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98566776686

    查典故的基本釋義,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本文所說的典故是為第二種含義,簡言之就是詩詞或文章等,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運用典故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其主要特點是藉助一些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等來表達作者的某種願望或情感。

    首先,我們看一首典故應用的例子: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的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共有三個地方運用了典故。

    其一是,“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這裡是作者自喻。《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這裡以孫權喻太守, 希望自己像孫權一樣年少有膽識。

    其三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一稱犬星,舊說主侵掠,這裡引指西夏。《楚辭·九歌·東君》:“長矢兮射天狼。”《晉書·天文志》雲:“狼一星在東井南,為野將,主侵掠。”詞中以之隱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用天狼星比喻敵人(即遼國與西夏),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想要為國殺敵,報答國家的胸懷。

    從本例可看出,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既典雅生動,又含蓄有致,為詩文增色。

    下面是筆者所填的一首詞,也應用了典故,願和讀者互相學習提高。

    揚州慢·越王劍

    ◎南郭居士

    猶臥寒薪,若嘗懸膽,挑燈看劍如霜。過佳人生處,數吳越風光。嘆舊夢、無顏故國,廿年籬下,去日惶惶。問塵寰、利器誰鑄,流恨何藏?

    雪牛玉馬,祀昆吾、金石成鋼。斬四海梟龍,八方魔怪,薛燭驚狂。一任夫差貽悔,西施隱、范蠡居荒。剩青銅殊刃,獨留王者滄桑。

    本詞上闋中“猶臥寒薪,若嘗懸膽,挑燈看劍如霜。”句中應用了臥薪嚐膽典故。《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北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遺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權先世以德顯於吳,權若效諸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家聲耶?”《史記》中只有“嘗膽”,沒有提到“臥薪”,這裡蘇軾發揮想象,戲說孫權“臥薪嚐膽”而創作出一個成語。“挑燈看劍如霜”實際上也是引用了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醉裡挑燈看劍”句。

    下闋中“雪牛玉馬,祀昆吾、金石成鋼。”其典故來源於越王鑄劍的故事。據《拾遺記》記載:“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祀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斷水,三名轉魄,四名懸翦,五名驚鯢,六名滅魄,七名卻邪,八名真剛。”勾踐還熱衷於蒐集和珍藏名劍,當時的寶劍鑑定大家薛燭,當看到他珍藏的寶劍時,大吃一驚,說從未見過這稀世之寶。

    詩詞中,典故無論是直接引用、化用抑或借鑑,如果能運用自如,渾然天成,就會有點石成金的效果。而解讀作品,同樣也得對作品中的“典故”有一定的理解,要透過原來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後詩句所表達的新的含義。

    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句表示詩人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

    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用了向秀《思舊賦》及王質爛柯這兩個典故。意思是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向秀的《思舊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這樣既表達對當時統治者迫害舊友的不滿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以及迴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聞笛賦”典故出自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

    “爛柯人”是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蘭特7尊享版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