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angYi文旅商行家
-
2 # 嘉善飛帆房產
房子留不留,主要看經濟情況,一般來說分這種情況,一、老家的房子屬於農村的,屬於集體土地,賣不了幾個錢,萬一碰到拆遷還能多賠點,一般人都會選擇放著,反正獲得成本比較低。我自己爺爺奶奶有一個老宅在農村,爺爺奶奶不在世有十多年了,我們基本上都沒回去住過,只要保證房子存在不倒就可以。二、老家的房子屬於商品房,一般情況只有一套也不太會出售,我們雖然人在外地工作,成家在外地。但老家的親戚還有,每一二年還會聚聚,回到老家總要有地方住。
好多漂泊異鄉(來到大城市)的人,透過多年的打拼努力,儘管有新的房子、新的家庭,但仍然保留老家的房子。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使然!一方面,老家的房子是自我歸宿。對於很多外出已久的異鄉人來說,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遠的歸宿,無論在哪打拼,只要老家房子還在,就永遠有一條退路,有一個寄託,如果奮鬥多年,老家房子卻沒了,就成了無根的草,靈魂無處寄託,說到底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帶個我們的無形精神“枷鎖”。
另一方面,老家的房子是維繫親情的紐帶。人雖搬進了城裡,但親情是搬不走的,只要老家房子還在,就有時間回去看看,如果房子沒了,家散了,親情淡了,那是多少錢都難以買回來的。尤其現在社會,“人情”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不可逾越的“門檻”,年輕人離家出走,與鄉里鄉親之間的接觸和互動漸行漸遠,使關係變得微弱和冷淡,以至於形同陌路,所以老家有一套房子,至少可以在逢年過節與相親互動。
再次,老家的房子是一種牽掛。俗話說“父母在,不遠行”。的確,尤其大多數農村地區,外出打拼的都是年輕人,留下來父母、孩子或者妻子守候在“家”。不管在外面是否有房有車,老家都是他們永遠的牽掛,有他們的念想和多年回憶,所以說老家的房不止是建築,更是思念,越長大越戀家,遇到不順心的事,總會想起那個“家”。
最後,老家的房子可用來養老。“落葉歸根”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形象而又客觀的體現了一代、兩代甚至三代人的養老歸屬理念,有大部分外在打拼的人,退休返回老家、安享晚年,過上了悠然自得的生活,對於這部分人來說,他們的心理、身體及心態已經完全變化,經過一輩子的大城市生活,完全厭倦了熙熙攘攘的環境。
其次,房子本身的價值,也可以說房價因素!房價,幾乎可以說牽動每一個華人的心,至少給辛辛苦苦打拼的一代年輕人套上了不自由的“枷鎖”。1-5月份,全國新商品房銷售面積555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全國新商品房銷售額51773億元,同比增長6.1%。房地產市場調控引起房價越調越高。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已經成為長效調控機制,抑制房價大幅上漲。三四線城市受地方土地財政收入影響,放開房地產市場調控已經明顯。總提來說就是2019年上半年,全國房不降反漲。
尤其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在大城市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似乎這些城市還在飆漲,一夜間感覺老家的房子增值幾十倍,誰能不願意在老家擁有一套房子?在這種情況下,多擁有一套房子,就多一份資產或者收入。
再次,農村用地流轉政策出臺,老家房子市場化或者升值潛力巨大!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徵地範圍,規範徵地程式,完善對被徵地農民合理、規範、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
最後,大城市病突出,老家的房子是最後的“淨土”!在大城市裡出現的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物價過高等“症狀”。尤其中國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病”日益嚴重,很多上班族不得不逃離“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到二三線城市尋求新發展。
相比之下,老家的環境愜意、生態和共生。老家的山好、水好、空氣也好,田野一望無際,令人心情舒暢,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天地,一年四季都有醉人的風景。沒有車水馬龍高樓大廈,沒有人心猜忌競爭壓力,是在大城市“混”久之後的內心向往,之所以還保留著老家的房子,夢想著有一天迴歸曾出發的地方!
總之,在老家擁有一套房子,不同人有不同的原因,尤其在最近幾年社會物質化和人與人之間的攀比心理,似乎歸宿、親情等已經不是能靜下心來感受的東西,早已變成一種奢求,而在老家留一套房,已經成為個人身份、勢力、資產、價值等炫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