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10342019456

    年、錢、福的起源與演變

    【年】

    甲骨文的“年”字像一個人頭頂著一捆穀物。有的“年”字上邊像禾苗,下邊像人。禾在古代就是穀物,是各類穀物的通稱,就像我們今天把各種穀物叫做“農作物”或者“莊稼”一樣。

    在古代,中國以農為本,用農耕立國,炎帝神農氏就是這個時代的領路人。炎帝培育了中國最早的粟類穀物。這些穀物原本是野生的狗尾巴草,經過培育成為穗大粒飽的野生優良品種,耐寒喜溫,生長期短,適合在黃土地區半乾旱氣候條件下生長,是旱地主要農作物。

    古人透過對穀物生長週期的觀察,產生了時間週期的概念,人們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也就是地球環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後來人們又把十二個月的時間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這四個季節裡,更明確了“春種秋收”的時間概念。

    秋收之後,糧食歸倉,俗話說“秋收冬藏”,豐收的穀物要由人來肩扛人背,“年”字就是人扛著沉甸甸的穀穗,表示年成、收穫、豐收的意思。

    【錢】

    “錢”是中國對貨幣的俗稱。是在特定國家或經濟體內的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或是償還債務的特殊商品。

    原來,在漫長的商品交換髮展中,起一般等價物作用的商品,不是一開始就用黃金,而是先用牲畜。但是牲畜大小、肥瘦、雌雄、健病有不同,加上它不能分割,不易攜帶、保管,就被谷帛代替。

    可是以谷帛充當一般等價物也會出現“溫谷以要利,作薄絹為市”的投機現象,又因它們品質不一,作價勢必要引起麻煩。

    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就以武器和生產工具等實物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商品交易。而中國古代有一種農具,當時稱為“錢”,“錢”最初是農田耕作的一種用青銅鑄造生產工具的名稱。

    因為農家必須依賴這種工具從事生產勞動,而且“錢”又比土地和其它物品易於交換,由於它較長時間地被當作交換媒介物,後來便逐漸演變成為貨幣,“錢”這個名稱也就被沿用了下來。

    到了漢代,封建迷信的統治者,出於聚斂財富的願望,將“錢”又改稱為“泉”,“泉”便成了“錢”的借用。用“泉”來稱呼貨幣更加形象,難怪有人形象地比喻:泉是由四面八方彙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因此直到現代,“泉”這個借用詞還在用,比如:集幣迷們總是以“泉友”相稱。

    我們現在在博物館等處,見到的“布幣”比農具“錢”要小得多,但保持了“錢”的原形。1980年版第四套人民幣伍元鈔票,對著光照一照,它的水印圖案就是“布幣”。

    【福】

    福”字在甲骨文裡的意思是:兩手捧酒罈把酒澆在祭臺上的會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寫照。古人祭祀總是以祈求達到希望為宗旨,因之“福”是古人祭祀時的希望。

    “福”字含有五種意思:

    一是“壽”,即長壽,長命百歲;二是“富貴”,即財多物豐;三是“康寧”,即健康無疾患;四是“德厚”,即德善有道;五是“考終命”,即壽考自然天命;蓋謂之“五福”也。

    此外還有四種意義:

    —曰“順”,新年伊始貼福字,祈求在新的一年裡能一順百順,諸事如意,吉祥並臻。二曰“保佑”,貼上福字能求得保佑,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三曰“創造幸福”,貼上福字乃告誡家庭成員,在新的一年裡,全家人要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創造一個幸福家庭。四曰“拜”,古時祭祀要行跪拜之禮,“福”字本身就有“拜”一解。

    《鏡花緣》第八十五回:“於是面對戲臺,福了—福’,句中的“福”則是“拜”意,即為了求得達到上述貼福字的目的,對天地鬼神為之一拜。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款助聽器有自動立體聚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