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新奇角度看歷史

    孫策死前正在做的事,就是想趁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之時,襲擊許都,迎回漢獻帝。為此,他秘密地訓練兵馬,到處調兵遣將。結果有次獨自騎馬出去,被人在路上埋伏,擊傷身亡。襲擊許都的計劃自然也擱淺了。

    這是背景,然後我們開始正文:

    假如孫策沒被刺客擊傷,那麼他偷襲許都的計劃必將繼續進行。

    此時的孫策,據有丹楊、吳、會稽、廬江、豫章、廬陵等六郡。而想要進攻到許都,首先必定得渡江消滅廣陵太守陳登,一來陳登經常找孫策麻煩,趁著孫策西征就開始搞小動作,消滅陳登,可以有後勤保障。二來此時孫策尚未佔據壽春、合肥等縣,如果執意要從此路過,少不得和劉表一頓摩擦。

    綜合考慮下來,以廣陵為踏板,進軍許都,是孫策當下最好的選擇。(結合下面兩張圖,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下局勢)

    既然以廣陵為目標了,照孫策非自守之輩的性格看來,徐州,他也是志在必得的。

    拿下徐州,撫定淮南,便有了問鼎中原的資格。

    那麼問題來了,孫策可以拿下徐州嗎?

    曹操於公元193年曾在徐州各城進行了大肆屠殺,失去徐州大批士人的人心。此為一不利。

    公元200年春季,曹操又再次率軍把竊據徐州的劉備打跑了,留下了徐州本土豪帥臧霸據守。土匪出身的臧霸,如何抵擋得住戰無不克的江東孫策虎狼之師呢。此為二不利。

    此時的徐州,政權交替頻繁,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曹操兇殘的做法也令眾人畏懼。而孫策在江東積累的威名和其個人魅力,對徐州人才和百姓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此為三不利。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曹操此時大部分兵力,都在官渡附近和袁紹對峙。他無法兩線作戰。當初曹操得豫州,就是趁著袁術和劉備在廣陵對峙,從而得以乘虛而入。孫策如法炮製。此為四不利。

    綜上四不利後,孫策還需考慮兩個結局:

    一、如果曹操仍決定先和袁紹先分出個勝負。

    那麼,孫策就會轉眼間拿下半個徐州,順路直取許昌,對在前線的曹軍造成恐慌。前後夾擊的滋味可不好受啊,曹操要麼趕緊撤退,但也要面對實力大打折扣的風險。要麼就是很可能被袁紹全面擊潰。那麼孫策此舉,就很可能成了袁紹的嫁衣,因為孫策目前還沒有那個實力能和袁紹平分曹操的地盤。最多隻能把徐州和淮南拿下,形成北有袁紹、西有劉表的局面。但由於袁紹死於202年,而袁尚三兄弟的能力我們有目共睹,孫策面對這三兄弟,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二、如果曹操反應過來了,極力避免和袁紹決戰。

    那孫策也開心,就算只能拿下廣陵,也達成最開始的目標了。之後孫策回江東,繼續打江夏,爭取吞併劉表,拿下荊州,再繼續西取劉璋。而如果袁紹於202年去世的話,局面就會變成孫策vs曹操vs袁尚三兄弟。天下大勢,必將愈發撲朔迷離。

  • 2 # 井夫子

    江東小霸王孫策,可惜26歲就英年早逝,如果他沒死,天下又會變成什麼樣?須知人們總會漸漸美化過早凋謝的事物,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首先,吳國的江山很大程度上是孫策帶領下完成的,而孫權則更多的是固守領地。所謂天下三分,就有一分歸功於孫策的攻伐。

    但是能打就真的厲害嗎?

    《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記載:“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

    這是孫策對孫權說的話,意思很明顯,孫策認為自己是將才,攻伐打仗自然比孫權厲害,可是孫權則是君才,是比他要強的政治家。所以就連孫策本人也認為不是孫權不如他,而是側重不同。

    有的人會說,如果孫策還在,江東就不會固守一方,甚至會主動出擊,比如先攻劉表,爭奪荊州如果只看才能與實力,可以說劉表必敗,那麼也就沒有我們的皇叔什麼事兒了,畢竟這時候劉備還弱得很。進而天下就會逐漸演變為孫曹兩家的對決。

