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喝果汁的貓

    選擇steam購買兩個原因,一個主要,一個次要。

    先說次要,大部分玩家已經在steam中擁有大量的遊戲,會慣性在同一個平臺購買。我能夠一個平臺搞定,為什麼要用兩個平臺?這也是epic目前大量免費送遊戲包括一些舊大作的原因,就是要解決玩家epic平臺存量遊戲不足的情況。

    再就是主要原因。steam平臺經過多年的優化,軟體的易用性及功能性完爆epic。

    易用性方面,在steam平臺,你不需要去操心買的遊戲玩不了(排除硬體要求不達標),steam會自動下載安裝運行遊戲所必須的各種外掛、資料庫等。至少我這些年使用steam從未遇到過新安裝的遊戲進不去的情況。而epic,我已經多次碰到裝完遊戲後運行遊戲會錯誤彈窗無法執行的情況。最近領取的侍魂也有類似的情況,進入遊戲一直在初始介面,網上搜尋原因才知道是要彈窗認證,然而試了多次都沒有彈窗認證,這還好是免費領的遊戲……

    功能性方面,steam link可以讓你用手機暢玩各種3A大作,甚至支援本地盜版遊戲的串流……更不用提無所不能的創意工坊了,對於某些遊戲有創意工坊和沒有就是兩個遊戲。

    綜上,使用者是在為自己多年的習慣、為省心、為更豐富的遊戲內容買單。

  • 2 # 北海有峰

    你好,我是北海,我來回答。

    這個其實是一個多方因素混雜的綜合原因導致的。

    首先,談談功能性

    Epic沒有遊戲評價,你看不到來自使用者的整體評價,那麼新遊戲推出後,如果不是很熱門的具有話題度的小眾遊戲,那麼你甚至在網路上都搜不到正兒八經的評測,畢竟媒體資源是要錢的,評測一個冷門小眾遊戲不夠媒體人員折騰的,費力不討好,而這就導致了一個很蛋疼的問題,我不知道遊戲好壞我怎麼買?舉個例子,十幾年前我玩機甲戰士4非常開心,時隔多年發現Epic獨佔機甲戰士5,然而遊戲網上的評價寥寥無幾,參考價值趨近於0,我憑著情懷買了,結果因為成本問題遊戲製作著實粗糙...雖然大體上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有評價系統,那麼和我有同感的玩家一經評論,我看到後可能就不會買了。這一點上非常影響使用。

    同時,包括玩家們喜聞樂見的很多功能Epic都沒有配備,例如完整的使用者社群、簡化mod對接的mod社群、完整的使用者好友體系等等都沒有,最搞笑的是,遊戲sku詳情頁的內容規範似乎都不統一,支援官中的Control詳情頁中支援語言的那一項全部用英文寫的,而不支援官中的機甲戰士5語言那一項全部用中文寫的...這種粗糙感幾乎充斥著Epic從shop到library的各種體驗中。拋開獨佔的話,如果一款遊戲登入了PC中各家平臺的話,那麼在價錢差別不巨大或者我本身不差錢的情況下,我為什麼不選擇一個功能性更好的平臺呢?

    其次,是使用者體系

    Steam上完整的使用者體系允許我在遊戲商品詳情頁和庫內的遊戲資訊頁完整的看到我的好友與此遊戲的關聯,這一點看似錦上添花實際作用不大,但實際上卻對購買偏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例如Steam上瀏覽某款遊戲,發現起碼一排的好友都擁有了此遊戲,那麼我難免會產生一種“不買就該退群了”、“此遊戲人手一份”、“這遊戲看來挺火”等想法,這個功能實際上就給了大家一種小夥伴們風風火火去便利店買辣條,吃過都說好的感覺。反觀隔壁Epic,冷清的令人髮指,暢不暢銷那都是靠推測,但是進商店絕對只有你和老闆兩個人。

    那麼一邊是大家都在用的平臺,一邊是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平臺,作為OL部分量級不小的大表哥2,Steam明顯可以帶來更好的聯機便利性(你起碼很容易能找到你的好友們),那何必Epic?

