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里797
-
2 # 俊俊金典影片
“希臘、古羅馬文學名著 英國文學名著 《荷馬史詩》 《威尼斯商人》 《伊利亞特》 《羅密歐與朱麗葉》 《ODYSSEY》 《哈姆雷特》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奧賽羅》 《俄狄浦斯王》 《李爾王》《失樂園》 《阿卡奈人》 《魯濱遜飄流記》 德國文學名著 《格列佛遊記》 ...”
“希臘、古羅馬文學名著 英國文學名著 《荷馬史詩》 《威尼斯商人》 《伊利亞特》 《羅密歐與朱麗葉》 《ODYSSEY》 《哈姆雷特》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奧賽羅》 《俄狄浦斯王》 《李爾王》《失樂園》 《阿卡奈人》 《魯濱遜飄流記》 德國文學名著 《格列佛遊記》 ...”
《追憶逝水年華》 In Search of the Lost Time 普魯斯特 這套七卷本的書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但是真正讀過並且讀完的寥寥無幾的典型,被這本卷帙浩繁的書嚇退的人不佔少數。不同於《萬有引力之虹》那種體量恢弘,刻意設定了許多閱讀障礙的長篇小說,開啟這本書就會被深深吸引,光是他精妙而流暢的語言就足矣讓人不知不覺地讀一個下午,沉浸在普魯斯特構造的懷舊的記憶世界裡。而他對於人性中幽微之處的體察會讓人在文字中看到自己,一個記憶深刻的細節是每次睡前主人公的母親都會親吻他,而當他還在體會這個晚安的吻時,母親已經要離開房間了,他想要索取第二個吻,但是又怕煩擾到已經半隻腳離開房間的母親,也怕這個對吻的索取過於孩子氣,就在思考的一剎那,母親已經離開了房間。一個微小的細節,卻使人回想起所有曾經因為猶豫稍縱即逝的情感,而那些思考的瞬間正是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知的顯現的時刻。 《到燈塔去》 To the Lighthouse 弗吉尼亞·伍爾夫 如果說普魯斯特是意識流的先驅,伍爾夫則是集大成者。我初讀伍爾夫的時候非常厭惡她瑣碎的細節,天馬行空的意象之間的跳躍,幾乎是讀到一半就放棄了,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譯本的拙劣,但也是那時我對文學的理解還非常粗淺的原因。但當我耐心地讀她的原著,她對於語言的掌控力和對於標點符號的奇妙運用才對我昭示出它們的意義,幾乎是一瞬間就愛上了她,中文和英文的標點符號看似一樣,但是造成的表達效果卻有顯著的差異,中文的標點非常大,幾乎是要完全把句子和句子分開,而英文的標點幾乎是不經意間就滑到下一個句子,而伍爾夫用分號去並置不同的意象,彷彿你讀完一段話,在同時可以體會到不同的事件,不同人的視角同時發生的感覺。 《時時刻刻》 The Hours 坎寧安 這本書是坎寧安致敬達洛衛夫人的書,獲得了99年的普利策獎,也改編成了電影,電影的名聲甚至蓋過了小說。小說中對於一戰後伍爾夫自殺前在英國的生活,五十年代二戰後美國中西部家庭婦女的生活和現代女性在紐約的生活進行多視角並行的描述,反映出隨著時代變化女性地位的變化和那些歷經世事卻恆久不變的東西。還有更多關於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矛盾,內心更崇高的事物與平凡的現狀的衝突的描述,在古井不波的生活下的暗流湧動,透過進入三個不同女性的內心來體味人類生活中永恆的關切。 《大師》 The Master 科爾姆.託賓 託賓的短篇寫的比長篇要好些,但這一本是一個例外。最早對亨利詹姆斯的興趣是因為啟發他寫叢中野獸的那句話“想像一個男人生來就少了一顆心,他善良,正直,彬彬有禮,但就是沒有那顆心。”那是他的知己芬尼摩爾死後的筆記中的一句話。而這本書正是從亨利詹姆斯的視角去審視他自己的一生,類似的還有《作者,作者》。亨利詹姆斯細膩的內心,為什麼以及如何努力剋制自己對他人的愛,對於他表妹坦普爾的悔恨如何成為他小說的一部分,對於他知己芬尼摩爾的死的哀傷,他的父親和兄弟對他的影響等等都在這本小說裡呈現出來。這本書不是傳記性質的,而是一本真正的小說,不只是亨利詹姆斯的一生,更是小說和寫作對於更多的人的意義的揭示,對於如何他與深沉與絕望相處的寫照。 《幽靈代筆》 Ghostwritten 大衛.米切爾 大衛米切爾是我最喜歡的年輕一代小說家,也是最能讓我找到看故事的快感的人,每一本他寫的書幾乎就是一下午一口氣廢寢忘食的讀完,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嘗試方向,才華橫溢。幽靈代筆是他的處女作,而他最出名的小說《雲圖》在我看來更像是對這一本書的再創作,更成熟,但這本書的格局同樣地宏大。 幽靈代筆中文翻譯比原文更有神韻,每個人都說著自己的方言和獨特的語言風格。這本書在地理上的跨度非常大,從聖彼得堡的偷畫賊,到日本沙田毒氣事件的始作俑者,到聖山上的四川老婆婆甚至外太空的生命體,書中描繪了這些人的命運與生活如何以他們不自知的方式隱秘地關聯著並繪製出世界的藍圖。 《骨鍾》 The Bone Clocks 大衛.米切爾 大衛.米切爾幾乎每本書都在探討一個新的問題,但是不變的是不同人物之間的跨時間跨空間的聯絡,《骨鍾》是我看的他的最新的一本書,裡面從不同人物的不同視角隨著歷史推進故事,第一章和最後一章都是由女主角的角度去敘述的,有趣的是,隨著她年齡的增長和性格的變化,語言習慣發生了巨大的差異,而你依舊可以分辨出那是她。正像我們每個人,我們的語言習慣甚至性格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是什麼讓我們歷經變遷後保持那個統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