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然見南山1873984927
-
2 # 揭子兵法
潛艇艙內的氣壓是保持常壓的,就像民航客機一樣,因此人在潛艇內是感受不到潛艇的潛深水壓的變化的,所以不用幫人減壓。
-
3 # 軍武資料庫
先看一張圖片:
潛艇內部的空間是一個開放式空間,所有人員在潛艇內部是沒有增壓或減壓防護服的。
在水下潛艇會維持和水深相同的壓力等級——這樣的好處在於簡化潛艇的力學結構,不會出現潛艇內壓力遠遠低於海水壓力的現象。否則潛艇將面臨著被壓垮的境地。
而在潛艇中的人員實際上也會逐漸的承受巨大的壓力。但由於人體內外的聯通結構導致壓力均衡的條件下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傷害。
而要注意的是潛艇在高速上浮的時候,如果發生巨大的減壓操作就會造成潛艇內全員的潛水病(減壓症)。
上圖,減壓症造成的皮下淤青。
這才是真正致命的事件,不過好在,潛艇的設計相對密封程度很高,因此即便是快速上浮,潛艇內的壓力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至於潛艇是如何做到這點的,我們來看一艘現代設計的潛艇:
這是一艘英國的塔拉法加級潛艇,典型的現代攻擊型核潛艇。把圖片放大來看,我們會發現整艘潛艇內部充滿了大量的管道設施。
先看幾個重點部位:
9.高壓空氣瓶
12.主壓力通風系統
36.空氣處理系統
38.空調管道
76.主空氣泵
78.前高壓儲氣瓶區
可以看得出來,整個潛艇實際上是圍繞著空氣控制系統進行設計的。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最有效系統的均衡潛內部壓力。同時,在78高壓氣瓶區後側,可以看到79(耐壓殼)這個部分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差並不想很多人想象的那麼大,耐壓殼基本上是一個相對簡單的結構。僅僅在魚雷發射管的位置(74)有一些加強。
由於有整體的氣壓調控能力,因此在潛艇快速下潛和高速上浮的時候都可以對整個潛艇內的艇員作出相應的防護。
這裡就是題主的問題了,並不僅僅是減壓,而是減壓或增壓——保持相對恆定的壓力。
靠的是主空氣泵不斷的釋放和壓縮儲氣瓶中的壓縮空氣來完成的。
當然了,雖然有這些設施,但軍用潛艇並不是深潛器,因此,並不會潛入到極深的海底。而是在30-400米深的海中游弋。通常認為超過70米的深度就已經可以完全隱閉潛艇的行蹤了。而7-8個大氣壓的壓力,即便是潛艇緩慢減壓或增壓力,耐壓殼體也是可以支援住的。
回覆列表
潛水艇潛入深水區,是怎樣幫人減壓的
大家知道,世界各國的潛水艇都是耐壓殼體的,就是說透過耐壓殼體的艇壁直接承受潛深的外界水壓,當然,因為各國的製作工藝的不同,潛艇的下潛極限深度也不盡相同,美俄技術先進,一般能下潛到600米,但潛艇艙內的氣壓是保持常壓的。就像民航客機一樣,因此人在潛艇內是感受不到潛艇的潛深水壓的變化的。所以,跟民航客機降落開艙後乘客可以直接出艙類似,潛艇上浮後,人也一樣可以直接走出潛艇,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任何損害。
但是,如果潛艇出現問題,人必須逃出潛艇透過上浮逃生,就要透過特殊手段來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減壓。我們知道海底是有很大壓力的,海水越深壓力越大,人在潛深的時候,為了適應外界水壓的變化,身體是在逐漸進行適應和調整。此時人身體血液內的惰性氣體濃度是大幅度上升的。所以潛水人每次上浮前,必須要先進行長時間的逐步減壓,使得身體能夠逐漸適應壓力的變化,同時逐步降低血液中惰性氣體的濃度,之後才能成功出水,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即“潛水病”(或減壓病)。那麼,這個減壓逐漸上浮的時間有多長呢?資料顯示,當潛水深度在100米時,所需的減壓時間是水下有效作業時間的8倍。這意味著如果有效作業時間僅為10分鐘,那麼減壓時間就要長達1個多小時。
但如果潛艇出現問題,必須要快速從水裡出來。怎麼辦?人們就研製出一種可以水下使用的救生鍾,潛水員需要快速上浮的時,可以進入這個減壓艙,潛艇救生鍾實際上與潛艇一樣,都是依靠艇壁耐壓殼體來承受海水壓力的,內部則是常壓,透過救生鐘上浮的艇員不與海水直接接觸,也不需要減壓,直接可以出艙,不會得減壓病。
但有時,沒有時間等待救生鍾,需要艇員從海水中馬上快速上浮,這個時候上浮有危險怎麼辦呢?人們就研究出快速上浮救生方法和裝備。潛艇失事後,在潛艇內的常壓環境下,艇員穿著一種特殊的充氣罩式服裝,經艇快速充氣增壓後,直接上浮到水面,途中不停留減壓。據資料顯示,目前潛艇快速上浮救生的最深紀錄是180米。但使用快速上浮法得救的艇員,此時並非就安然無恙了,而是還要馬上進減壓艙進行減壓,因為在快速上浮中,雖然有充氣罩服裝緩解壓力,但人仍然與海水直接接觸,受海水壓力影響,身體仍然發生了變化,需要減壓。
總之,在深海里,人在潛艇或深潛器裡待著,就無需減壓;只要人在深水裡與海水直接接觸,上浮就得先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