    再次,玩家的收藏欲

    Steam庫中通過分類很容易能夠自定義各個系列的分組,例如生化系列看到這個分組我就會有一種收集齊全的成就感,而這種收集欲也被用來在商店進行了捆綁促銷折扣和交叉促銷折扣的使用中,真·完整全面的利用收藏欲從購買到陳列滿足了玩家的小慾望。這個時候就對其他平臺產生了一種隱性壁壘,即有這種收藏欲的玩家,例如無主系列,從傳奇前奏到12,已然在Steam上構成了一個收藏組,這個時候想要入手無主3就難免考慮下,我這一整個系列都在Steam上,現在3卻要割裂開?這或多或少對部分玩家的體驗是有影響的,我身邊就有朋友覺得又不是完全獨佔,為了保持系列一致性,等半年不是什麼大問題,而選擇了不去Epic購買。

    反觀大表哥2,雖然本身的系列前作並沒有登入PC,但是當年Steam R星大包可是白菜價賣瘋了,很難說這種系列一致性不會影響部分玩家。

    總結

    那麼以上三點原因綜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原因:使用者習慣。玩家在使用Steam的過程中,享受了Steam豐富功能和社群帶來的一系列便利的同時,越買越多,+1無止境,自己的好友關係鏈越來越鞏固,各大系列的收藏越來越豐富,已然產生了較強的平臺依賴性,而且還潛在地產生了一個能夠自洽的社會邏輯:即我在其他平臺購買的遊戲,在我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Steam好友圈是無法被別人看到的。同時我+1的事情圈子外部也無法看到,因為市場上各類二次處理並可視化玩家遊戲資料從而允許玩家炫耀的平臺,目前能夠採集Epic的寥寥無幾,而且大家也更趨向於使用Steam遊戲數作為標準去衡量玩家是否硬核,這些因素糾結在一起就對Epic形成了一層壁壘,即便各種限時獨佔+白送遊戲+變態折扣,都始終拉不動Steam的核心使用者。畢竟大表哥2又不是完全獨佔。

    而在這個大的綜合因素影響下,Epic還自帶一系列負面評價,例如擾亂市場啊、屁股不正啊等等,本身就為平臺拉來了不小的仇恨,那麼,它既不好用,又不討喜,就好像拼多多一樣,雖然能夠靠價格敏感型使用者冷啟動,但是始終形不成自己的核心使用者群體,想挖角也挖不過來。

    那麼對於一部分玩家而言,199和126,不過差了幾十塊錢,在Epic如此政治不正確本身還不好用的前提下,為了幾十塊錢放低身段,對於不少玩家而言,就是不划算。

    至於上面提到過的關於Steam那層無形壁壘的問題,這個到底有沒有辦法可以懟懟Steam?個人認為其實是有的。拋開極高成本的創造一個比Steam只高不低的新平臺來說,循序漸進和包羅永珍才是最好的方法。

    兩個明顯的例子:Uplay,育碧就沒有采用激進的措施,而是在初期將所有遊戲都同步登陸Steam進行銷售,你只想買Steam+1?沒問題,滿足你,但是條件就是Steam運行遊戲時需要載入Uplay,在經過不斷優化土豆之後,Uplay的網路連線問題已經逐步改善,這樣看來在Steam和遊戲之間加一箇中轉,大家也沒什麼太難接受的,而這個時候,一款遊戲就通過滿足大家使用Steam的慾望而不斷地擴大了Uplay的使用者池,在此基礎上,Uplay獨特的遊戲解鎖社群點數兌換遊戲獎勵、買就送U點,用就能打折的各種福利功能不斷優化著玩家的購買和執行體驗,這樣潛移默化了很多年後,現在開始Uplay獨佔了,大家也沒有罵的那麼狠,何況自家遊戲自家獨佔本身也沒什麼毛病。Galaxy 2.0,蠢驢們為了推gog也是拼了老命,然而真正把gog一下拔高了層級的還是2.0版的Galaxy,通過第一方和第三方的外掛,Galaxy 2.0允許使用者將幾乎所有PC端和主機端的各種平臺遊戲資料全部匯入Galaxy中,如果是PC端其他平臺的遊戲,那麼其他平臺就作為了中轉,在Galaxy 2.0中一鍵執行跳轉所屬平臺再運行遊戲,而主機端則沒辦法執行,但是這樣做一來沒有增加太多使用者的操作成本,二來,Galaxy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一個客戶端統籌管理和檢視一個玩家所有平臺和端的遊戲,能抓取到的資料都給玩家彙總到一起,還推出了視覺化效果不錯的資料二次處理和管理。玩家們豐富的生態和收藏感都在別的平臺?沒關係,在我這裡你也能看到,而且能看得更多。於是Galaxy 2.0從內測時就收到了不小的追捧。

