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w3721王建文
-
2 # 王祖蔭1
那個時候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嗎?估計是對西南山區(越的意義最初很廣,由浙閩至兩廣。漢時則指今兩廣及越南北部)的非漢族聚落的泛稱。
-
3 # 海天玄宇
首先民族這個概念是近代從西方引進的概念,民族有四大要素,有共同的文化、語言、歷史或宗教,以及共同的地域經濟模式。我們國家現在的五十六個民族基本就是按照近代民族概念來劃分的。那麼三國時候的山越究竟該屬於哪個民族呢?我先來總結性的回答這個問題:三國時的山越屬於當時的百越族類,屬於現在的漢族、壯侗語族、以及部分日本人。
我們國家歷史上有跟民族這個概念相近的詞彙就是:族類。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古代整個南方,廣泛分佈著族群。如果從更久歷史上來看,就是三苗或者九黎部族。或者如今的馬來人種。這是個長久的民族融合過程。以炎黃從西北分兩路進入中原為開始。正如同一時期的南亞次大陸發生的故事一樣。這個值得探討,有歷史傳說和宗教典籍來互相印證。所以人們常說華夏共祖應該是有蚩尤的。因為民族融合了。九黎融入華夏民族很多。這是題外話了。再言歸正傳。
古代中原人統稱南方的民族為南蠻。後來因為越國勾踐滅吳而聲威大振,南方諸蠻遂稱越族,百越稱呼由此得來。越同粵。比較有名的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幾大分之。那麼三國時期的山越就是居住長江以南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內的百越後裔。三國時期,三國互相攻伐,缺少人員和賦稅。都在積極的開拓人力和物力。吳嘉禾三年(234年),孫權拜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恪移書相鄰四郡,令各保疆界,然後分兵扼諸險要之地,將山越分割包圍。只修繕藩籬,不與交鋒。待其穀物將熟,縱兵芟刈,以飢餓迫使山越出山求活。諸葛恪將其中精壯四萬人選為兵士,餘者遷至平地充作編戶。經孫吳數十年的殘酷征討,江南絕大部分山越被迫出山,徙至平地,一部分用以補充兵源;一部分成為編戶,調其租賦,或為私家佃客。
由此可知,大部分山越漢越大融合,部分山越人南逃與南方越人合族,部分山越人泛海到日本、流球、臺灣等地,歷史上三國時期的吳國大將衛溫和諸葛直就受委派泛海尋找夷州、亶州兩州。因為山越泛海走的稱為外越一直在與東吳作戰。這就是臺灣與中原最早的聯絡,以後就密不可分了。
如果你會粵語或者閩南話,而你又懂得日語,你會發現很多相似的地方。這個說明日本長久以來就受到中原文化的滋養和影響。日本的古代科技、文化和經濟繼續乃至宗教習俗都深深的有著中原大陸的烙印。我們中國古代的文明世界第一。我們有文字可考的文明要遠遠的比西方國家長遠,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文明沒有斷層。在這片華夏熱土上,五十六個民族共同譜寫了壯麗的華夏曆史。民族融合,天下一統,是滾滾潮流。那些詆譭我中華文化者,不論中國還是外國的請先拿出你文化的文字證明,並且證明這些文字是你祖先的,這樣才能證明你的悠久,你知道的真切。再來跟我們討論我們的文化。不能你的傳說就是歷史,我們的歷史成了傳說。任何妄圖以文化抹殺我們華夏民族自豪感的企圖都是徒勞的,因為我們的文明就在那裡,文字就在那裡。連綿不絕。博大精深。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我們都在這片熱土上,遠親不如近鄰。要牢記歷史教訓。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自豪而努力,才是每個華夏子弟的使命。
-
4 # 噗呲噗呲小鐵柱
1、山越,漢末三國時期分佈於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部分山區古越族後裔的通稱。百越的一支。
2、三國時期應該還沒形成真正的民族之分,據一定資料指出,山越指山賊,是三國時期江南地區山賊武裝群體的稱呼。山越起義勢力在南方雖屢屢侵擾孫吳後方,但也成為了東吳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孫吳政權補充兵力。
回覆列表
壯族,華人數最多的偉大少族民族,聚居廣西雲南廣東湖南貴州四川。他們祖先歷史最久是春秋越國的後裔,是稱山越人百越,解放後先僮族,後周恩來總理提議,將宋代以來文獻中稱為僮人的僮族,改為壯族。他們古象是較矮靈捷,鼻子塌,面板偏黑,面部比較扁平,五官不突出。當然歷史發展。漢族和其通婚改變他們形象,也會沒有了古象南越模樣改變大多人印象。但有些特證,祖宗留下的是無變的,從古歷史檔案中南蠻,南越,百越,山越,百越,僮人到壯族都是他們。歷史相當頭懸樑錐刺骨的勾踐勵志的傳說就是這個民族的英雄現代也有名英雄人們傳揚他們英雄事蹟。總計這個民族勇敢善戰有智慧太平天國的英雄很多與這木民族有關係。是偉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