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
譯文:他是個有義氣的人,我以後小心避開他就罷了。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
司馬遷著作《史記》中一篇類傳。
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範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豫讓遁逃山中,曰:“吸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問塗廁之刑人,則豫讓,內持刀兵,曰:“欲為智伯報仇!”左右欲誅之。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後,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卒釋去之。
居頃之,豫讓又漆身為癘,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曰:“汝非豫讓邪?”曰:“我是也。”其友為泣曰:“以子之才,委質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為所欲,顧不易邪?何乃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不亦難乎!”豫讓曰:“既已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項之,襄子當出,豫讓伏於所當過之橋下。襄子至橋,馬驚,襄子曰:“此必是豫讓也。”使人問之,果豫讓也。於是襄子乃數豫讓曰:“子不嘗事範、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仇,而反委質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仇之深也?”豫讓曰:“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襄子喟然嘆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為計,寡人不復釋子!”使兵圍之。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
譯文:
豫讓是晉華人,過去曾經侍事範氏和中行氏,卻沒有名氣。離開他們以後去侍事智伯,智伯非常尊敬寵愛他。等到智伯攻打趙襄子,趙襄子和韓、魏合謀滅掉了智伯,然後瓜分了他的土地。豫讓逃到了山中,說:“唉,志士應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應為喜歡自己的人打扮。現在智伯瞭解我,我一定要為他報仇而死,來報答智伯,那麼我的靈魂也不會漸愧了。”於是就改變姓名扮為囚犯,進入宮中清掃廁所,暗藏匕首想這樣來刺殺襄子。襄子上廁所,心中悸動,便抓住並審問清掃廁所的囚犯,原來是豫讓,豫讓暗藏兵器,說:“想要替智伯報仇!”襄子的手下想殺他。襄子說:“他是一個忠義之人,我小心躲避他就是了。再說智伯死後沒有後代,可他的臣子想為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人啊。”最終釋放並讓他離去。
過了不久,豫讓又以漆塗身使身體生癘,吃炭使自己聲音嘶啞,讓自己的相貌不被人認出,到集市上行乞。他的妻子也認不出他。走路時遇見了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認出他,說:“你不是豫讓嗎?”豫讓說:“是我啊。”他的朋友對他哭著說:“憑著你的才能,託身侍奉襄子,襄子一定能親近寵愛你。寵幸你,你就幹你想做的難道會不容易嗎?你何必競摧殘身體損傷面貌,想這樣找襄子報仇不也太難了嗎?”豫讓說:“既然已經託身侍奉別人,再想殺死他,這是懷有二心來臣事主人啊。再說我所做的本來就是極難之事啊!然而我這樣做的原因,是借它來讓天下那些身為人巨卻懷有二心的人羞愧啊。”
分手以後不久,襄子出行的時候,豫讓埋伏在襄子經過的橋下面。襄子到了橋上,馬驚了,襄子說:“這一定又是豫讓。”派人去問,果然是像讓。於是襄子就責備豫讓說:“你不是也曾巨事過範、中行氏嗎?智伯全都滅掉了他們,可你不替他們報仇,反而託身臣事智伯。智伯也已經死了,而你為什麼惟獨為他如此深切地報仇呢?”豫讓說:“我臣事範、中行氏,他們都像一般人那樣的對待我,所以我也像一般人那樣地去對待他們。而智伯像國士那樣地對待我,所以我也像國士那樣地去對待他。”襄子喟然長嘆哭泣著說:“唉,豫讓!你為智伯報仇,忠義的名聲已經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經夠了。你還做這樣的打算,我不會再放過你了。”讓士兵圍住他。像讓說:“我聽說明智的君主不會遮蔽別人的美德,而忠臣有為名節去死的品德。前面你已經寬恕了我,天下的人沒有不稱讚你的賢德的。今天的事情,我一定會服罪接受懲罰的,然而我只想請您脫下衣服來,刺擊你的衣服,這樣來表達為智伯報仇的心意,就是死了我也不會遺憾。這不是我所敢奢望的,只是對你說出我的心裡話吧!”於是襄子深深地被他的忠義所感動,就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給豫讓。豫讓拔劍多次跳起來刺擊衣服,說:“我可以到黃泉下報答智伯了!”就用劍自殺了。
