的事情。
明清皇帝如廁使用的手紙比較昂貴。
據明代謝肇涮(1567年至1624年)所著的《五雜俎》記載:“大內供御溷廁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蠶所吐成繭,織以成帛,大僅如紙。每供御用之物,即便。”這種皇帝如廁使用的手紙是四川一帶所貢的用野蠶繭織成的粗布條,如手紙一般大小,用後丟棄。
有這樣一則比較有趣的故事,說有個太監看著皇帝用完這些“珍貴的手紙”就丟掉,覺得怪可惜的,就一張張收集起來,清洗曬乾後,就織成一幅簾帳,掛在他的小屋子裡。
一次,皇帝閒遊散步,正好看到這個簾帳,覺得怪有特色的,一小塊小一塊織成的簾帳,很像僧人的百衲衣。簾帳吸引了皇帝的眼球,就問此為何物所制?
太監自然不敢撒謊,就戰戰兢兢,如實招供,說這是您老人家使用過的手紙做的。皇帝聽完大為驚愕,覺得這太可惜了,就下令此後如廁用紙替代,不再使用帛了。
再來看看外國的吧。
古希臘人用的是鵝卵石,叫“pessoi”,這種鵝卵石很多都比較輕薄,邊緣很光滑,質感很接近大理石。有考古學家在公元2世紀的古希臘遺址中,就發現了這種鵝卵石。一開始考古學家覺得這是一種用來下棋的棋子,但在進一步研究,化學檢測出的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
還有一些很“小眾”的。
據說俄國的皇帝會用鵝的脖子;日本皇帝會用蟬的翅膀;法國皇帝用的則是粗麻繩。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北歐的維京人,他們會使用羔羊的羊毛來擦拭,當然,這種方法並不常見,據說當時的海盜還會用北歐的一種蛤來擦拭。
當然,也有使用“左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