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陀飛輪、萬年曆、三問
8
回覆列表
  • 1 # 萬表手錶交流

    如果你浸淫腕錶很多年,對於三問、萬年曆、陀飛輪肯定不陌生,這三項被稱為鐘錶界的三大技術。經常會有人覺得如果腕錶上有這幾項功能的話,價格肯定貴上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來重新認識一下這三大複雜功能。

    陀飛輪

    陀飛輪是製表先驅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並沿用至今的一種鐘錶調速裝置,這也是讓寶璣在製表文化歷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原因之一,發明之初應用在懷錶上面,是為了抵抗地心引力對鐘錶擒縱系統中的機件造成的誤差。

    普通的機械錶,由於受到發條鬆緊度、金屬疲勞以及地心引力的影響,誤差較大;陀飛輪調速器,是唯一可以不受這些影響,年誤差低於1秒,也是唯一可以達到天文臺級別的機械錶結構。

    如今的陀飛輪則廣泛應用在腕錶上,實際上對於腕錶來說,陀飛輪真正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了。不過,作為頂級製表工藝的代表,仍然被大多數表迷所追捧,也同時能讓各大品牌藉此展現精湛製表工藝,畢竟能hold住這種工藝的品牌真不多!

    萬年曆

    萬年曆腕錶並不意味真的能夠執行萬年,一點誤差都沒有,其實每百年需要調一次。也有人會覺得三大複雜功能中,萬年曆最簡單,為什麼還會賣這麼貴?想想看,普通的星期日曆表,遇到大小月就要手動去調日期,否則就會遇到明明是5月1號,腕錶卻還顯示4月31號的尷尬場面。

    機械錶的萬年曆,可以說是人類對齒輪、凸輪和槓桿最精妙的組合運用,透過一系列機械組合,萬年曆腕錶可以識別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絕大部分的萬年曆腕錶只需要一世紀調一次。

    要製作出一枚萬年曆腕錶,需要大量的機件,而且大部分機件都是異形件,必須是手工打造。極為複雜的打造過程也決定了萬年曆腕錶存世的稀少,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萬年曆錶也大幅下降,但依然是少數人擁有的貴重物品。

    三問

    三問表即三簧表,三種打簧的響聲不同,可分辨出“時”“刻”“分”的報時,是聲學與動力學運用的成果。最初是為了人們在黑暗中不需看錶,能夠依據腕錶鳴響的聲音種類和次數便可知道時間的手錶。通常來說,低音調報時,中高音調報刻,高音調報分。

    隨著夜光腕錶的普及,三問表的實用性大大下降,夜光腕錶更實用簡單,且成本更合算,完全沒必要弄三問,現在的三問和陀飛輪一樣,最主要的功能也就是各大品牌炫技的平臺,證明實力的標誌。

    判斷一個三問表的品級高低,最重要的是音色,便宜的三問表,報時聲音拖沓渾濁,而百萬級別的頂級三問表,聲音清脆透徹,大小分明,這種聲音的魅力,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讓人沉迷。

  • 2 # TANGIN瑞士天珺表

    舉世公認的機械腕錶三大複雜功能就是:陀飛輪、萬年曆、三問。

    因為技術難度高,生產週期長,所以具有這些複雜功能的腕錶,往往價格居高不下。

    陀飛輪

    1795年,寶璣先生為應對航海對時間精準度的嚴苛要求。將平衡擺輪及擒縱機構組合,在一個鋼架內形成一個旋轉平臺,此框架60秒轉一週,用以抵消地心引力對擺輪偏重的影響。這一新的結構就是陀飛輪,寶璣先生也被行業尊稱為“陀飛輪之父”。

    萬年曆

    萬年曆腕錶是指手錶的日曆,在日常使用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手動調整,遇到閏年、大月和小月時,都可以實現自動轉換,100-200年才需要調整一次。由於設計製造裝配維修的難度都非同一般,所以歷來都只是頂級手錶的配置。

    因為難度高,所以對製造者的要求也特別高。瑞士邊恩鐘錶學院的院長、鐘錶專家馬克斯偉思曾經說過曾經說過,鐘錶發展史上知名的日曆手錶製造者不僅是鐘錶專家,也是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三問

    設計初衷,是為了讓佩戴者在不方便看的狀態下,腕錶可以報時、報刻、報分。

    三問表至少有兩套簧條裝置,第一組音報小時,第二組音報刻,最後一組音報剩下的分鐘。

    舉個栗子:以2點49分為例,啟動三問後,手錶先報小時數,即連續兩聲“咚”。然後連續三組“叮咚”,表示三刻。最後剩下的四分鐘以連續四聲“叮”表示,所以當下時間分鐘數為15x3+1x4=49分。

    三問表有350~400個零件,是普通表零件數的2.5倍。因此各個環節都需要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才能完成。

    寶璣先生於1783年,發明製造了報時的簧條機構,因此還獲得了專利。

    隨著現代工藝的發展,陀飛輪和三問的實際功能逐漸減弱。但它們並沒有因此而消亡,反而因精巧的工藝和極具藝術性的機械美感深受消費者追捧。

    瑞士天珺表 “品讀時間,醇享分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一天泡吧三天,"三和大神"們出現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