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造成學習和工作效率低的頭號殺手,在這裡我分享三個克服拖延症的小方法:
1.制定可操作性的目標。很多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在一開始就缺乏一個可操作性的目標。
舉個例子,假如你的目標是減肥,但如果你只是成天喊著,“我要減肥我要減肥”,這是沒用的,儘管這可以算作你的目標,但這個目標是模糊的,完全沒有可操作性,自然也是無效的。那什麼樣的目標才是可操作性的?
一個可操作性的目標有四個特點:
一是可觀察性。或者說可量化,可以將之明確行為化。比如說,我要在一個月內減掉10公斤。就是一個可觀察性的目標,因為行為和標準都是可見的。
二是具體性和特殊性。不僅要知道為了達到目標應該做什麼,還要明確什麼時候做,怎麼做。比如說,要減肥有節食、運動、抽脂等多種方式,你需要選擇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然後在什麼時間段執行自己的減肥計劃等,這個計劃必須非常具體。
三是分步驟。把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任務,明確每個小任務的操作方法,一個一個腳印去實現,任何目標的實現都需要腳踏實地地努力。
四是從最小目標開始。一開始建議從比較容易做到的目標開始,增強自信心,才能更有後勁兒。就像考試時,老師通常會建議我們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做題一樣。
大家可以嘗試用一週的時間測試一下這種方法是否有效。先給自己樹立一個小目標,不要太多,一個就好,目標過多也是造成拖延的一大原因哦!然後按照上面的步驟分解目標,隨時跟進自己的執行情況,並隨時調整自己的目標和方法,注意總結經驗和方法。
2. 學會判斷時間。學會判斷時間需要我們從很多方面努力。
預測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並和實際用時進行對比。比如說看完一本書的時間,吃飯所需要的時間,寫一個方案的時間等等,當我們多次進行這樣的對比的時候,我們對時間也就會更加敏感。做一件事情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心裡也就一清二楚,從而提高對時間的有效利用。
在《奇特的一生》中,科學家柳比歇夫就是個隨時隨地都在記錄時間的人,在他的日記本上,他幾十年如一日地記錄了自己每件事情所用的時間,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做總結。
他一生都在踐行的時間記錄習慣使他成為了一個高效的工作達人。他生前發表了七十多部學術著作,還有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比專業作家的工作量都大。他在農業、遺傳學、哲學、動物學等領域都有不錯的成績。正是對時間的記錄和管理成就了他一生的傳奇多產。
其次,利用碎片化時間。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碎片化的時間,很多人因為看不到碎片化時間的價值而浪費了大量時間。實際上,正是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比如,早上上班乘地鐵的時間可以用來思考一天的工作計劃和安排,這樣到了公司就可以直接開始投入工作;吃飯的時候,可以思考怎麼工作中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或者反芻書上某個自己不曾理解的知識點。如果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思考,那麼你的時間利用率一定會大大提高。
此外,不重要的工作委派給他人,不要過於分散精力。對於管理者來說,有時候,大事小事太多,根本就忙不過來。這時候,我們可以把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委派下屬解決,讓自己專注於一些更重要的工作。忙碌本身就是對一些事情的逃避,如果每天都忙於應付大大小小的事情,精力過於分散,那麼勢必就會導致部分工作無法完成。
最後,學會接受和拒絕。
接受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比如。要學會接受他人的幫助。有些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為不好意思向他人尋求幫助,認為接受他人的幫助是羞恥的,其實分工協作是現代職場人需要掌握的一種工作能力,因為很少有工作是完全不需要他人幫助的。
坦然接受他人的幫助,敞開心扉,與他人交流經驗和心得更有益於目標的推進。
最後,拒絕無意義的干擾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被其他各種事情打斷的情況。但中斷容易,再重新啟動往往比較困難。
舉個例子,你正在寫一篇文章,正是文思泉湧的時候,你的媽媽突然告訴你她已經到了機場,希望你能接下她。於是你只能停止寫作起身趕往機場,但當初的寫作靈感早已經消失了。這件工作很可能因為中斷而擱置。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工作了一會兒,手機各種資訊提示響了起來,於是開啟手機。看下群訊息,刷下朋友圈,看到有意思的文章就點進去看,很快半小時就過去了。玩手機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那麼快,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看手機的時間多了,花在工作和學習上的時間自然就會減少,由此造成了拖延。
對此建議大家無需關注太多的網路帳號,儘量減少不必要看手機的時間。要知道,拒絕網路時代過剩的資訊垃圾是避免拖延的一大關鍵。
拖延症是造成學習和工作效率低的頭號殺手,在這裡我分享三個克服拖延症的小方法:
1.制定可操作性的目標。很多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在一開始就缺乏一個可操作性的目標。
舉個例子,假如你的目標是減肥,但如果你只是成天喊著,“我要減肥我要減肥”,這是沒用的,儘管這可以算作你的目標,但這個目標是模糊的,完全沒有可操作性,自然也是無效的。那什麼樣的目標才是可操作性的?
