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軟體不讓取名

    這只是客觀總結,並不是窮山惡水必出刁民,而是窮山惡水出刁民的機率很大,“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難道是錯的?很多販賣人口的村子都是整村作案,互相掩護包庇,這些人不是垃圾嗎?不是刁民嗎? ps:配圖是雲南邊境某山村的刁民把埋在垃圾場的已腐敗的走私肉挖出來賣!我只覺得該一個一個槍斃!

  • 2 # 小南76217859

    在社會上有這麼一句話非常流行,那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我個人認為這句話說的極為片面,這裡面透著一股濃濃的歧視,哪裡都有好人和壞人,窮山惡水並不是產生刁民的充分必要條件,豐盈富饒也不是,我們不能過分誇大自然環境、物質環境對一個人內在涵養的影響,再窮困落後的地方良民也挺多,再富饒的地方刁民也不少!

    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句話的典故:窮山惡水、潑婦刁民八個字演化而來

    據說這句話是乾隆說的,出自他六下江南的時候,有一年他在鎮江一帶遊玩,感覺無聊想玩點新鮮的,就把隨從甩開獨自一人微服出遊,在微服出遊的過程中來到一處民間小巷,在這小巷內發現一年輕貌美的女子,我們都知道乾隆的秉性如何,這不老毛病又犯了,便上前與姑娘搭訕,還以姑娘家貧為由,欲邀其一同去京城共享榮華富貴!並且還動手動腳的,你想一個未出閣的姑娘,突然看見一個如此輕浮的陌生人會咋想?直接一個耳刮子扇了乾隆,乾隆自覺理虧偷偷溜走,最後為了安慰自己,就題了8個字【窮山惡水,潑婦刁民】聊以自慰!

    窮山惡水、潑婦刁民說白了就是碰了一鼻子灰的乾隆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有面子一點,所採用的精神勝利法,瞭解過具體典故之後大家覺得這話說的有道理嗎?可以說毫無道理!純粹就是給對方潑髒水來顯得自己不至於那麼齷齪而已!

    如果說乾隆爺這8字排比句玩的是精神勝利法的話,那麼會把它總結成窮山惡水出刁民這七字句的人,就顯得別有用心了!典型的以偏概全!乾隆爺還沒有推匯出這兩個之間有什麼因果關係,不知你是從何處得出這樣的因果關係結論的?

    這句話為什麼沒有道理!

    什麼是窮山惡水?

    窮山惡水說的是一個地方資源貧瘠,自然條件惡劣,只能說窮山惡水之地物質條件不豐富,人民不富裕。

    什麼是刁民?

    刁民說白了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的人標準不一樣,一個人看對方是不是刁,說到底就是看對方所認為的道理與自己是不是在一個層面上,只能說兩者之間的價值觀有差異,與對方講【理】講不通,之所以稱呼與自己意見不一的人為刁【民】,一方面是因為有那種迷之自信、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另一方面還是站在封建統治者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說這話的人毫無平等的觀念,自己可能也挺刁的,如果你這個【理】是要損害對方利益為條件的,對方不妥協堅持自己的訴求沒有什麼問題,只要他不突破法律和社會倫理的底線就行!

    現在許多人為了證明這句如此偏頗的話有道理,經常喜歡把【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這句話搬出來。

    這句話出自管仲之口,記載於《管子-牧民篇》,是管仲給齊桓公出謀劃策時說的話,是這樣說的,【衣食足則知榮辱、倉廩實則知禮節】,他的本意是告訴統治者要想提高國民素質,需要從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入手,只有讓百姓衣食充足、倉廩充實,老百姓才會懂得榮辱和禮節,但是歷史人物也有歷史人物的侷限性,他過分的強調了物質條件與禮節榮辱之間的必然性,後來司馬遷在創作史記的時候就把這句話改成了如今更廣為流傳的【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在太史公眼裡衣食足與倉廩實只是知榮辱懂禮節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衣食足和倉廩實的人也未必懂禮節知榮辱!

    我們現在生活在管仲、司馬遷所處時代的數千年之後,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進步,我認為司馬遷這個話也只說對了一半,這句話從機率角度來說具有一定的正確性,從宏觀上你可以下這個結論,但是微觀上不行,過猶不及,衣食足和倉廩實即不是知榮辱、知禮節的充分條件【生活條件優越的不一定涵養高】,也未必是必要條件【生活條件窮困的也未必涵養差】。

    現實生活中,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有些人就是以自己不懂法為理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喜歡以非法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從而犯法犯罪。

  • 3 # 滋墨藝術先鋒軍

    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窮山惡水必出刁民,但那種窮到跟,窮到脫離窮的另說。我們村,刁民就很多,各種坑蒙拐騙偷,我們這有家做生意的,左邊鄰居告,右邊鄰居鬧,都為了錢。門口的還各種鼓搗。村裡還有好多路霸,攔路搶劫,有一個還在省道口攔外地車。就這還不算,有一家五口人,啥都不幹,除了老的都沒媳婦(臭名遠揚,沒有人願意自己女兒嫁給他們家),他本人是找個妓女,給人家兩萬,讓人家給他生了倆兒子。他小兒子出去坑別人,人家不樂意被他坑,他就拿大便塗人家大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養生節目和美食節目一個極低一個超高的用油量的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