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待君來
-
2 # 股市空手套白狼
現在再加嚴格老百姓也不敢大膽的輕易進入P2P了,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把所有的暴雷平臺趕緊的處理好讓全國幾千萬受害老百姓回到正常生活,慢慢的重新認識P2P再參與其中。
-
3 # 香妹說財
“三降”的核心,是降風險。
為什麼能降風險?
第一,一家P2P平臺要活下去,第一個硬性指標是合規。它必然要接受很多方面的檢查,包括資產涉及哪些(有沒有關聯性借款,不合規資產),資訊披露(逾期率,壞賬),資金流向(有沒有超限額的空殼公司)。
這種情況下,控制存量對於合規而言就更容易。為什麼合規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因為審查不好做。比如做企業貸的平臺,存量只有1000萬,就相當於只有10家企業,如果是100億存量,要花的時間成本就高得多,合規的檢查難度就加大。
第二,所有的規章都已經定完了,合規檢查也在推進了。在這個階段,平臺還大規模做存量,會導致複雜性。今天監管查完了,明天你還增很多,我不可能天天來查。
不讓增的好處是,你現在先停,空檔期不要亂搞,是不是就能合理控制風險了。
第三,三降是幫助平臺降低財務風險。啥叫財務風險,簡單來說,一個P2P平臺就是一個公司,看它能不能活下去,除了合規,還要看能不能盈利。
要求平臺降人數、降門店,其實也砍掉了很大一部分成本。過去互金的人員成本本來就高,行業鼎盛的時候,互金企業的確需要那麼多做業務的。而現在,哪有那麼多業務要做。同時,控制平臺快速擴張,也能防止形成惡性競爭。
第四,給平臺機會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任何一家平臺,在擴張過程中,多多少少都遺留了逾期、違規存量等問題,都需要處理。
如果精力過多去做業務擴張、規模擴張、團隊壯大,就不符合現有的監管條例和備案宗旨。監管的目的本來就是要你控制風險,不再野蠻生長。
如果說是新增存量的問題,肯定是指《網路借貸資訊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的規定,既“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餘額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在不同網貸平臺借款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同一法人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餘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在不同網貸平臺的借款餘額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
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的限制呢,大約是出於兩點考慮,一是平臺現狀,二是行業現狀。
我個人在P2P平臺從業5年,經歷過最好的時期,也經歷過最差的時期,從2013年年末到2018年年末。行業從無人管制的百花齊放到監管頻出整個行業過寒冬,我都置身其中。
那麼,說到新增存量問題,我們先來看很多P2P平臺都有這樣的問題:
1. 拆標,反覆上線大額標拆成小額標,長期標拆成短期標。這種現象存在有多嚴重呢,就拿我熟悉的平臺來說,同一借款人在同一平臺反覆借款50多次。
請問,這50多次是真借款嗎,當然不是,毫無疑問是虛假借款,只有前兩次是真的,後面幾次都是平臺以借款人的名義反覆上專案。
2. 自融現象杜絕拆標的同時還能減輕自融、資金池現象,很多平臺因為資料問題沒辦法做到真正的P2P模式“借款使用者線上申請—大資料風控—允許借款—自主發標”這一流程,只能是業務員在平臺所在地尋找借款專案,那麼依據現在的市場環境,企業找P2P借款實則是下下選。
但是P2P平臺是一手牽著投資者,一手拉著借款者,投資者可是面向全國的網際網路渠道。如此一來平臺為了防止資金站崗,滿足投資者的胃口,不得不採用虛假標的用身邊親朋好友甚至員工的資訊來“充當”借款人,然後再進行上一步—拆標。
3. 借新還舊現象嚴重之前我們的催債人員是這樣催款的,將逾期借款人介紹給別的平臺,借款成功後還給現有平臺。這種借新還舊現象的後果是,利息越滾越大,最終借款人還不上,平臺壞賬,投資人損失。當嚴格限制借款人在統一平臺的金額(20萬),這種現象也會減輕。
4. 平臺希望借款人借的越多越好因為投資人多,借款人少,所以希望單一借款人借得越多越好,之前在一次行業交流中瞭解到,有些平臺借款人借10萬,平臺會批給對方20萬,反正錢不是自己的。但這種情況就會導致借款人無力支付高額利息,進而產生壞賬。
5. 投資人希望小額分散論資金安全,沒有比投資人再關心的了。投資人喜歡什麼樣的標的:借款金額小+借款期限短+有抵押+利息高。當限制了個人借款金額後,變相是給投資人一定的保障。
總歸來說,很多大平臺之前動輒就上千萬的專案,想想都很嚇人。尤其是現有的行業環境,生意難做,實體紛紛倒閉,尤其二三線城市,周圍的工廠該關門的關門該歇業的歇業。P2P整頓刻不容緩,限額限存量也只是減輕風險道路上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