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母嬰放大鏡

    母乳性黃疸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正常足月的嬰兒,母乳性黃疸情況會在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可以持續2-3周,以母乳為主的寶寶,則會持續1-2個月。

    早髮型(母乳餵養性黃疽)和晚髮型(母乳性黃疽)

    母乳性黃疸,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母乳餵養所引起的黃疸。這種情況多數是嬰兒剛出生的時候面板紅潤,但母乳餵養不久後面板卻變黃。母乳性可分為早髮型(母乳餵養性黃疽)和晚髮型(母乳性黃疽),其持續時間也不同。

    早髮型(母乳餵養性黃疽)

    單純母乳餵養通常是指健康足月母乳餵養兒生後3-5天發生的高膽紅素血癥,無外溶血因素及其他疾病。

    新生兒最初3~5天由於攝入母乳量不足,腸蠕動減少或因開奶延遲,導致胎糞排出延遲,由於新生兒胎便中含有大量的膽紅素,而且人體黃疸主要是透過大便排出,因此,母乳餵養寶寶由於腸肝迴圈增加,導致其膽紅素水平高於人工餵養新生兒,甚至達到需要干預的話標準。

    晚髮型(母乳性黃疽)

    由於母乳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高、活性強,在腸道水解結合膽紅素成未結合膽紅素使之回吸收增加(膽紅素代謝過程見前文),因而有些純母乳餵養或以母乳為主新生兒,出生1周後出現黃疸或原黃疸持續不退,2周左右達高峰,然後漸下降。若繼續母乳餵養,黃疸可延續4~12周;若停母乳餵養黃疸在48~72h明顯消退。

    母乳性黃疸的生理特點有哪些?母乳餵養,足月兒多見。黃疸在生理性黃疸期內(2天至2周)發生,但不隨生理性黃疸的消失而消退。黃疸程度以輕度(血清膽紅素<205.2umol/L)至中度(205.2~342.0umol/L)為主,重度(≥342.0~mol/L)較少見,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患兒一般狀況良好,生長髮育正常,肝臟不大,肝功能正常。停餵母乳後48~72小時黃疸即可明顯減輕.如再餵母乳黃疸可有反覆.但不會達到原來程度。預後一般良好.很少引起膽紅素腦病。母乳性黃疸如何護理?是否需要住院治療?針對母乳餵養性黃疸,

    主要是幫助母親建立成功的母乳餵養,早開奶,確保新生兒攝入足量母乳,必要時補充配方乳鼓勵頻繁餵養,避免新增糖水,吃奶最好在每日10次以上,並且密切關注膽紅素數值,血清膽紅素達到光療指徵時可光療(住院)。

    在母乳不足時,黃疸寶寶應該進行人工餵養,而選擇哪種奶粉更合適?建議寶媽在選購奶粉時候一定要遵循選擇好消化易吸收的原則,同時注意護理,避免寶寶上火、便秘等意外情況出現,積極聽取醫生建議,切不可盲從。

    暫停母乳期間,可以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證乳汁持續分泌,等寶寶黃疸減輕或消退後,再繼續母乳餵養

    2、針對母乳性黃疸,

    如果寶寶生長髮育良好,並可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黃疸原因,TSB<257umol/L(15mg/dL)時不需要停母乳,>257umol/L(15mg/dL)時暫停母乳3d改人工餵養,TSB>342umol/L(20mg/dL)時加用光療。不主張放棄母乳餵養;主張少量多次餵哺,刺激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停母乳1~4天,使膽紅素水平降至安全範圍,可恢復母乳.此時膽紅素濃度可輕度升高.而後逐漸下降;停母乳期間可吸出母乳以維持母乳分泌。

    3、撫摸干預

    新生兒出生時已具有視、聽等各種功能,其中觸覺是最原始的感覺功能,面板又是最大的感覺器官。當撫觸時,資訊會透過人體體表的觸覺感受器及壓力感受器,沿著脊髓傳至大腦,大腦發出資訊興奮迷走神經,促進胃泌素和胰島素等的釋放,增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嬰兒吃奶次數,並促進胃腸蠕動,有利於膽紅素經腸道排出,從而減少了膽紅素的腸一肝迴圈,降低了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率。

    4、游泳干預

    游泳可以增加新生兒的胸廓運動能力,提高呼吸功能和肺活量,增強心肺功能,改善新生兒肌肉、關節、骨骼在水的拍擊下的靈活度和柔韌度,還可以促進面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迴圈狀態,增加新生兒的新陳代謝水平,增加機體的能量消耗,提高新生兒食慾,增強胃腸道蠕動能力,利於胎糞排出,降低膽紅素在肝腸迴圈中的重吸收,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倒福的來歷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