    但是,不少人卻忘了,如果孫策沒死,不代表孫權就不在了,二人更相當於一個是鷹派一個是鴿派的代表,在他們之間,必然會產生許多爭論,而從上面那段話記載來看,孫策其實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或許他依舊會聽從孫權的建議與謀略,從而繼續固守,如果這樣來說,孫策更多的是為吳國添加了一份武力威懾,而並非擴張的法寶。也許歷史程序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才是。

    更有可能,由於孫策志在天下,所以也很有可能不聽從孫權的建議,如果這樣,孫權必將權利旁落,甚至被打入‘冷宮’,當孫策與周瑜兩個激進派在一起的時候,也很有可能出現冒進的狀況,不僅沒有攻伐成功,甚至還會失去大本營,流離失所。

    自然,一切都是猜測,唯有歷史給了我們一份唯一的答案,或許只有在各種想象之中,我們才能看到小霸王繼續翱翔的身影把。

  • 3 # 國哥的時光筆記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孫權的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算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

    據《江表傳》載,許貢上表給漢帝,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得將來對漢室構成威脅。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便下令將許貢殺死。許貢死後,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終於在一次孫策狩獵的時候,刺客抓住機會,一箭射中孫策。

    孫策中箭後,創痛甚劇。約在同年四月四日夜裡因重傷而過世,享年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儘管孫策只活了短短的26歲,但對三國曆史程序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最直接的就是他打下了吳國的江山,奠定了三分天下中的一鼎。

    如果孫策不死,會怎樣?咱們試著聊一聊。

    孫策死前曾對孫權說:“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話中說的很明白,論創業,兩軍對戰乃至決勝天下這方面孫策自認為比孫權要強,而守業,任用賢能保持國家穩定這一方面,孫策認為孫權更厲害。

    說這話的時候,孫策已經命在旦夕,把國家大事託付給孫權,實屬無奈之舉,這種語境下對孫權的評價,大體可以看作是鼓勵吧。但孫權最終還是保住了東吳江山,甚至,由於孫權比孫策更懂政治,而不是僅僅打打殺殺,所以,孫權治下的東吳,人才燦若群星,百姓安居樂業,戰爭也基本都是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內進行。

    而孫策,充其量只是一位軍事領袖而已,他驍勇善戰,攻城略地不在話下,而在快速地擴充和激烈的利益碰撞中,孫策對地方士大夫的野蠻暴政。也為自己的統治埋下了定時炸彈。換言之,他不死於此刺客,可能會死於彼刺客,大量激化的社會矛盾,可能會使得孫策顧此失彼,甚至在前方征戰的時候,後方還會出亂子。

    所以,孫策如果不早死,東吳那點地盤,不用曹操和劉備覬覦,光內耗,就差不多早早耗光了,最後拱手被曹劉瓜分。

  • 4 # 莫小邪

    三國時代,任何諸侯的存在對於其他諸侯都是一種威脅。孫策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只怪天妒英才,他只活了短短的26歲,但他對三國曆史程序發展有十分巨大的影響,最直接的是他打下了吳國的江山,奠定三分天下中的一鼎,當他死後,吳國的國土基本上沒有太大的縮小。

    假如孫策不死,三國曆史會不會改變?

    首先說,孫氏家族不像董卓一樣肆虐朝廷,危害一方。孫策並非有勇無某,他曾經積極聯合袁紹準備攻曹,並帶走漢獻帝。假如孫策不死,又有周瑜等人輔佐,不一定會像孫權一樣守父兄基業,開疆擴土。

    當時,孫堅的軍隊是最強的,董卓和呂布幾次敗於孫堅,在曹操勢力很弱,劉備還是一小官的時候,孫堅已經擁有百戰不敗的部隊和一群猛將。當時,周瑜更是謀略無人敵。換個角度來看,孫堅已經基本統一中國,皇帝只是個擺設,所以說,孫堅的死扭轉了歷史乾坤。

    再說,孫策不死,曹操在北方很難成就一番霸業,三國志記載孫策在準備襲擊許昌的時候被暗殺,假設孫策能夠襲擊許昌成功,那麼曹操極有可能提前出局。就算曹操不出局,那麼北方的混亂戰伐也將持續一段時間,袁紹將會推遲退出歷史的時間。後期也不會有劉備的出現,假設諸葛亮沒有遇見劉備,他何時出山?劉表和劉璋也早晚會死在孫氏集團的手裡,中國的南北朝時代就會提前來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吃鹹蛋會致癌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