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偉人的故事
-
2 # 徐一新
第一,自顧不暇。
在萬曆後期,因為長期不上朝,使得張居正改革的成果毀滅一旦。各種社會矛盾激發,國內起義不斷,而且此時,女真人,蒙古人也興風作浪,大明是四處用兵。而此時,大明國庫空虛,沒錢啊。而北韓戰爭,萬曆已經花費巨大,而此戰大明除了維護天朝上國的面子,為小弟出了頭外,沒有得到任何實際的好處。如果繼續滅日本,那麼軍費花費那是巨大的,這一點當時大明的財力無法支撐。
第二,文官看不上。
其實萬曆北韓戰爭給萬曆很大的信心,又重新找回天朝上國皇帝的威嚴。不僅在北京舉行了慶功宴,而且,當著外國使節的面,將抓獲的日本俘虜斬首示眾,面子很大。而且萬曆雄心壯志,還真想拿下日本,教訓這個不懂事的蠻夷。但是,文官們不同意,他們死活不同意,還有兩條理由。
一是,朱元璋死前留下的太祖遺訓,裡面就將日本列為不徵之國,因此萬曆要打,那是違反祖宗的意思。這罪在古代可是大罪,那個皇帝也不敢違背祖宗。第二個理由就是,日本那是鳥不拉屎的蠻夷之地,花費巨大錢財打下來也沒用啊,徒勞而已,因此,萬曆皇帝也只能作罷。
第三,日本裝孫子。
戰後,豐臣秀吉不久就死了,而繼任的德川家康態度很好。知道大明惹不起,於是在萬曆殺日本俘虜後,日本遣使道歉,稱臣納貢。而古代中華打仗的原則就是,你屈服,你低頭就好了。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屈服了,那就算了。因此,古代中國周邊那麼多領土逐步成為藩屬國就是這個原因。
因為中華一打,他就屈服,一屈服中華就絕對很聽話,就算了。而且當時大明也是剛剛經歷200年的倭寇之亂,當年大元三徵日本,都徒勞無功。因此,萬曆最後綜合考慮,還是算了,沒有下令繼續攻打,滅亡日本。其實,大明朝最佳滅日本的機會在朱元璋和朱棣時期。但是,這兩位皇帝又恰恰對滅日本不感興趣,錯失良機啊!
-
3 # 江少晨
日本發動侵朝戰爭戰爭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萬曆援朝抗日是為了彰顯國威,意氣用事,
國內有很多戰爭都體現了,萬曆的意氣用事的特點,好大喜功,爭強好勝!播州之亂,寧夏之亂,都體現了這個
-
4 # 一個小小的歷史研究者
你看看他提的條件。哪個人能夠忍受呀?封豐臣秀吉個日本王就已經給了這個傢伙天大的面子了。之後豐臣秀吉又搞了第二次進攻北韓。明朝軍隊又把他們壓制在了釜山一帶。直到豐臣秀吉去世日本軍隊猜測退但是又在中途遭到了明朝和北韓水師的聯合進攻。損傷很嚴重只有幾艘船回到了日本。
回覆列表
在東亞,日本與中國是永恆的話題!
無論盛極一時的“遣唐使”風潮,還是後來出土的“漢倭奴國王金印”都無一不在說明古代日本與中國的密切關係.
據說崖山之戰之後,聞聽宋室隕落,日本舉國茹素,向西跪拜痛哭,由此可見,對中華文明之仰望更是刻入了日本文化的骨髓裡.
單自明朝以來,卻三次先後打斷中國國運,徹底改變中國歷史程序.
萬曆北韓戰爭1592年,豐臣秀吉調集二十萬大軍進攻北韓,準備以此為跳板,征服中國。
此戰,豐臣秀吉盡遣精銳,日本戰國時代名將悉數出動。
開戰只一個月,北韓國王就被趕到鴨綠江邊,哭爹喊孃的向萬曆皇帝求救。
隨即,明朝出兵,在北韓與日本且戰且和的打了七年,才最終取得勝利,此即為萬曆三大徵之北韓之役。
這場戰爭對明朝而言,其實算不得是什麼大事,因為自始至終,在北韓的明軍都只有四、五萬左右。
但就是這樣一場並不起眼的戰爭,卻給中國造成深遠影響。
明朝派往北韓的軍隊中,很大一部分主力都是駐守遼東的騎兵部隊。
當這些部隊被調走後,明朝對遼東地區的控制權便削弱了許多。
到戰爭結束,遼東軍元氣大傷,女真部努爾哈赤趁機崛起,勢力不斷坐大。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日本所發動的這場侵朝戰爭,這不得不說是造化弄人。
萬曆二十一年九月,日本在侵略北韓戰爭失利後,嚮明朝遣使求和.基於多種因素,大明朝與日本和談,戰爭暫時落下帷幕.
在這場長達七年的戰亂中,中國為了藩屬國北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日雙方曾經議和停戰,這和談持續了好幾年,直到萬曆二十五年(1597)才再度開戰.
在豐臣秀吉的議和方案中,有三點核心條款,第一是向大明求婚,請求下嫁公主為日本天皇后,結成婚姻之盟;第二是准許日本加入朝貢體系,向大明進貢;第三是中日分割北韓領土,將北韓全境八道領土,四道歸大明,四道歸日本。
大明談判官員根本不敢相信在戰場上輸得很慘的日本人還有這麼大的野心,更覺得合夥瓜分北韓領土的想法太離譜可笑!大明特使的回覆非常漂亮:
予等奉使而來,蓋為北韓乃我大明屬國,為其解憂排難??所示中分八道,豈我大明利其土地乎?一欲中分之,則置北韓國王於何地?若依太閣所思,我大明又何用救北韓乎?今救北韓而反分北韓,則我大明為不仁不義,何以為天下人民之主哉?在太閣,英雄已聞於遠近,取其土地徒有不義之名,何益之有哉?今惟與我天朝通好,收兵回國,保全北韓人民,則美名、仁德揚萬世,豈不偉哉?
回信中講的“太閣”指的就是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原先是攝政關白,後來退下來,稱為太閣,地位僅次於天皇。
關於分割北韓,豐臣秀吉說,如果大明一定要保全北韓這個國家,那不如“北韓八道中,四道者應大明命,可還於北韓王,四道者可屬太閣幕下,押大明皇帝金印。中分北韓國,可割洪溝。”
修其貢獻,奉我正朔,北韓之於中國應盡之分也;收其錢糧,齊其政令,北韓之所自為也,此屬邦之實也。紓其難,解其紛,期其安全,中國之於北韓自任之事也,此待屬邦之實也。伊古以來所以待屬國皆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