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告訴你”不是噱頭”
一個技術是否是噱頭要從兩個方面來衡量
該技術是否可以解決問題或者解決部分問題
該技術是否可以落地並商業推廣
1.該技術是否可以解決問題或者解決部分問題
該技術確實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什麼是調光?為什麼我們需要調光?
調光,就是調節亮度的方式。這裡說的調光指的是手機螢幕調光,而螢幕調光本該是供應商或者螢幕生產商乾的事情,因為調光跟屏體結構和發光方式有直接關係。手機螢幕的亮度高低就是透過調光機制來控制的。不是簡單的像燈泡一樣增大減少電壓電流來控制亮度,它是一個協同調整的技術方案,是一個很複雜的解決方案。(參考廣州塔無人機表演,控制一個無人機很容易,但是控制1000個,10000個的時候就是一項很複雜的工程)
目前有兩種方式:DC(Direct Current,直流電) 和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衝寬度調製)。技術原理如下(沒興趣的可以略過):
DC 調光原理,簡單粗暴,功率大亮度高,功率小亮度低。
PWM 調光技術則透過調節一個時序裡的佔空比來控制亮度值。佔空比簡單理解就是閃爍的頻率。只要該頻率高到人眼看不出閃爍,那麼我們可以認為是正常顯示。人眼一般高於 80HZ 就很難識別閃爍了,而目前顯示螢幕大都在 120HZ 以上,手機顯示屏會在 200HZ 以上,所以理論上肉眼基本無法直接感知到閃爍。(但是對眼睛還是會有影響的)
|攝像機下的蘋果oled螢幕
DC調光和PWM調光技術對比:
DC 的優勢集中在高亮度,在螢幕高亮度下所有的光學指標都很好;一旦到了低亮度,色偏和失真明顯,相當於皮影戲,只不過這個皮影戲是彩色的,後邊的光源越亮你所能看到的皮影的色彩就越鮮豔,當亮度降低的時候,顏色也隨之失真,所以既要控制好光源亮度也要控制好“皮影的色彩”在被燈光照射後所顯示出的色彩影響。所以該技術大都應用在 LCD 螢幕上。同時因為 LCD 有兩層調節機制,第一層是背光的控制;第二層是液晶的控制。控制螢幕的亮度調節背光的光源亮度即可達到效果,缺點是色彩會變的沒有那麼鮮活。(而ips螢幕涉及到一個電子窗簾的概念)
PWM調光多用於OLED 是自發光器件,每一個次畫素都是透過電流驅動來直接發光。如果是低亮度,由於每個次畫素的鍍膜厚度、均勻度等諸多因素,它們的發光效率是不一樣的,這樣就會導致光斑、顯示不均勻等現象。(因為要控制幾千萬的畫素點來協同工作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並oled的暗光並不是透過整體降低畫素點的亮度來控制,而是使用提高一部分畫素點的亮度,關閉一些畫素點來造成亮度降低的錯覺,而這樣做的一個缺點是會造成螢幕看起來像插入了很多動態移動的黑條,其實這個是屏閃慢導致的,也是因為你覺得螢幕暗了的原因)。
PWM調光技術透過控制部分畫素點位高亮工作,進而造成閃爍來達到最終的亮度顯示要求。所以幾乎所有的 OLED 螢幕在低亮度時都是採用 PWM 的調光機制,均勻性好,顏色也沒有失真的現象。
採用此技術如果頻率不夠高(一直處於暗光下),人的眼睛長時間觀看就會覺得不適,進而加大對眼睛的傷害。目前 OLED 的主流解決方案:高亮度下用 DC,低亮度下用 PWM。代表廠商:小米。
看到這裡其實已經發現了,這裡的DC調光說的就是oled螢幕下的dc調光。因為PWM調光會導致長時間觀看螢幕造成眼睛疲勞,甚至傷害眼睛。所以使用者就希望在OLED螢幕上使用DC調光,而廠商也聲稱是在評估,其實技術積累大廠都已經完成了。只是在等待一個爆點,順便讓其成為一個新的賣點。(手機市場需求疲軟,需要不斷的增加賣點)
這兩種技術的融合看起來解決了問題,但這只是解決了部分問題而已,在低亮度下長時間觀看螢幕(晚上)你依然會眼睛不適,甚至傷害眼睛。但它卻是解決了部分問題,所以就不能說它是一個噱頭。(如果全部使用了DC調光,在暗光下使用oled螢幕眼睛疲勞可能會有所改觀,參考黑鯊手機2的解決方案)
2.該技術是否可以落地並商業推廣
該技術是一套成熟的技術方案,落地的關鍵點在於如何拿出一套可以在所有oled螢幕上使用的軟體演算法,現在已經有廠商做到了全面開啟DC調光,這個是基於軟體演算法的,效果不好判斷。代表廠商:小米,oppo。華為應該也已經有了解決方案,但是還沒有推廣至自家手機上使用。(我手中的magic2,mate20pro用相機拍攝螢幕的時候會看到很明顯的閃屏)
綜上所述:DC調光技術不是噱頭,確實可以解決部分問題,特別是在攝像機下的頻閃對眼睛的傷害。期待下半年的系統更新中可以推送全面DC調光。
科技改變生活,願世界和平!
