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型企業要贏得經濟效益,主要依靠的就是消費者的口碑。科學規範進行垃圾分類,是服務型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這項工作做得好不好,也關係企業的社會信譽和形象。 近日,有關杭州海底撈紹興路店因垃圾分類不當,可能導致垃圾被拒運的訊息一傳出,便引發了社會熱議。雖然有關部門沒有直接實施拒運,但這家店垃圾處理不當的事實基本屬實。 一直以來,海底撈就以優質服務而著稱於業界,本次事件雖然涉及的僅是一家分店,但作為一家知名的服務型企業,卻在參與城市環境建設方面出現問題,不禁讓很多消費者大跌眼鏡。如此注重細節服務的企業,卻未能將其精細管理作風延伸到垃圾分類上,確實讓人感到意外。 無獨有偶,近期,浙江省台州市一家餐飲店因垃圾未分類投放被罰款800元。而北京市東城區某餐廳也因沒按要求做到垃圾分類,收到了一張5000元的罰單。餐飲企業因沒有規範進行垃圾分類而被處罰事件的不斷髮生,給服務型企業敲響了警鐘。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第三產業在城市發展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餐飲業、住宿業等服務型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些服務型行業所產生的垃圾量也呈快速增長態勢。據測算,2018年中國餐廚垃圾產生量超過1億噸。這些餐廚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不但會對環境造成壓力,也會導致有害物質流入生態系統,帶來潛在的危害。 與蓬勃發展的服務行業相比,當前相關部門對服務型企業垃圾分類和處理的監管力度明顯不夠。近幾年,全國很多地方都採取措施,積極推動群眾和社群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形成了一些比較好的經驗和做法。但是,對服務型企業應承擔的垃圾分類責任卻缺少相關要求,對其垃圾分類行為缺乏監管,沒有形成社會監督壓力。 在當前全社會高度重視垃圾分類的大背景下,海底撈垃圾分類不當事件的發生,將服務型企業推到了公眾面前。對服務型企業垃圾分類應該怎麼管?筆者認為,對於不按照垃圾分類標準實施垃圾分類的服務型企業,有必要依照相關規定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開出垃圾拒運單這一舉措,值得其他地方借鑑。 2015年,杭州出臺實施了《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其中規定:“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發現收集、運輸的責任區域交付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類要求的,應當及時告知該區域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要求其按要求進行分揀;責任人不分揀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可以拒絕接收該區域的生活垃圾。”對於餐飲企業來說,如果每天產生的大量餐廚垃圾得不到及時處理,可以想象其惡劣的就餐環境將會極大地影響客流量,從而影響餐廳的經營狀況。由此可見,拒收垃圾無疑會促使企業履行環保責任,倒逼其正確進行垃圾分類。 除了監管和懲罰措施之外,筆者認為,可針對服務行業建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先試先行,探索科學的垃圾分類管理經驗。當前,很多城市都試點生活垃圾分類,以廣州為例,廣州市自從2000年開始探索試點生活垃圾分類,2010年逐步推廣實施,2018年廣州推行垃圾強制分類範圍擴充套件到所有酒店、賓館、餐飲業、市場、商場等,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據瞭解,自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議可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制度舉措,加強對服務行業的垃圾分類管理。 服務型企業要贏得經濟效益,主要依靠的就是消費者的口碑。科學規範進行垃圾分類,是服務型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這項工作做得好不好,也關係企業的社會信譽和形象。建議相關部門定期向社會公佈服務型企業垃圾分類工作情況紅黑榜,以此推動服務型企業嚴格規範進行垃圾分類,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的良好與否,關係人們對資源能否做到節約使用,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作為消費者,也應發揮監督作用,共同推動服務行業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的理念。
服務型企業要贏得經濟效益,主要依靠的就是消費者的口碑。科學規範進行垃圾分類,是服務型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這項工作做得好不好,也關係企業的社會信譽和形象。 近日,有關杭州海底撈紹興路店因垃圾分類不當,可能導致垃圾被拒運的訊息一傳出,便引發了社會熱議。雖然有關部門沒有直接實施拒運,但這家店垃圾處理不當的事實基本屬實。 一直以來,海底撈就以優質服務而著稱於業界,本次事件雖然涉及的僅是一家分店,但作為一家知名的服務型企業,卻在參與城市環境建設方面出現問題,不禁讓很多消費者大跌眼鏡。如此注重細節服務的企業,卻未能將其精細管理作風延伸到垃圾分類上,確實讓人感到意外。 無獨有偶,近期,浙江省台州市一家餐飲店因垃圾未分類投放被罰款800元。而北京市東城區某餐廳也因沒按要求做到垃圾分類,收到了一張5000元的罰單。餐飲企業因沒有規範進行垃圾分類而被處罰事件的不斷髮生,給服務型企業敲響了警鐘。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第三產業在城市發展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餐飲業、住宿業等服務型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些服務型行業所產生的垃圾量也呈快速增長態勢。據測算,2018年中國餐廚垃圾產生量超過1億噸。這些餐廚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不但會對環境造成壓力,也會導致有害物質流入生態系統,帶來潛在的危害。 與蓬勃發展的服務行業相比,當前相關部門對服務型企業垃圾分類和處理的監管力度明顯不夠。近幾年,全國很多地方都採取措施,積極推動群眾和社群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形成了一些比較好的經驗和做法。但是,對服務型企業應承擔的垃圾分類責任卻缺少相關要求,對其垃圾分類行為缺乏監管,沒有形成社會監督壓力。 在當前全社會高度重視垃圾分類的大背景下,海底撈垃圾分類不當事件的發生,將服務型企業推到了公眾面前。對服務型企業垃圾分類應該怎麼管?筆者認為,對於不按照垃圾分類標準實施垃圾分類的服務型企業,有必要依照相關規定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開出垃圾拒運單這一舉措,值得其他地方借鑑。 2015年,杭州出臺實施了《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其中規定:“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發現收集、運輸的責任區域交付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類要求的,應當及時告知該區域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要求其按要求進行分揀;責任人不分揀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可以拒絕接收該區域的生活垃圾。”對於餐飲企業來說,如果每天產生的大量餐廚垃圾得不到及時處理,可以想象其惡劣的就餐環境將會極大地影響客流量,從而影響餐廳的經營狀況。由此可見,拒收垃圾無疑會促使企業履行環保責任,倒逼其正確進行垃圾分類。 除了監管和懲罰措施之外,筆者認為,可針對服務行業建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先試先行,探索科學的垃圾分類管理經驗。當前,很多城市都試點生活垃圾分類,以廣州為例,廣州市自從2000年開始探索試點生活垃圾分類,2010年逐步推廣實施,2018年廣州推行垃圾強制分類範圍擴充套件到所有酒店、賓館、餐飲業、市場、商場等,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據瞭解,自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議可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制度舉措,加強對服務行業的垃圾分類管理。 服務型企業要贏得經濟效益,主要依靠的就是消費者的口碑。科學規範進行垃圾分類,是服務型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這項工作做得好不好,也關係企業的社會信譽和形象。建議相關部門定期向社會公佈服務型企業垃圾分類工作情況紅黑榜,以此推動服務型企業嚴格規範進行垃圾分類,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的良好與否,關係人們對資源能否做到節約使用,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作為消費者,也應發揮監督作用,共同推動服務行業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