    這樣看來,拋開Epic本身比較騷的政治操作和歪屁股而言,從功能性、戰略佈局等等都沒有做到位,給人一種很蠢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Epic似乎妄圖通過金錢的力量為所欲為,通過資本的壓迫實現行業壟斷,在這個人人都批判資本的時代,想不罵Epic都難。

    因此明明可以做好的,沒有做好,明明可以提升的,沒有到位,明明可以討喜的,成為了槽點,那麼對於非價格敏感型的玩家而言,寧願等,寧願多花錢,也不願意去Epic那邊,是可以理解的。

  • 3 # 摳菜的搞事

    這事怎麼說,有一說一。

    首先steam平臺2002年就已經問世了,而後慢慢越做做大,遊戲越來越多,先不說這個平臺到底怎麼樣,就知名度這一點來講就已經領先epic太多太多。雖然大家都知道近期epic開始各種放出免費遊戲,還是永久免費,只要你在限時之內領取,就可以永久新增到遊戲庫。由此開始砸錢做口碑做人氣,想跟steam競爭,平起平坐又談何容易。

    就我個人來講,我用steam已經差不多有六七年了,有時候也不長上,就是開機啟動的事,但是遊戲庫啊兄弟,二三十款大作遊戲可是真金白銀買來的,哪是說換就換的。可能我是屬於那種不太善於改變的人,用一種東西習慣了再換另一種比較難。或許後面有新且又心動的遊戲我會對比一下兩家平臺價格?雖然不一定會更換新平臺,但至少我知道了epic的名字,以後可能會關注吧。

    至少目前來說,epic目前折扣和免費確實做的不錯,口碑和影響力也確實有所提升,但是時間長了以後會怎麼樣就很難說了,至少先豐富遊戲庫再說,而且一定要有獨佔遊戲,哪怕只是剛上市的那段時間獨佔,說不定會好很多。

    Ps對了,聽說最後一款免費遊戲到18號就截止了,名字叫ark:SURVIVAL EVOLVED,看著不錯,我先去領了,先走一步

    真香!

  • 4 # 狂奔的毛毛蟲

    很多人願意花199在steam買荒野大鏢客2,卻不願意花129去epic買,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steam上的遊戲太多了

    很多玩家steam上有很多遊戲,哪怕很多都是買了之後在吃灰。雖然說可以玩這些遊戲用steam,玩荒野大鏢客再去epic,但是這說起來簡單,但實際很麻煩。我以前買河洛群俠傳,中國式家長等遊戲用的wegame平臺,其他的大部分遊戲在steam。在我想要玩遊戲的時候,卻經常有想玩這個平臺的遊戲,卻打開了另一個平臺,屬實麻煩。

    steam上好友很多

    在steam上,我玩csgo、GTA、文明都加了很多好友,荒野大鏢客2作為一款有線上模式的遊戲,能和自己之前就認識的好友一塊玩耍,要好過和野人一塊玩

    和前兩點有共通之處,因為懶,所以懶得去挨個平臺找哪個遊戲對應在哪個平臺;因為懶,所以懶得去新平臺找好友。同樣,因為懶,不願意為了一次打折就下另一個平臺。

  • 5 # 佤族嘎保哥

    國慶黃金週中,對於國內比較關注電競的玩家而言,《爐石傳說》比賽中香港選手blitzchung在採訪時發表不當言論的事件想必都有所耳聞。由於事件情節十分惡劣,暴雪也是第一時間將其禁賽、沒收獎金,並發表了嚴正宣告。

    暴雪此舉在國內贏得了一片叫好的同時,其實也遭受了國外遊戲圈的諸多質疑。而作為市場上的競爭對手,Epic公司的老總Tim Sweeney在今日接受外媒TheVerge詢問時,公開在推特迴應稱:“Epic支援所有《堡壘之夜》玩家和創作者談論政治及人權的權利。”

    Tim針對此事發表的對推特網友的其他回覆:

    “Epic是一家美國公司而我是控股股東。騰訊持有約40%的股份,另外還有很多其他股東,包括公司的員工高管和投資者。”

    “在我作為創始人、CEO和控股股東的任期內,這絕對不會發生。(指的是假若Epic也捲入了和NBA、暴雪相同性質的事件,Epic不會選擇和當事人切斷關係保身。)”

    “Epic支援所有人言論自由的權利。中國的《堡壘之夜》玩家也能夠隨意批判美國或者Epic,而其他人也一樣。”

