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谷心齋
-
2 # 豪情還剩一襟晚照
清明節祭拜祖先,上墳掃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要不然國家也不會把清明節作為傳統節假日來對待。所以,肯定不能說是陋習。
華人以宗族傳家,這種對祖先的敬畏和崇拜,延續了幾千年,祭拜祖先,繼承祖宗留下的家風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之一。這種傳承不僅將文化和美德一代代地傳下來,而且更能促進華人的團結和凝聚力。祭拜祖先,也就是尊重傳統,不忘初心。因此,清明節的習俗,不光不能取締,而且應該發揚光大。
但是,任何傳統文化的傳承都需要吸取精華,去其糟泊。清明節的上墳燒紙也是一樣。一方面,我們要不忘祖先,尤其不能忘記那些為了民族解放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需要祭奠他們。另一方面,隨著社會進步和文明的提高,我們也應該不斷地改革上墳習俗。把那些不合時宜的燒紙、磕頭、燒冥幣等這些既汙染環境,又容易引發火災的環節去掉。用獻花、鞠躬等文明方式來代替。
這樣,既能透過上墳掃墓來寄託我們的哀思,又能保護我們的環境,減少引發火災隱患。這樣才是過清明節的正確方式。
-
3 # 飛龍一把刀
上墳燒紙錢不是不良習俗,恰恰是中華幾千年祭祀傳統,不要以一些不良習俗,一棒打死有些中華優秀傳統。有人說,人死如燈滅,去上墳燒錢紙有用嗎?表面上看沒有錯,其實還是不理解的片面之詞,這些只有不知道感恩的人才想的出來,上墳燒錢紙、祭品、放鞭炮是對先人的一種緬懷,追述親人的同時,才能把親人的優良品德傳承下去,誰生在世上,成長階段需要親人的關心與愛護,才能健康成長,上墳祭典,懷念親人,把這一點恩,化為情,牢記在心中,不忘親情。
-
4 # 薄地三五畝
既非陋習也非不良習俗,是對先人祭奠,懷念的一種傳統方式。但傳統文化與陋習也就是一步之遙。運用好就是傳統,表現的粗鄙就是陋習。就像鬧洞房,搞的烏煙瘴氣,早已不是傳統,是惡俗,下流,變態。清明燒紙本是很尊重的事情,可是有些人卻粗俗愚蠢的很,抱著大把大把紙,也不做安全防護,不顧周邊情況,一大堆點著就燒,有的因此燒出火災。事後剩下的雜物,瓶瓶罐罐等,也不清理,就扔山上甚至扔別人地上。“好事”一下子變成“壞事”。以前人們上寺院燒香,香燭紙炮都帶,大的香還扛肩上,像是打戰,把寺院搞得亂嘈嘈,鬧哄哄。現在很多出名的寺院也像日本寺院那樣,規定進香只點三柱小香,寺院重回清淨尊嚴的本來之相。
所以說,是傳統,是陋習,還在於怎麼去傳承去改良,以適應現在社會生活和觀念的要求。更重要的在於人的素質,素質上不去,再好的傳統也會被人弄得變成陋習。
-
5 # 與子和行
清明節上墳燒紙錢是祭祀文化的延續,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是一種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傳統記憶。
從情感上說,燒紙錢是活著的人緬懷先人的一種精神寄託,希望透過這種燒紙錢的行為,讓逝去的人也能幸福生活的一種心理安慰。這是一種刻在華人骨子裡的習俗,可能它還會存在很多年。
從安全形度來看,燒紙錢如果處理不好,遇上有風天氣,容易引發火災,造成財產損失。這個現象在新聞中屢見不鮮,但是隻要有序引導,嚴加防範,多宣傳妥當的處理方法,也可以避免我們“因噎廢食”。
從個人角度來說,每個人對清明上墳燒紙錢有不同的認知,既沒有必要給它扣上一頂“陋習,迷信”的帽子,也沒有必要以燒不燒紙錢或燒紙錢的多少,作為判定一個人“孝順”與否的標準。
像我就和兒子交代過,如果媽媽老去燒了,找市外偏僻些的綠化林,不要裝盒,挖坑埋掉,以不會嚇到人就好。也不要去祭祀,你努力的過好,就是對媽媽最大的孝順,最好的祭祀。但我卻決不會以我的觀點對待我的先輩,不違法,不妨礙別人,順著先輩的心意去做是我的孝順……
回覆列表
上墳燒紙錢是華夏文明一種古老的祭祀習俗,是中華民族行孝品德緬懷親人的一種方式。這種祭祀方式源於何時,史料中並沒有相關記載。清明上墳燒紙是華夏民族傳承的習俗,只是我們現代人把這個習俗搞成陋習、惡習。
舉個例子吧,這幾天快到清明節了,我們小區竟然有人在小區內燒紙,這就是不良習慣。悄悄的告訴你,如果你真信這個,那就別把紙錢燒小區內,每個門是有門神的,你的祖先是進不了小區門,也取不到你燒的紙錢,這不浪費了?還汙染了城市環境。
祭祀行孝沒錯,但我們祭祀先人的宗旨早已發生變化,由傳統的孝道祭祀變成了表演式的孝道。什麼飛機、別墅……。大燒特燒的方式註定要釀成大火燒山的惡果,農村的老墳一般雜草樹木都很多,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引發山林大火,我們優良的祭祀行孝漫漫的在變味。
我們身邊的很多老傳統都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傳統文化傳承至今,還有多少是真正的傳統,很多的傳統背後有著深奧的文化底蘊,不只是體現在表面上。
煙熏火燎的都市,引發山火的農村,上墳燒紙不應變成“陋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