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兵玉涵

    在我印象中,記敘文當屬最好寫,時間、人物、事情經過、最後抒發兩句情感就算好了 。但是記敘文容易平鋪直敘,平淡如水,要想出彩得下功夫,如何寓情於事,託物言志,非常人所為!

  • 2 # 書香芳草地

    作文對於語文老師來說,沒有容易與難寫之說,只有願意與不願意寫之說。

    從學生的角度說,老師安排的作文,沒有正確的認識,大多都是應付的態度,不能靜心去寫,而且好多都是拼湊的文章,缺乏自己的思想,老師很難定論。

    所以對於寫作文,學生不能排斥,要根據老師的引導放開思維去寫,不要害怕,只要能寫出自己所想的內容就是好的。

    義務教育階段,考試的導向決定了學生寫作內容幾乎是記敘文,所以實際中大多老師也是這樣要求學生的,寫記敘文,寫出真情實感。因而學生也習慣了寫記敘文,或人或事都行,只要談出自己的認識就行。寫事的文章要突出自己對事的看法和認識,寫人的文章要突出人物的特點。文體分明,觀點明確就是好文章,不要以為作文多麼難,往往心理就是影響寫作的因素,只要放開,明確內容,就可以寫出好文章。

  • 3 # 用行動告別拖延

    當你羨慕別人幸福的時候,其實,你所擁有的,恰是別人所欣羨的。

    閱讀下面這首詩 ,根據要求作文:

    《錯覺》(泰戈爾)

    河的此岸暗自嘆息……“我相信,一切歡樂都在對岸”。河的彼岸一聲長嘆:“唉,也許,幸福盡在對岸。”

    品讀這首詩產生怎樣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不低於八百字的文章。

    一,讀題解題

    作文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寓意型材料作文在審題上有一定的難度,重在挖掘其比喻義。《錯覺》傳達了這樣一種人生哲理:不同的生活狀態,人們各自都有著遺憾、不足、痛苦與不幸,而忽略關注、發現、品味身邊或自己已經擁有的幸福、快樂。對於詩的意象“此岸”與“彼岸”,有著不同理解能力和生活閱歷的人們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與感悟,立意和選材都比較廣泛寬闊。立意須本著詩人闡發的哲理,避免陷於審題的迷茫與矛盾中。觀點要鮮明,立意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

    二、定體裁

    上邊所言《錯位》立意選材比較寬闊,可以寫議論文、散文、小說,選一種自己能夠完全駕馭且最拿手的體裁(這要視自己掌握素材而定)。

    三、擬題目

    題目是文章的靈魂,猶如一個人的心靈之窗眼睛。一個秀氣靈巧、簡捷深度、超凡脫俗的題目,可以使文章添彩增輝,至少給人以最好的“第一印象”,激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便欣然接受這次愉悅的閱讀之旅。

    題目 如珍惜擁有 幸福在身邊 風景這邊獨好 幸福在此岸尋 幸福的距離 事能知足心長愜等都不錯。

    在此,贅述一下,題目如果用一個契合論點(題意)的詩句,那就太完美了!

    四、選取典型素材(例證)

    根據所要闡述的論點(立意),篩選素材。日常作文中經常出現選材與立意不契合或偏頗現象。但如果注意到這個問題,選取材料或闡述問題時,儘量向你所想要的方向縱深或橫向拉伸。例如用蘇軾這個例子用在這裡:在此岸,一貶再貶,但他自愛那鏗然的杖聲,一直保留著豁達與快樂;就在此岸,尋覓到了自然中最原始最真切的愉悅。該例如果用在勵志上,就要拉伸他被貶不消沉,越挫越勇,處逆境志更堅 方面。如果用在“邊緣與中心”,就拉伸他如何把“邊緣(遠離政治中心)而又成為了另一箇中心即文學造詣方面”,材料靈活運用,讓文字“活”起來。

    在此,可以用寓言故事,揭示同一個哲理。這裡(此岸彼岸),可以用這個寓言故事來類比論證:“有兩隻老虎,一隻在荒野,一隻在籠子裡。兩隻老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好,相互羨慕對方。於是決定交換身份。開始時,都感覺很刺激,很興奮,十分快樂。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一隻因餓而死,另一隻抑鬱而逝”。揭示的哲理與我們今天的《錯位》題意有“異曲同工之妙”。即,有時人們對自己擁有的幸福熟視無睹,總是把眼睛看向別人、羨慕別人。其實,你所擁有的,也恰是別人所羨慕的。

    五、文采 語言運用

    根據所選體裁,各有不同語言特色。議論文,屬於說理論證範疇,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散文,清新疏朗,含蓄優雅;小說,塑造人物鮮明,透過細膩筆端,揭示一種現象。不同文題,語言風格迥異,但儘量少用長句。

    當然,不管什麼體裁的文章,在關鍵的地方,用上經典名言尤其是詩句,將起到畫龍點睛、撥雲見日,意趣縱生,奇妙無限的作用,亦更顯示了你的文化底蘊及寫作功底。

    六、結構佈局合理 整體一氣呵成

    高考作文,最忌三大段。在合理的位置另起一段,顯得從容淡定,胸有成竹。敘述與議論可以另起一行,分論點理當所言的也另起一行,例證、經典名言警句詩詞等皆可以另起一行,所以,一篇八百多字的文章,寫個五至六段很容易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德約束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