    以上來自於百度百家號文章Epic老總:我們支援《堡壘之夜》選手的政治言論自由。

    Steam玩家玩的都是垃圾遊戲!Epic高管又公開噴G胖。

    近期崛起的 Epic Games Store 日前已宣佈《外部世界》、《沉沒之都》等遊戲將在該平臺進行限期獨佔販賣,而他們最近表示將進一步針對強化 Steam 的弱項:遊戲質量控管。因為 Valve 在去年宣佈只要不違法且非蓄意惡搞的遊戲都能在 Steam 平臺上架,也導致一些質量低劣的作品混雜在商店頁面當中。

    目前 Epic Games Store 的遊戲上架規範還相當嚴謹,但有計劃在未來逐漸開放。雖然如此,Epic 的執行長 Tim Sweeney 表示他們將不會採用 Steam 的放任式政策:

    「我們的質量標準不會接受任何的劣質遊戲。但另一方面,不論是獨立遊戲或是大型 3A 作品,甚至是限制級的電影或遊戲,只要它們擁有良好的質量,我們都會接受。我們可以接受《俠盜獵車》之類的作品,但 Epic 不會發行色情遊戲、*膨脹軟體、利用現成素材的粗製濫造產物,或是刻意嚇唬玩家的遊戲。PC 是個相當開放的平臺,即便我們不將它們在 Epic Games Store 上發行,這些人還是可以直接向消費者接觸。」

    佔用記憶體但用處不大的軟體

    「在遊戲發行方面,我們不會採用像是平臺認證,但在將遊戲列於商店頁面前,我們確實會用某種方法去了解這些提交內容的質量。一般人在這方面可以作出相當公正合理的判斷。」

    以上來自於東方網Steam玩家玩的都是垃圾遊戲!Epic高管又公開噴G胖!

    我就想知道,是什麼樣的信仰讓你支援腦殘公司epic?是政治態度一致還是腦殘程度相同?

  • 6 # 大的偶爾說遊戲

    怎麼說呢,打一個並不是那麼恰當的比方,就好像當年拼多多異軍突起,但時至如今,淘寶京東等老牌電商平臺仍然存在。

    如今epic作為新興力量,打折開拓市場是一個不錯的途徑。但是像題主所說,很多人願意花199在steam買荒野大鏢客2,卻不願意花129去epic買,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1、steam上的遊戲太多了

    很多玩家steam上有很多遊戲,哪怕很多都是買了之後在吃灰。雖然說可以玩這些遊戲用steam,玩荒野大鏢客再去epic,但是這說起來簡單,但實際很麻煩。我以前買河洛群俠傳,中國式家長等遊戲用的wegame平臺,其他的大部分遊戲在steam。在我想要玩遊戲的時候,卻經常有想玩這個平臺的遊戲,卻打開了另一個平臺,屬實麻煩。

    2、steam上好友很多

    在steam上,我玩csgo、GTA、文明都加了很多好友,荒野大鏢客2作為一款有線上模式的遊戲,能和自己之前就認識的好友一塊玩耍,要好過和野人一塊玩(個人看法)。

    3、懶

    和前兩點有共通之處,因為懶,所以懶得去挨個平臺找哪個遊戲對應在哪個平臺;因為懶,所以懶得去新平臺找好友。同樣,因為懶,不願意為了一次打折就下另一個平臺。畢竟G胖大家都很熟悉了

    綜上,是我認為有很多人寧可花199在steam上買荒野大鏢客2,卻不願意去epic買129元的原因。當然,每個人的原因都各有不同,這隻代表我的一家之言,畢竟可能還有很多小夥伴並不知道,epic有這種折扣

  • 7 # Seabiscuit34319728

    主要是懶,多平臺多遊戲管理太麻煩,特別是好友啥的,畢竟還是多人玩有意思。

    另一個是代充,萬能的馬叔家,一大把賣代充卡的,比如50美刀卡,一張225左右,充進去就是350+人民幣。算下來基本就是全遊戲65折不到(什麼?你不會買?趕緊去學習下)。

    199:129,我考慮下。199*0.65=129.5……那我還是給G胖吧……另外什麼掛vpn改區的騷操作那是分分鐘。跟錢掛鉤,再難也得學會不是!

  • 8 # 燃燒的阿童木

    一個個的講什麼大道理?就一點:有錢人覺得steam省事不操心!!!月工資1000你讓他們買一個?都得白嫖去!!!

