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斗南北斗
-
2 # 楚雲卿
聞一多先生稱杜甫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大詩人,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宋朝詞人周紫芝曾說:“少陵有句皆憂國”。杜甫的一生,他的詩歌,從來就沒有為統治者歌功頌德過。那首《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也不過是以早朝大明宮為主題的唱和詩。
他是一個勇於批判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寫的最多的也是此類事。
他曾寫“必若救瘡痍,先應去蟊賊”,他說對那些給人民製造苦難者,必須對其展開揭露,並予以清除,這句詩是非常大膽的,肯定會得罪很多人。他官越做越小,最後只能去看門,跟這種大膽批判不無關係。
安史之亂,他對叛軍痛恨之極,寫下“祿山作逆降天誅”,要天人共誅之。而對官軍、官府和地方軍閥對人民的迫害和暴行,杜甫也毫不留情地給予揭露:“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這些國賊不僅橫徵暴斂,殘酷地搜刮百姓,以至於“杼軸茅茨空”,而且連無兒無食的寡婦也不肯放過。“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就記錄了這些官軍的醜陋行徑。
還有那些“橫索錢”的貪官汙吏們,他們敲詐盤剝、中飽私囊的醜行,杜甫也是予以揭露和批判。
如果以上這些還不能證明杜甫憂國憂民,有著悲憫之心的話。那麼還有: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他的一生,也許悽慘不得志,也許碌碌而無為,但這不怪他。他已經把自己的滿腔熱血,付給了祖國和人民,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國家和人民的關心,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家人親友的思念和牽掛......
也許杜甫的一生,在今天的人看來,是不成功的一生。但他無論再人生的理想和品格上,還是個人的婚姻家庭,都值得我們學習,併為之敬仰。
他沒有辜負時代,是時代愧對於他。
至此,緬懷永遠的杜甫。
-
3 # 鑫時空剪輯
杜甫歌功頌德的詩歌,我知道得還真不多,然而慨嘆蒼生疾苦的詩作,確實可以唸叨出幾首。
困守長安十年,回家省親,發現小兒竟被凍餓而死,所以詩道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兒子的死,也讓杜甫認清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殘酷。許是自那日開始,杜甫已經篤定了為民作詩的信念,其詩風自那時開始,便開始“沉鬱頓挫”起來。
投奔肅宗時,被叛軍活捉,第二年逃獄後,見到滿眼衰敗殘垣,又道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因房琯案受累,被皇帝貶官,路途間親眼見證百姓生活之悽苦,戰事之慘烈,而詩成“三吏三別”。
後定居浣花溪旁,因秋風破屋,而作千古名句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還是聽聞叛軍評定,喜悅之下寫就的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之所以被評為詩聖,恰恰就是因為其為民寫詩,取材於民,同又心繫與民的偉大人格。
當然,杜甫雖然生就盛世,但是浮生最為重要的幾年基本都在戰亂當中度過。試問,戰亂之中,誰有心思歌功頌德,又歌予誰聽,頌予誰聽呢?
回覆列表
杜甫生於一個空前繁盛、蓬勃積極的時代,可卻經歷著由繁榮昌盛到因為由於政治昏庸腐敗、人民生活陷入動盪不安的衰敗之路。特別是“安史之亂”。
而“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更是反映了唐朝由開元、天寶盛世轉向衰微的歷史過程和社會面貌。
而最能體現杜甫詩歌的人民性價值取向的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最能引起“弱勢群體”或者“草根族”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因而杜甫的充滿悲憫情懷的詩歌也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