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
譯文:他是個有義氣的人,我以後小心避開他就罷了。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
司馬遷著作《史記》中一篇類傳。
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範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豫讓遁逃山中,曰:“吸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問塗廁之刑人,則豫讓,內持刀兵,曰:“欲為智伯報仇!”左右欲誅之。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後,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卒釋去之。
居頃之,豫讓又漆身為癘,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曰:“汝非豫讓邪?”曰:“我是也。”其友為泣曰:“以子之才,委質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為所欲,顧不易邪?何乃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不亦難乎!”豫讓曰:“既已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項之,襄子當出,豫讓伏於所當過之橋下。襄子至橋,馬驚,襄子曰:“此必是豫讓也。”使人問之,果豫讓也。於是襄子乃數豫讓曰:“子不嘗事範、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仇,而反委質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仇之深也?”豫讓曰:“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襄子喟然嘆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為計,寡人不復釋子!”使兵圍之。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
譯文:
豫讓是晉華人,過去曾經侍事範氏和中行氏,卻沒有名氣。離開他們以後去侍事智伯,智伯非常尊敬寵愛他。等到智伯攻打趙襄子,趙襄子和韓、魏合謀滅掉了智伯,然後瓜分了他的土地。豫讓逃到了山中,說:“唉,志士應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應為喜歡自己的人打扮。現在智伯瞭解我,我一定要為他報仇而死,來報答智伯,那麼我的靈魂也不會漸愧了。”於是就改變姓名扮為囚犯,進入宮中清掃廁所,暗藏匕首想這樣來刺殺襄子。襄子上廁所,心中悸動,便抓住並審問清掃廁所的囚犯,原來是豫讓,豫讓暗藏兵器,說:“想要替智伯報仇!”襄子的手下想殺他。襄子說:“他是一個忠義之人,我小心躲避他就是了。再說智伯死後沒有後代,可他的臣子想為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人啊。”最終釋放並讓他離去。
過了不久,豫讓又以漆塗身使身體生癘,吃炭使自己聲音嘶啞,讓自己的相貌不被人認出,到集市上行乞。他的妻子也認不出他。走路時遇見了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認出他,說:“你不是豫讓嗎?”豫讓說:“是我啊。”他的朋友對他哭著說:“憑著你的才能,託身侍奉襄子,襄子一定能親近寵愛你。寵幸你,你就幹你想做的難道會不容易嗎?你何必競摧殘身體損傷面貌,想這樣找襄子報仇不也太難了嗎?”豫讓說:“既然已經託身侍奉別人,再想殺死他,這是懷有二心來臣事主人啊。再說我所做的本來就是極難之事啊!然而我這樣做的原因,是借它來讓天下那些身為人巨卻懷有二心的人羞愧啊。”
分手以後不久,襄子出行的時候,豫讓埋伏在襄子經過的橋下面。襄子到了橋上,馬驚了,襄子說:“這一定又是豫讓。”派人去問,果然是像讓。於是襄子就責備豫讓說:“你不是也曾巨事過範、中行氏嗎?智伯全都滅掉了他們,可你不替他們報仇,反而託身臣事智伯。智伯也已經死了,而你為什麼惟獨為他如此深切地報仇呢?”豫讓說:“我臣事範、中行氏,他們都像一般人那樣的對待我,所以我也像一般人那樣地去對待他們。而智伯像國士那樣地對待我,所以我也像國士那樣地去對待他。”襄子喟然長嘆哭泣著說:“唉,豫讓!你為智伯報仇,忠義的名聲已經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經夠了。你還做這樣的打算,我不會再放過你了。”讓士兵圍住他。像讓說:“我聽說明智的君主不會遮蔽別人的美德,而忠臣有為名節去死的品德。前面你已經寬恕了我,天下的人沒有不稱讚你的賢德的。今天的事情,我一定會服罪接受懲罰的,然而我只想請您脫下衣服來,刺擊你的衣服,這樣來表達為智伯報仇的心意,就是死了我也不會遺憾。這不是我所敢奢望的,只是對你說出我的心裡話吧!”於是襄子深深地被他的忠義所感動,就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給豫讓。豫讓拔劍多次跳起來刺擊衣服,說:“我可以到黃泉下報答智伯了!”就用劍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