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山344
-
2 # 隨雨飄渺
美國獨立後,一段十幾年時間裡,也是農業生產為主,是歐洲的原料商品採購市場,也是歐洲資本主義商品銷售主要地區之一,由於美國在英國打壓下,艱難困苦的發展經濟,直到拿破崙的歐洲戰爭中,使英華人全力以赴去對付法國的戰爭,這時歐洲各國的富人為了逃避戰亂,將產業與資金轉移到美國東北部,這是美國工業化的轉折點,因此開啟了美國的工業化程序中,由於美國湧來了一大批逃避戰亂的新移民,帶來了資金技術及人才,讓偏安一隅的美國逐漸完成了工業革命的程序,隨著工業化,及城市化程序加快,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很大,歐洲國家的人紛紛湧向美國淘金,懷揣著發財夢想,使美國完成了工業化道路。
但南方與北方仍然是為發展模式之爭,北方以資本主義工業化及城市化模式,與南方的農業奴隸制莊園化模式,由格格不入,與根本性矛盾尖銳後,因為北方資本主義的工廠裡急需勞動力,而南方奴隸制莊園也需要勞動力,因此爆了南北戰爭,最終以北方勝利後,徹底的掃清資本主義工業化道路模式的制度性障礙。
使美國開始了從仿製山寨,到逐漸增加科研與技術投入,使美國湧現出一大批的發明創造,一大批發明創新人才,如愛迪生、特斯拉、等等超級人才。
美華人懂得珍惜外來人才的作用,全世界引進人才,正確的使用人才,尊重人才。使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跑贏了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也超越了英國與法國,成為後來崛起的世界性大國。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全球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教育中心,科研專案的中心,及人才儲備中心庫,是美國引領了三次工業革命,網際網路資訊化產業,讓美國成為世界科技創新中心。
如果把美國強大的原因全部歸結於其科技戰略,很不準確,甚至盲目地美化了美國。
縱觀美國發展史,你不難看出,美國自建國並走向強大,成為今天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科技強國戰略只能說是其中一個動因,除此之外至少還有其它三個動因,即:擴張戰略,漁翁戰略和霸權戰略。
一,建國伊始後的擴張戰略。
美國獨立建國後,便開始不斷地侵佔或購買他國土地,瘋狂地四處擴張。首先是向西部擴充套件,侵佔印第安人土地。然後侵佔墨西哥的得克薩斯,後經過戰爭又得到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加利福尼亞等地。後又兼併了夏威夷,並透過對西班牙戰爭,奪取了波多黎各島,關島和菲律賓等地。1903年佔領中途島,霸佔了巴拿馬運河。除此之外還購買了現北達科他州部分領土,佛羅里達,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同時還迫使丹麥出讓維爾京島。等等。侵略和掠奪都是相伴而生的,如美國在鴉片戰爭侵略中國,也侵吞了中國無數真金白銀。
在1776年美國建國後的一百年內,美國領土擴張了10倍,逐步形成了現在的50個州的美國。
國家強大離不開廣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可以說,美國的擴張戰略,是美國步入強大所淘的第一桶金。
二,一二世界大戰中,美國的漁翁戰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宣佈中立。直到1917年4月6日。才開始對德宣戰,而一戰至1918年底便結束了。
協約國和同盟國打仗,需要巨量的軍需品和糧食等物質,美國便大量地向敵對雙方傾銷商品而大發橫財。這一階段,美國工業總產值由242億美元增加到624億美元。
一戰後,德國及其盟國瀕於破產,英法等參戰國的經濟軍事力量也大為削弱,只有美國一國在戰爭中完全是獲利的,從負債累累一躍而為各國的債主。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英法不得己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實際上,早從1931年起,日德就開始對周邊國家開始侵略戰爭了。而美國早從1936年開始,就向日德大量出售軍火等物質,並對其採取中立妥協政策,即使在1941年5月,美國還與曰本商量如何瓜分中國利益呢,12月7日,曰本就偷襲了珍珠港,l2月8曰,英法對日宣戰,美國才被迫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再一次坐山觀虎鬥,漁翁得利,使其戰後一躍成為兩個世界超級大國之一。
三,二戰以後的美國霸權戰略。
二戰後,由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集團的相互制約,其侵略擴張步伐有所收斂,世界相對平穩,處於冷戰時期。
這期間,美國不僅對德日科技及人才進行收集,也對北約小弟——科技強國的英法等國的科技進行收刮,美國的核技術及空海軍事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
蘇聯解體後,美國一家獨大,利用其霸權橫掃世界,將東歐納入旗下,發動了波黑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挑起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多次戰爭。
美國依仗霸權,強行控制石油等資源,利用美元榨取各國財富,利用貿易戰剪其它國家羊毛,甚至對自己的小弟也不放過,不僅逼著借錢給自己,還大收保護費。說得再直接點,美國舉著霸權槍炮,逼著全世界養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