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37356620598

    我覺得比較奇怪的是,大部分人都在怒斥煲機,而根本沒有仔細去思考這個問題提的怎麼樣。

    首先就沒什麼人關注煲機這個問題。

    我是13年入燒的,整體我對煲機的印象就是,基本從頭被人罵到尾,被人拉出來當作hifi圈的反面典型。然而事實上真的有那麼多人在意這玩意?

    談到煲機我印象最深的是很久以前ex1000的2000小時言論。首先ex1000就是個齒音多的典型,然後再當初沒有什麼好動圈選擇的情況下才會有人用最後的辦法,煲機。然後也沒說馬上有變化,傳言基本上就是1000小時起,很多人可能是打算煲到振膜老化可能是會沒有齒音,這個典型例子就好比當年永遠推不開的k701一樣,快成為都市傳說一樣的存在。我自己的ex1000是2018才入的也是所謂的後期絲印版齒音比較少。我個人使用體驗,齒音還是算多的,200小時使用基本沒變化,幾千小時我肯定不至於這麼去幹。話說回來,在這個例子上,就算傳言也不至於說煲機秒天秒地,基本上是以削齒音為主要目標。簡單做個假想實驗,假如一直使用下去,振膜遲早鬆弛剛性減弱齒音消失的,所以在幾千小時的某個點齒音減弱到一定程度完全有可能,比較振膜老化是個漸變的過程。

    從這個延伸開來,談到什麼耳機會想到煲機?一般來說只有談到振膜剛性非常強容易高頻或者齒音飛起的耳機,才會去想到煲機。比如金屬鍍層振膜,液晶振膜。先不談有沒有用,對於這樣的煲機基本目的都是讓聲音更順暢減少高頻毛刺,根本不存在說透過煲機改天換地的想法。

    今天基本上當萌新問煲機的時候,得到的回覆就是正常用正常老化,不喜歡聲音直接換耳機。誰閒的蛋疼在那裡討論煲機怎麼煲?不存在的。也沒有人去宣傳所謂的煲機可以大幅提升的言論。都2018年了,耳機早就沒有2008年那麼少了,誰閒的蛋疼去透過煲機去幻想提升一個耳機的實力?耳機不好換個更好的就好。反而是新手,因為聲音分辨能力弱,往往耳機達不到預期,就選擇性的去相信聲音很小的煲機言論,達到自我安慰的目的。事實上不管是音樂欣賞還是耳機欣賞都是需要學習和時間積累的。如果本身對於音樂就不那麼敏感,何必換個高音質的耳機。真的低端機聽久了,換個高階的很自然就能感受到提升。我自己是長時間聽了一年手機耳機然後很明顯能感到耳機的區別,然後聽音觀的完善也花了3-4年才逐漸穩定。

    我覺得事實就是,煲機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眾所周知的黑點,遇到某些鄙視hifi圈不理解音訊裝置投入的人,或者遇到貪小便宜被不良商機黑了的,還有自我安慰過度結果適得其反的人,變成了一個很好的攻擊點。hifi本身不是一個很好理解的領域,是需要積累的。但是不妨礙存在淺顯易懂的黑點。比如煲機。其實圈子裡的人自己都不在意這個東西只是圈外人強行安在hifi圈上面然後可以肆無忌憚的痛批。

    順便提個插話。

    煲機不止煲耳機來著。大尺寸音響你剛買來聲音非常不順暢沒法聽是很正常的。幾個小時馬上就有改善。還有甲類耳放,開聲每天都可以有很明顯的變化。只要不是純數字結構,隨著工作時間變化出現細微差異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這個細微差異可以是可感也可能是不可感的。煲機問題就是這個可感還是不可感的問題。因為每個發聲單元本來就有差異,還有環境也是個變數,真要科學的做出證明難度和成本都不低。但這個問題本質上是沒有必要去證明的。有兩點可以確定:煲機不能大規模改變聲音,煲機不需要專門去煲正常使用就可以了。這樣的結果就是如果你買來不喜歡聲音直接換就行不需要留著煲機,還有就是既然正常使用就可以廠家也沒必要提前煲機。就算煲機真的有用,也不太有人會給你提前煲的。首先這東西你自己不需要額外去幹自然就會達成,第二煲機的時間成本會造成非常高的額外成本,庫存,裝置,人工,都需要額外投入。幾十分鐘製造一個耳機和幾十甚至幾百個小時製造一個耳機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再加個例子。前段時間廣州展有dk4001,剛性很大鍍鈹振膜負責大部分頻段。他們有一隻老的和一堆新的。聲音區別非常大。基本上就是在齒音和低頻上。這個聲音差異屬於大到恐怖的,主要就是齒音的有無。因為新的齒音實在太重了在個別播放器下基本上聽不下去一耳朵摘,老的塞子基本齒音少了很多在而且低頻可以更蓬鬆順滑。理論上穹頂剛性下降可以減少齒音邊緣剛性下降可以讓低頻更蓬鬆順滑,完全沒啥毛病,但是不排除是個體差異。如果有人有興趣測一測可以嘗試一下paw gold touch+dk4001的組合。按照現場試聽來看20小時的dk4001齒音多到不能聽,沒有一首歌沒有齒音,基本就是刮黑板,這個頻響上看問題應該已經很嚴重了。然後200小時的明顯好了很多,到了可以聽的程度,如果真的是使用時間的區別那這個使用時間也不算長是完全可以簡單觀測的。而且入耳佩戴也比大耳一致性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際網路上資源分享的方式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