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茄教父
-
2 # 輕輕江
這幾天,伊呀學語的小孩子喜歡上了兒歌“小木馬”,每天要聽十幾遍,上面有一句詞兒說“臺灣吃西瓜呂宋抽雪茄……”好奇怪的歌詞兒,又查了一下,這原來是鄧麗君的一首老歌,兒童歌曲裡“抽雪茄”在大陸是絕無僅有啊!我雖然不吸菸,但是從來就對雪茄有好感,因為它是吸出煙來不往下嚥的一種吸食方式,還有的人最喜歡聞那個香味,就象三十多年前的那個“紅雙喜菸斗絲”似的,一人吸菸滿屋的香味兒……現在的戒菸宣傳,其實“二茬煙”是傷及無辜了,因此為了全民健康要切實做好戒菸工作。
七十年代初剛參加工作,初出茅廬不懂江湖。有一次圍觀單位裡面的一位前輩講述自己的輝煌歷史:他是抗美援朝志願軍某部機要員,電臺臺長,後來轉業去了廣播電臺再後來到了一縣處級事業單位任辦公室主任。他說到了自己的首長品嚐繳獲的美國香菸,還有雪茄……我說了一句是雪加!(我早先讀小說看到了“桌面上的考究的紅木閘子裡裝滿了呂宋雪茄……”感到好奇,查了一下字典:這個茄原來是多音字,念雪茄。)心裡有底也就不慌,老同志要與我打賭五毛錢,好吧拿出字典當場就找到了迷底,因此為在場的聽眾贏了半斤水果糖塊。
2013年4月,在蒙特利爾的康考迪亞大學校區散步,(所謂的校區就是在凱瑟琳大街旁邊的幾條路上,有些樓房被學校租用來使用,學校的主樓是一座幾十層高的幕牆玻璃大廈,馬路的對面是一塊約二百平米的小廣場中間是中國贈送的白求恩雕像,這就是白求恩廣場。)那個地方的春天來的晚一些,人行道上的積雪還沒有融化,下午三點多鐘的樣子,街頭酒吧有Sunny的二樓露臺上坐滿了喝酒聊天的客人,穿著也很隨意。由於是露天的環境,人們可以噴雲吐霧……比較惹眼的是一位坐在攔杆旁邊穿著考究的紳士……他的嘴裡銜著一根碩大的雪茄,這是一個巴黎之外的最大的講法語的城市,這個城市講英語的兩個大學(號稱北美哈佛的麥吉爾大學也是英華人創辦的,離著這裡一站多的距離。)夾縫中的街頭酒吧此刻正是熱鬧的“下午茶時光”。
我有幾個懂得雪茄的朋友,也是偶爾的見到他們抽一下,還達不到“飯後一支菸”的迷戀程度。這幾年出門,每次在國外的機場免稅店都要去看一下雪茄專櫃,前幾年老美與古巴挺僵的,美國本土見不到古巴雪茄,只能見到牙買加和大衛杜夫的比較多……墨西哥、加拿大、歐洲的一些機場店就可以見到古巴的“科依巴”有人叫“乎嘿巴”,羅密歐與朱麗葉,除了二號見不到,其他的一、三、四、五都曾見過。據說當年的丘吉爾就是專門抽這二號煙,煙店的銷售人員告訴我這些編號是表示煙的口味型別的。加拿大生產一種楓糖味的小雪茄,曾經買過幾次,價格也不是很貴……有一次在瑞士的琉森,我逛了一家雪茄煙具店,買了一把月牙口的雪茄剪,(同款的剪刀在美國黃石公園裡的傑克遜小鎮僅售8美元,國內山寨版無疑)一把行動式的雪茄剪(後來看抗日神劇,那個行動式的剪刀竟然成了日本憲兵隊用來剪抗日英雄手指頭的兇器……大衛杜夫先生不知做何感想?)雪茄專用打火機、還有上好西班牙牛皮縫製的單、雙雪茄保溼套各一。身材高大的老闆娘是滿頭白髮的老太太,她的心情很好,又送我幾盒大衛杜夫的雪茄專用長杆兒火柴,和幾盒試吸的大衛杜夫雪茄(每盒兩支,比香菸略粗,火柴都是選用加拿大地區的雪松木材作杆,這樣燃燒後不影響雪茄的口味)。我在德國還帶回過木盒的小雪茄,十幾歐元一盒50支裝的,味道烈了一些,拿回來不受煙客們待見。
前幾年有人在青島開過紅酒雪茄房,後來又沒有動靜了……醇化了幾年的菸葉卷雪茄,而且一捆50支差不了10克……我看了無數的境內外風光照片唯有這一張震撼到我了,那是古巴的知名雪茄企業,陰暗的工棚裡幾個女工正在專心的卷著胡蘿蔔大小的雪茄,她們的嘴裡也噙著一支,煙霧繚繞的效果為這張逆光的片子增色不少……我雖然不吸菸,但是仍然堅持認為她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她擁有了雪茄的世界!
-
3 # 雪茄幫
在試過第一之前,你會考慮很多,比如該抽什麼?會花多錢?怎麼抽?會不會被人說閒言碎語?
可是,
一旦你什麼都不想,
抽過第一支後!完了!你就再也沒有這些問題了!你完全愛上了它!並願意為它解決所有問題!
回覆列表
有 一部分人想用雪茄把香菸戒掉,畢竟雪茄醇化過,而且又不過肺;
有一部分人透過朋友抽過雪茄,然後就一直想抽雪茄;
有一部分人把抽雪茄當做是一種社交工具,一種禮儀,甚至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
也有的人,把抽雪茄當做是一種炫酷道具......
....
總的來說,雪茄比較稀缺,對於大多人來說,雪茄是一個比較新的事物,只要有條件,我想都會願意嘗試抽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