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蘭愛畫畫

    想要有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的意識,我認為首先要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且能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去了解每個節日的來源。每個節日都有它自己代表的意義,或是民族風俗,由於民族中的故事傳說或神話傳說,而興起的節日;或是紀念某位人士而有的節日,這就要需要我們去了解這個人,因為他做了什麼,讓人們這樣紀念他,念念不忘。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濃重的興趣,並有深刻了解,就自然而然的想要守護著自己國家的文化,並且會讓他繼續傳承下去,對於過節也不是隻為過節而過節,而是因為想紀念人或事而過節,為了體現中國的文化而過節,為了讓節日繼續流傳下的去而過節

  • 2 # surprise家居

    1.瞭解民族傳統文化。民族傳統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長期共同生產生活實踐中產生和創造出來體現本民族特點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總和。而我們現在所說的民族文化廣義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民族文化更是豐富多彩;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這種燦爛文化,這種文化對於民族的延續,對於國家的存亡,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2.加強傳統文化建設和宣傳。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豐富遺產,是全世界中最璀璨奪目、最豐富的古老文化。而現如今的年輕人絕大數並不瞭解傳統文化背後的內涵,很多侷限於只知道有這個節日或某個東西,並不知道它背後的真正價值;所以,從社會的主導層面說因大力弘揚宣傳傳統文化的價值以及它的起源,讓年輕人更加清楚自己民族的文化淵源。但對待傳統文化不能不論好壞一併吸收,而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年輕人剛出生,甚至剛上學時,本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般,在這個階段,教育就起著至關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學習民族傳統文化就顯得至關重要,就應該像全世界都興辦孔子學院一般,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民族的過去。

  • 3 # 水流芳2019

    重新認識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傳統文化自覺保護意識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且具有穿越時空的不朽價值。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國傳統文化仍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然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各種不同文化、價值理念等紛紛進入中國,衝擊著華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衝擊著人們早已習慣的文化信仰。

    二、但是,也存在以下問題:

    1、網路媒體、電視廣播是年輕人學習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

    2、多數年輕人認為傳統文化對自己影響較大

    3、洋節日則更受年輕人追捧

    4、年輕人對傳統思想及論述的認同度較高,但傳統著作精讀率偏低

    三、增強傳統文化意識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社會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每個人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工作,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同於技術的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不單是課程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讓市民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社會文化的營造一方面可以透過多種途徑完成,如廣播、報紙、社群宣傳欄、橫幅、草坪中的警語等,讓市民在一點一滴中感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另一方面透過多種形式的社群活動營造良好的社群文化環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群文化活動能更具吸引力,更深入人心,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

    社群應大力組織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社群活動,如講座、徵文、演講等,在這些活動中,市民既是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在這些活動的組織與參與中,市民對中國傳統文化將會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2、大力推進系統宣傳,傳承優秀的民俗文化。

    傳媒首先要重視民俗文化,同時也要很好地研究它。

    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東西,非文字的東西怎樣透過傳媒把它系統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紹成為系列的、體系化的東西。透過傳媒,把即將消失的東西趕快搶救、拍攝,對還在傳承的東西要細心報道、加以引導,這些都可以透過傳媒得以實現。特別是在網路化的時代,可以透過多種形式有體系化的進行宣傳。介紹傳統民俗文化,邀請專業人士進行深入講解,併到下面去採風,去了解普通民眾的生活和感情,這樣才能從點到面鮮活地把傳統知識宣傳給普通市民。

    3、強化文化教育,增強年輕人的文化保護意識。

    年輕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透過各種方式重新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增強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比如七夕這個節日有些地方還在過,一些傳統風俗儲存得還很好,都是我們可以瞭解研究的。

    立足傳統才能走向世界,對於大學生而言,高校在各專業的教學計劃中應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將其規定為必修課。同時在“兩課”中加入傳統文化教育,透過學習,使大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而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而對於已經離開校園的年輕人而言,可利用書籍、報刊雜誌等傳統媒體及網路等新媒體,瞭解傳統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牧的《泊秦淮》中的“後庭花”要不要加書名號?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