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19578564186

    在二戰之時,對糖需求最飢渴的就是日本了。這不奇怪,日本自來就是資源缺乏的國家。

    日本人在偷襲珍珠港之前,計劃擄取的美軍戰略物資中,就包括了每年6萬噸糖漿的計劃。

    日本的氣候並不適合種植甘蔗,砂糖直到奈良時代才被東渡日本的“鑑真和尚”帶過去,也有人說是由遣唐使帶過去的,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當時日本並沒有甜味料,砂糖一直被當做貴重的藥材而使用。

    後來日本透過與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貿易大量進口高價砂糖,到了江戶幕府第八代徵夷大將軍德川吉宗時代,為購買砂糖,日本一度被搞的金銀枯竭,發生了嚴重的貿易逆差。

    為了抑制金銀流出,德川吉宗從琉球王國引進了甘蔗,於此,日本才開始了甘蔗的栽培。但是日本人雖然因為甘蔗類似竹子而為甘蔗糖起了個好聽名字——“竹糖”,竹糖產量卻很低,只捨得用來製作成高階和式點心,為貴族食用,所以日本人一直將砂糖視為一種高階食品。

    直到甲午戰爭後,臺灣因為氣候適宜種植高產甘蔗,開始成為日本二戰期間最大的砂糖產地,其產品被日本人稱為南方糖,但也不敷使用,缺口巨大。

    因為砂糖除了民用,在軍用方面需求量也極大,還並不僅僅只是製造手榴彈炸藥和火箭彈發射藥那麼簡單。

    戰場上的所有士兵也須臾離不開砂糖補充能量。

    人類大腦是最消耗能量的人體器官,而大腦唯一的能量源就是葡萄糖,我們人體所需葡萄糖一般來自於穀物等澱粉類食物,而砂糖是最能迅速地為大腦提供營養的物質,也即是葡萄糖。

    另外,含糖量高的食品又等於高熱量食品,也為野外戰場士兵所需要。

    日軍的營養口糧雖然不如美軍好,倒也有幾種花樣,不過原料卻大體相同,沒啥花樣,不外乎就是拿奶粉、酵母、麥芽糖、葡萄糖加點糧食壓制成的高熱量食物。比如他的1號營養口糧,只是因為添加了可可粉,食用椰子油,雖然每塊僅重8克,熱量卻高達600卡,一天吃10塊就足以滿足士兵熱量消耗了。

    日軍配給的壓縮餅乾中,配有一定數量的紅綠小糖豆,酸甜味的小糖豆除了能提供熱量還能夠不斷刺激人的唾腺分泌口水,即使一直吃壓縮餅乾,也不用著急找水喝,在北韓戰爭中曾有大量美軍因為吃壓縮餅乾後飢渴難耐,四處找水喝最後被志願軍狙擊手擊斃,於是美軍也學了日本往壓縮餅乾里加小糖豆。

    1942年美軍制定的單兵口糧除了巧克力、果醬、糖衣花生和乾果這些含糖高熱量食品之外,還額外提供小包裝蔗糖和焦糖,以供美軍士兵喝速溶咖啡和其他飲品時加入,比日軍闊氣多了。

    沒辦法,美軍財大氣粗是因為美國在美國南部擁有大片大片的甘蔗種植園,為當時世界第一,他們早就把白糖列入了戰略物資儲備計劃,供應充足。

    現在的糖要算一種化合物,完全可以藉助工業技術大量製造,成本低廉的很,再貧困的人也不會為吃不上糖而焦慮。

    古人可沒有這個福氣,他們只能從鮮果裡面攝取一點甜味,能時不時吃上一口蜂蜜的就算是富貴人家了。

    後來從小麥中提煉出了麥芽糖,也就是中國古書上所說的飴糖,但甜度只有蔗糖的40%。

    中國雖然很早發現了甘蔗中的糖漿,不少文獻裡都有飲用糖漿的記錄,但把甘蔗製成砂糖的技術卻是學習的印度,這毋庸諱言。時在公元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太宗遣使取熬糖法”。

    印度的甘蔗製糖技術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西班牙、義大利,再經由“地理大發現”傳遍了全世界,最後在南北美洲找到了最好的土壤。

    棉花和白糖是早期的美國得以壯大的兩大利器,儘管其中浸滿了黑奴的血和淚。

    現在世界上最大的產糖國家是巴西,金磚四國不是白白叫的。

    在中國,製糖工業大發展要到1949年之後了。中國甘蔗製糖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雲南、福建、海南、四川這些南方地區,甜菜製糖集中在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新疆這些北方地區,到80年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製糖大國之一了。不算蔗農,光製糖業的工業職工就有20多萬人。

    但是相比於國內旺盛的蔗糖需求,中國仍是一個蔗糖進口大國,國際市場上的糖價是很低的,據說一噸要比中國的糖價便宜1000元之上。

    為此,為了確保國家白糖安全,也為了保障萬一戰爭來臨,國家有糖可用,在市場化的前提下,國家制定了嚴格的價格指導框架,也就是補貼,以確保蔗農和廠商不被國外低糖價衝擊而破產,進而放棄食糖生產。同時大力打擊白糖走私,維護蔗農利益。

    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大國企“中糧糖業”在國際市場上時刻維護中國的糖業競爭力。

    在中國,白糖被劃入國家戰略儲備物資是在1960年,地位和糧食、棉花、燃油同等地位,規定戰略儲量必須滿足全國三個月消耗量的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肉的貓罐頭,貓罐頭買哪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