一個可操作性的目標有四個特點:
一是可觀察性。或者說可量化,可以將之明確行為化。比如說,我要在一個月內減掉10公斤。就是一個可觀察性的目標,因為行為和標準都是可見的。
二是具體性和特殊性。不僅要知道為了達到目標應該做什麼,還要明確什麼時候做,怎麼做。比如說,要減肥有節食、運動、抽脂等多種方式,你需要選擇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然後在什麼時間段執行自己的減肥計劃等,這個計劃必須非常具體。
三是分步驟。把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任務,明確每個小任務的操作方法,一個一個腳印去實現,任何目標的實現都需要腳踏實地地努力。
四是從最小目標開始。一開始建議從比較容易做到的目標開始,增強自信心,才能更有後勁兒。就像考試時,老師通常會建議我們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做題一樣。
大家可以嘗試用一週的時間測試一下這種方法是否有效。先給自己樹立一個小目標,不要太多,一個就好,目標過多也是造成拖延的一大原因哦!然後按照上面的步驟分解目標,隨時跟進自己的執行情況,並隨時調整自己的目標和方法,注意總結經驗和方法。
2. 學會判斷時間。學會判斷時間需要我們從很多方面努力。
預測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並和實際用時進行對比。比如說看完一本書的時間,吃飯所需要的時間,寫一個方案的時間等等,當我們多次進行這樣的對比的時候,我們對時間也就會更加敏感。做一件事情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心裡也就一清二楚,從而提高對時間的有效利用。
在《奇特的一生》中,科學家柳比歇夫就是個隨時隨地都在記錄時間的人,在他的日記本上,他幾十年如一日地記錄了自己每件事情所用的時間,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做總結。
他一生都在踐行的時間記錄習慣使他成為了一個高效的工作達人。他生前發表了七十多部學術著作,還有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比專業作家的工作量都大。他在農業、遺傳學、哲學、動物學等領域都有不錯的成績。正是對時間的記錄和管理成就了他一生的傳奇多產。
其次,利用碎片化時間。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碎片化的時間,很多人因為看不到碎片化時間的價值而浪費了大量時間。實際上,正是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比如,早上上班乘地鐵的時間可以用來思考一天的工作計劃和安排,這樣到了公司就可以直接開始投入工作;吃飯的時候,可以思考怎麼工作中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或者反芻書上某個自己不曾理解的知識點。如果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思考,那麼你的時間利用率一定會大大提高。
此外,不重要的工作委派給他人,不要過於分散精力。對於管理者來說,有時候,大事小事太多,根本就忙不過來。這時候,我們可以把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委派下屬解決,讓自己專注於一些更重要的工作。忙碌本身就是對一些事情的逃避,如果每天都忙於應付大大小小的事情,精力過於分散,那麼勢必就會導致部分工作無法完成。
最後,學會接受和拒絕。
接受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比如。要學會接受他人的幫助。有些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為不好意思向他人尋求幫助,認為接受他人的幫助是羞恥的,其實分工協作是現代職場人需要掌握的一種工作能力,因為很少有工作是完全不需要他人幫助的。
坦然接受他人的幫助,敞開心扉,與他人交流經驗和心得更有益於目標的推進。
最後,拒絕無意義的干擾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被其他各種事情打斷的情況。但中斷容易,再重新啟動往往比較困難。
舉個例子,你正在寫一篇文章,正是文思泉湧的時候,你的媽媽突然告訴你她已經到了機場,希望你能接下她。於是你只能停止寫作起身趕往機場,但當初的寫作靈感早已經消失了。這件工作很可能因為中斷而擱置。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工作了一會兒,手機各種資訊提示響了起來,於是開啟手機。看下群訊息,刷下朋友圈,看到有意思的文章就點進去看,很快半小時就過去了。玩手機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那麼快,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看手機的時間多了,花在工作和學習上的時間自然就會減少,由此造成了拖延。
對此建議大家無需關注太多的網路帳號,儘量減少不必要看手機的時間。要知道,拒絕網路時代過剩的資訊垃圾是避免拖延的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