大聲告訴你”不是噱頭”
一個技術是否是噱頭要從兩個方面來衡量
該技術是否可以解決問題或者解決部分問題
該技術是否可以落地並商業推廣
1.該技術是否可以解決問題或者解決部分問題
該技術確實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什麼是調光?為什麼我們需要調光?
調光,就是調節亮度的方式。這裡說的調光指的是手機螢幕調光,而螢幕調光本該是供應商或者螢幕生產商乾的事情,因為調光跟屏體結構和發光方式有直接關係。手機螢幕的亮度高低就是透過調光機制來控制的。不是簡單的像燈泡一樣增大減少電壓電流來控制亮度,它是一個協同調整的技術方案,是一個很複雜的解決方案。(參考廣州塔無人機表演,控制一個無人機很容易,但是控制1000個,10000個的時候就是一項很複雜的工程)
目前有兩種方式:DC(Direct Current,直流電) 和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衝寬度調製)。技術原理如下(沒興趣的可以略過):
DC 調光原理,簡單粗暴,功率大亮度高,功率小亮度低。
PWM 調光技術則透過調節一個時序裡的佔空比來控制亮度值。佔空比簡單理解就是閃爍的頻率。只要該頻率高到人眼看不出閃爍,那麼我們可以認為是正常顯示。人眼一般高於 80HZ 就很難識別閃爍了,而目前顯示螢幕大都在 120HZ 以上,手機顯示屏會在 200HZ 以上,所以理論上肉眼基本無法直接感知到閃爍。(但是對眼睛還是會有影響的)
|攝像機下的蘋果oled螢幕
DC調光和PWM調光技術對比:
DC 的優勢集中在高亮度,在螢幕高亮度下所有的光學指標都很好;一旦到了低亮度,色偏和失真明顯,相當於皮影戲,只不過這個皮影戲是彩色的,後邊的光源越亮你所能看到的皮影的色彩就越鮮豔,當亮度降低的時候,顏色也隨之失真,所以既要控制好光源亮度也要控制好“皮影的色彩”在被燈光照射後所顯示出的色彩影響。所以該技術大都應用在 LCD 螢幕上。同時因為 LCD 有兩層調節機制,第一層是背光的控制;第二層是液晶的控制。控制螢幕的亮度調節背光的光源亮度即可達到效果,缺點是色彩會變的沒有那麼鮮活。(而ips螢幕涉及到一個電子窗簾的概念)
PWM調光多用於OLED 是自發光器件,每一個次畫素都是透過電流驅動來直接發光。如果是低亮度,由於每個次畫素的鍍膜厚度、均勻度等諸多因素,它們的發光效率是不一樣的,這樣就會導致光斑、顯示不均勻等現象。(因為要控制幾千萬的畫素點來協同工作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並oled的暗光並不是透過整體降低畫素點的亮度來控制,而是使用提高一部分畫素點的亮度,關閉一些畫素點來造成亮度降低的錯覺,而這樣做的一個缺點是會造成螢幕看起來像插入了很多動態移動的黑條,其實這個是屏閃慢導致的,也是因為你覺得螢幕暗了的原因)。
PWM調光技術透過控制部分畫素點位高亮工作,進而造成閃爍來達到最終的亮度顯示要求。所以幾乎所有的 OLED 螢幕在低亮度時都是採用 PWM 的調光機制,均勻性好,顏色也沒有失真的現象。
採用此技術如果頻率不夠高(一直處於暗光下),人的眼睛長時間觀看就會覺得不適,進而加大對眼睛的傷害。目前 OLED 的主流解決方案:高亮度下用 DC,低亮度下用 PWM。代表廠商:小米。
看到這裡其實已經發現了,這裡的DC調光說的就是oled螢幕下的dc調光。因為PWM調光會導致長時間觀看螢幕造成眼睛疲勞,甚至傷害眼睛。所以使用者就希望在OLED螢幕上使用DC調光,而廠商也聲稱是在評估,其實技術積累大廠都已經完成了。只是在等待一個爆點,順便讓其成為一個新的賣點。(手機市場需求疲軟,需要不斷的增加賣點)
這兩種技術的融合看起來解決了問題,但這只是解決了部分問題而已,在低亮度下長時間觀看螢幕(晚上)你依然會眼睛不適,甚至傷害眼睛。但它卻是解決了部分問題,所以就不能說它是一個噱頭。(如果全部使用了DC調光,在暗光下使用oled螢幕眼睛疲勞可能會有所改觀,參考黑鯊手機2的解決方案)
2.該技術是否可以落地並商業推廣
該技術是一套成熟的技術方案,落地的關鍵點在於如何拿出一套可以在所有oled螢幕上使用的軟體演算法,現在已經有廠商做到了全面開啟DC調光,這個是基於軟體演算法的,效果不好判斷。代表廠商:小米,oppo。華為應該也已經有了解決方案,但是還沒有推廣至自家手機上使用。(我手中的magic2,mate20pro用相機拍攝螢幕的時候會看到很明顯的閃屏)
綜上所述:DC調光技術不是噱頭,確實可以解決部分問題,特別是在攝像機下的頻閃對眼睛的傷害。期待下半年的系統更新中可以推送全面DC調光。
科技改變生活,願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