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憶錄
-
2 # 魚LeYing視
殲轟-7“飛豹”是中國從70年代開始自行研製的全天候的多用途殲擊轟炸機,主要裝備於解放軍海航部隊。殲轟-7的研製背景是海軍航空兵嚴重缺乏對海攻擊力。所以,軍方要求必須快研製一種攻擊機。 殲轟-7最重要的武器是C-803反艦導彈,最多可帶4枚。兩個翼尖掛架可掛霹靂-5近距空空導彈。殲轟-7也是解放軍中少有的帶有翼尖掛架的飛機。但殲轟-7也存在著缺點,即使透過改進也無法克服。發動機低速性差、耗油量大、加速慢,推力不足、隱形效能有待提高、飛機帶彈量不足、作戰航程等方面不能與中國海空軍現役三代主力戰鬥機匹配的情況。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沈飛研發出了殲-16這一戰鬥機出來,殲-16被軍方特別要求側重加強利用中國的反艦導彈攻擊水面目標的功能,殲-16裝備有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能夠攻擊多目標,還可以辨別出目標的有關資料。殲-16的實力明顯強於飛豹戰機。雖然飛豹也經過了一系列的升級,效能有了明顯的提升。但畢竟是一款二代戰機,先天的不足很難通過後天的提升改造形成代差級別的提高。
在上世紀90年代,飛豹是中國當時最先進的中國產超音速戰鬥轟炸機,既能空戰,又能反艦,還擁有強大的對地攻擊力,現在為什麼卻突然就停產了呢?也許就在於飛豹什麼都能幹,但什麼都幹不精的特點決定的。以下理由可以很好的解答:
1、飛豹殲擊轟炸機強調的是低空突防、臨敵轟炸,對於現代化嚴密高效的防空體系來說,突破越來越難,故而使用範圍越來越狹窄。
3、改進型殲轟7A雖能掛載中國產晝夜作戰吊艙,也配備了YJ-83K、KD-88對艦、對地攻擊導彈,受限於其配備的渦扇9發動機發動機老舊,為上世紀60年代的技術,推重比只有6.5,掛載了作戰吊艙、大型導彈後載重增加,飛行品質下降,因此必須要全面改造電傳作業系統,甚至要換裝新的發動機才能保證戰機飛行效能,而成本顯然會大大增加。
4、殲轟7空戰能力一般,除了機炮僅能攜帶近程對空導彈,並不比殲7強多少,自衛水平有限,難以突破空優型戰機的阻截,前出需其他戰機護航才行,遂行獨立作戰任務的能力低下。
5、我軍主力重型戰機殲11B、殲15、殲16、引進的蘇30、蘇35實際上是一脈相承,在維護保養,零部件更換,升級方面,都非常方便,而殲轟7融近不了這個體系,要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增加了維護複雜性和後勤保障難度。
殲轟7B為何下馬
目前我空軍正在向著攻防兼備的作戰體系邁進,對作戰飛機的效能要求越來越高,要擁有強大的戰場態勢感知、資訊共享能力,優良的機動性、空戰能力,作戰半徑足夠大,有空中加油功能,當然在滿足以上條件的前提下,如能擁有一定的隱身能力則是上上之選。
但是殲轟7B戰機只是在殲轟7A的基礎上升級了火控雷達、航電系統等機內裝置,結構、外型沒有多少改進,即使換裝了發動機,受限於機體外形,殲轟-7B也不能達到我軍目前對於戰術型殲轟機的效能要求。所以,殲轟-7B專案此前已被宣告停止,下馬是必然的。
二代半飛豹戰機的效能已不足,難以滿足現代化空戰需求,因此殲轟7停產是大勢所趨。另外就是,我軍目前已經有了更先進的殲轟戰機來取代飛豹的角色,它就是沈飛的新型多用途雙座殲轟機-殲16。當然,已經裝備的飛豹我軍也不會讓它閒著,畢竟老兵不死。
老兵不死,飛豹仍有用武之地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戰鬥中,如對臺作戰,我軍首先將會運用大量精確導彈進行首波攻擊,摧毀重點目標,如雷達陣地、防空系統、港口、倉庫、機場、油庫、指揮所等,並利用鑽地彈打擊對方地下掩體。然後在隱身戰機的引領下,三代、三代半戰機前出,奪取制空權,精確摧毀對方殘存的有生力量。
在對方防空系統全面瓦解後,“飛豹”機群、轟6轟炸機就可以比較從容地對地面其他固定目標、重要移動目標展開攻擊了。所以現役的200多架“飛豹”戰機仍會有用武之地。就算只攜帶老舊便宜的鐵炸彈,以“飛豹”近10噸的載彈量攻擊力也是非常可怕的。
殲16是殲轟7最佳取代者
“飛豹”的停產,說明三代半“雙重任務戰鬥機”殲-16已成熟,因為殲16執行的任務和飛豹基本一致,且整整領先飛豹一代半。殲16戰機無論是空戰能力,對地、地海攻擊能力,載彈量,航程,還是航電,雷達,資料鏈等方面,都要超過殲轟7一個數量級,在空戰方面相比殲轟7優勢更大。目前我軍追求的是攻防兼備,而殲16真正做到了攻防兼備,從效能上看屬於蘇-30MKK戰鬥轟炸機的升級最佳化版,綜合來看,殲16的作用會大大超過其他戰機,在我軍的作戰體系下其地位將會僅次於殲20,目前最受中國空軍和海軍重視的中國產戰鬥機當屬殲-16系列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