  • 9 # 黑眼睛881

    不知道你說的很多人這個資料是哪裡來的,如果是你身邊的人那毫無參考價值,除非你得到兩家平臺的資料,不然別一來就很多人帶節奏,反正我就是epic買的,很多朋友也是那裡買的

  • 10 # __野良_

    1.epic不厚道

    2.進不進的去epic是個問題

    3.多平臺管理麻煩

    除了白嫖,基本不會開啟epic

  • 11 # 撩人的老王

    其實荒野大鏢客二剛剛登陸PC的時候,epic就買下了一段時間的獨佔權,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導火索。

    一直以來,epic都使用他的金錢戰術,大量的遊戲被他購買獨佔,很多文章的steam錢包中,其實都有多餘的零錢,畢竟steam上的遊戲更多,大家總會把錢留下來等著折扣,結果epic搞了個獨佔,一下就把遊戲平臺這個圈子給攪混了,你充好的錢白充了,再加上epic平臺那糟糕的使用體驗,難免不讓人產生厭惡

    從根本上來說,Steam在中國有伺服器,即使不借助加速器,也能輕鬆達到你寬頻的最高速度,而epic在中國並沒有伺服器,導致了他那糟糕透頂的使用體驗,畢竟r星平臺已經是出了名的爛了,你絕對不想為了玩一個遊戲,進遊戲平臺就要花半個小時。

    說實話,Steam有充值卡的存在,一般花200多塊都能買到300多塊的充值卡,和epic折扣其實差不多,玩家們當然願意去選擇有更多遊戲的steam去購買

  • 12 # 囧王者小迷妹

    以前PC端遊戲平臺大有G胖“Steam”一統天下的跡象,但是隨著爛橘子,Epic,戰網,Uplay和Wegme加入PC端遊戲商城以來,PC端遊戲商店就出現了群雄爭霸的跡象。各個遊戲平臺都有自家代表性的遊戲,讓玩家欲罷不能,只能多平臺出擊。

    囧王者以《荒野大鏢客2》為例來分析一下,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大概率是因為如下幾種情況:

    所以綜上所述囧王者認為,經過Epic狂送遊戲培養市場之後,以後玩家大概率會那邊便宜就去那邊玩的情況。最後問題來了,你的錢包支援你任性高價買遊戲嗎?一起來聊一聊吧!

  • 13 # kmwen1

    如果,epic這個平臺的遊戲能和steam一樣不受國內的框框條條所約束,遊戲也和g胖的一樣多,那在哪邊買都一樣,但是epic 有些遊戲是不能再國內賣的,比如生化危機全系列,真人快打等等等 你們懂?.........

  • 14 # 默頭

    steam其實很不友好。我強迫自己下載了兩次,也買了兩款遊戲。但最後還是刪了。並且由於steam不好用的原因,現在乾脆連遊戲都不玩了。

    字型小,介面醜,操作不爽,各種不安逸。

    下次再試試epic。

  • 15 # 問就是藝術

    這下騰訊入股epic,加上最近e社的大動作,河東河西還真說不準,畢竟誰會跟錢過意不去呢,我要不是之前在steam上買了幾個大作,我就衝這次gta5免費,絕對轉到epic

  • 16 # RAYSA遊戲美劇

    簡單總結下:

    1 steam起步較早,積累了較多的玩家,影響度較大較深遠,很多玩家因此結交了很多遊戲好友(類似國內QQ擁有著海量使用者)

    2 steam 遊戲類別較多,除了一些獨佔,基本上其它遊戲全有;

    3 steam 雖然我們國內網路不太好(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大家都懂的),但相比橘子,EPIC等的網路要好太多,EPIC基本不開加速器大多數人別想成功登上客戶端;

    4 steam 每年暑假,聖誕節,新年,黑色星期五等都有很大折扣;

    5 steam 平臺體驗與售後也較完善,TB加上各類優惠充值卡等;

    當初4A GAMES的《地離:離去》發行前一週,EPIC對外突然宣佈獨佔一年,雖然有些預購的玩家可以拿到遊戲,但對於沒有預購的玩家來說,是一個字:汗!不過戲劇搞笑的是這遊戲剛發售沒幾天,就有大神破解了PC版,很多都在3大媽下載通關了。最終一年後《地鐵:離去》迴歸steam平臺,於是我花了179元補票了這遊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碩ax11000和ax89x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