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蛋科夫斯基
-
2 # 風雪丶紛飛
第五代戰鬥機,各個子系統幾萬甚至幾十萬個零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再加上系統整合,耗資千億,十幾甚至二十年的研發週期。量產以後要用三四十年
一款晶片的研發週期,消耗的資源,以及他的使用壽命。這個在網上隨便查一查就知道了,難度不是一個級別的。
-
3 # 魂舞大漠
有時網上的討論很有意思,比如呀,日本、以色列和法國都是科技大國,為何不研發五代機?世上晶片,美國強,為何做起來安全性不如俄羅斯?俄羅斯的晶片能防核衝擊,軍用晶片水平最強也就是486,你信嗎?我們太過想當然也有年,每說日以法有多麼強大,製造架五代機總是手拿把掐之事,每講美國晶片最高階,世上多少事可能要顛覆你的認知。實事完全不是這樣,如果日以法能造早就造了,比如日本最先提出五代機概念,可是它連個正兒巴經三代也造不了呀,呵呵。要講五代戰機和晶片哪個更難,應以五代戰機更難,晶片次之,當然晶片也不容易。當然各國情況不一樣,僅以中國而言,晶片最難,五代機已形成裝備,而晶片還制於人,現在的狀態,也只奔4的水平,差距也就是兩代以下吧,不遠就在前面,只是這需要時間,需要跨越式思維。
高處不勝寒。越往高階越難走,對於絕大多數國家,這兩項正是越不過去的坎兒,發展得越早,技術產業升級就早,比如日本造不了五代機,卻可以佔據全球一半的晶片市場份額,其因正在於發展得早,技術發展環境所受限制也小,這一點可是比我們好多了,不過也不值得羨慕,一個被打挖空了靈魂的國家,早就淪為了美國政治附庸,毫無任何意義。能發展什麼,不能發展什麼,一切唯他人之命是從,木偶一樣,生不如死。我見很多人在熱鬧地討論,如果沒有美國限制,日本早就造出了什麼,明顯就是一個偽命題,沒有美國,日本發展不了這麼快,一樣搞起來費勁。任何國家發展都有一個政治大前提,我們所受到的技術限制遠超過世人想像,比如航空發動機,比如晶片,長期以來給限制得死死的,密不透風,這就是中國所面臨的技術發展環境。
中國亦有限制。不只是針對西方,比如鐳射和電磁技術,我們是對美禁止出口的。都這樣,不過美國對我限制得要多得多,在極個別領域,它至少對西方是開放的,國家戰略利益所在,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中國的發展經驗表明,該限制就限制,受到限制也沒什麼不好,可以立足自主生產,只有真正掌握了最後的15%,才能說明中中國產業升了級,總是徘徊到食物鏈的最低端,那是很辛苦的,比如有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大飛機效益,8億件呀,想想都恐怖。所謂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五代機發動機和晶片,再難也要搞起來,沒有別的選擇,國家退無可退,降心順俗有迎難而進一途,幾十年開放,我們能見到的豬跑早就見之矣,多有嘗鼎一臠,下一步唯有自個發力。
-
4 # 戰爭之王
兩者直接進行比較不是很合適,總的來說研製五代機是能不能的問題,而研製晶片也是值不值的問題。
五代機,是武器裝備中極為重要的種類,對於航空兵爭奪制空權,保障己方部隊的安全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因此在研製五代機時,往往是為了所需的效能,下大功夫不遺餘力的開發。比如曾經研製三代機時,為了保障蘇27的效能,蘇聯人甚至不惜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其壽命要短於同時期的西方戰機,但是效能達到了,能夠和西方戰機同臺競技,而五代機也是這個道理。同時,軍事裝備上,對於專利等不是很敏感,很多時候是不惜一切代價搞到先進技術的,用以保障國家安全。
而晶片就不同了。晶片本身更多的屬於商品,而商品就需要有足夠高的良品率,足夠低的售價,以及必須的科研專利,不然是不可能走向市場盈利的。同時晶片產業非常龐大,需要極高的投入,開發週期長,而且風險大。但是對於軍用晶片而言,本身軍用晶片就是不計成本的,哪怕良品率再低,只要能滿足國防需要即可,而且並不投入民用市場,不用擔心侵權等問題。
因此總的來說,開發晶片更多的屬於商業性行為,是需要考慮效益的。而五代機,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危,是國家無論如何也要發展的。
回覆列表
這倆沒法直接比較,型別差別太大沒有統一標準。
比如為什麼說晶片不好搞,是因為搞不出來嘛?當然不是,是做出來不夠先進,效能不能達到一流標準,沒有市場競爭力。所以研發經費就打水漂了。
戰鬥機就不一樣,在某種意義上,戰鬥機不需要考慮太大的市場競爭力,產品更新換代也比較慢。所以各國的戰鬥機都是有個十幾年幾十年的研發週期。即使設計出來比最先進的差一點也無所謂。
比如印度還在搞他們的三代機。我們也在繼續生產殲10,也不耽誤生產殲20。即使殲10沒有美國的F22好,那也是我們空軍的中堅力量。
晶片就不行,現在我們也能生產出晶片,只不過效能相當於幾年前的水平。這個差就遠了。十幾年前的F22還是世界一流戰鬥機,上世紀70年代的太空梭雖然退役了,但是當今要是拿出來也算先進。但是,同年代的BP機和電腦你還生產它,就沒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