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大能能的小果園

    對於滬漂還是有點發言權的。我在25歲的時候在上海任職一家公司分支機構負責人3年,是一家獨立的生產銷售型公司,接觸的滬漂還是比較多的,從基礎的生產流水線的普通工人,到各大賣場的銷售主管,以及工廠的技術骨幹,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我們的工廠在上海金山工業區,可以說除了崇明島之外,這裡是上海最偏僻落後的地方了,工廠有好幾對夫妻工人,都在40歲以上。老家安徽,湖北,河南等地的。從20幾歲就在江浙滬一帶的工業區打工,租房,租房,還是租房,

    先講我認識的老張吧,我14年接觸他們的時候,他們在我們收購的這個工廠工作,他們也就租住在金山工業區旁邊的村莊,房屋可能跟大家印象中的城中村那種感覺,每天騎電動車上下班,在公司吃食堂,偶爾也會找我喝點小酒,從日常工作中瞭解到的,他們兄弟姐妹幾人都在上海金山工業區附近工作,打工了十幾年,一直租房子,也習慣了這種生活。一年也回不兩次老家。有的親戚已經把老人都接過來了,我也問過他以後退休了怎麼辦?由於工廠都有社保,老張說可能會回老家養老,但很大可能繼續在上海生活,這裡幾乎與世外隔絕,休息的時候他可以釣釣魚,陪陪家人,這是45歲的老張,一個普通工人,在上海的狀況,每個月他們夫妻大概有小1萬的收入,但是即使在金山這種鎮上,也依然買不起房,也沒打算買房。

    第二個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大客戶總監老郭,由於我的業務方面,接觸到他,東北人,50歲左右,跟我談很多因為除了工作外我們有個共同愛好,就是喜歡健身。

    50歲的老郭在上海呆了起碼15年,也是全國這種出差各種飛,但是老婆孩子在東北,他自己在上海,沒車沒房,平時擠地鐵上下班,按照收入絕對算精英一族。平時各種享受生活的曬,在14年的我看來很是羨慕。我也問過他為什麼不買房,按照他的標準買房肯定中環以內,價格絕對堅挺,買房也付的起首付,但是絕對會影響現在的生活質量。對車輛也是羨慕,寧願擠地鐵,也沒有買車。

    我想北漂的30歲以後的人應該也是這種心態,算兩個極端吧,這是我瞭解到的兩類人中的兩個典型,希望可以為大家稍微解惑

  • 2 # 葉涼莫

    32歲,滬漂。在上海無車無房。

    職業發展還不順利,32歲還要轉行!

    為什麼留在上海。

    出身小鎮,從讀書起,基本上就在步步落後。

    之前有統計資料已經顯示過了,30歲以上,又沒什麼成就的,像我這樣的人,北漂滬漂的真實原因就只有一個:家鄉很落後而且在當地沒有任何資源。

    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人,基本上是到北京上海打磨幾年,成功就留下,不成功就回去了。

    而像我這樣的人呢,由於沒有故鄉可回去,所以只能在上海試圖做最後一次努力,告訴自己再堅持一會,再試一次,萬一成功了呢?

    這當然是騙自己的成分居多!

    但是,這恐怕也是我能做的最好的選擇。

    再過兩年,當自己實在騙不了自己的時候,會選擇在崑山,或者無錫,蘇州郊區等等地方安個家,這樣,對下一代雖然也不能提供多大幫助,但是,至少能讓下一代在北漂滬漂的時候,想回家的時候,可以隨時回家!

    總歸還是進步了一點點!

  • 3 # 美美樂生活

    對此我深有感觸,我是一個經歷了在外漂泊又回家的人哈哈。漂泊的人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我能想到的一些寫了一下

    一、收入當先。比如同樣的文職工作,在我們縣城可能是2000左右,在省會就是3500起,北上廣更不用說,同樣的工作,收入更高,而且福利待遇更好,公司也會更加正規一些,更容易實現自己的物質需求。

    二、夢想和發展。大城市更容易實現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很多知名公司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在本地可能找不到對口專業工作,沒有發展前景。我有個朋友就是做資產評估回縣城找不到這種工作。最後做了會計。

    三、畢業成習慣。各地的大學都集中在大中城市,畢業生大多留在當地工作,經歷了那麼多年早已與城市融為一體,也把它當成了家,習慣了適應了這裡的一切,也不捨離開。

    四、人到中年重資源。毫無疑問最好的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時刻都能享受到最好的資源,醫療教育交通等等生活非常便利。

    五、回家已不是當年味道。適應了大城市的生活,再回到家不適應,節奏,人情世故與自己格格不入,感覺可能有一個世紀的代溝^_^在家呆的久了甚至想要逃離。

    六、沉澱自己,享受孤獨。在外面反而能讓自己更好的思考,能對自己對未來有一個更好的規劃,沒有家庭瑣事的困擾,少了一些嘈雜,自己想怎樣,不用在意外界看法,不害怕別人說三道四。

    無論是在外漂泊不得已,還是為了自己逐夢想,“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田冠道兩驅精英型怎麼樣?全款多少錢?要是辦分期首付要多少?月供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