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趙帥鍋

    李淵能夠容忍李世民手下眾多的能臣猛將,主要是因為李建成手下有更多的能臣猛將。

    只不過,因為李世民是最後的勝利者,所以李建成手下的那些能臣猛將,除了魏徵等少數人被大家熟知之外,其他人大都變得默默無聞,以至於我們在看這段歷史時,才會發出“李世民手下有如此多的能臣猛將,而李建成卻只有魏徵等數人”的感慨。

    其實,大家可以細想一下,如果李建成手上真的沒有眾多的的能臣猛將,沒有足夠的實力壓制李世民,李世民又何必冒險發動玄武門之變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世民靠突襲取勝,這本省就證明他的整體實力其實是稍弱於李建成。否則,如果李世民真的一家獨大,李建成面對李世民,恐怕就會和後來的李成器面對李隆基一樣。總而言之,雖然我是嫡長子,是法理上的繼承人,但也絕不敢和李隆基去爭奪皇位。

    所以這裡,我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下李建成所擁有的軍政勢力。

    東宮系統,最重要的機構是詹事府。詹事府的主管官員是太子詹事,太子詹事是正三品的官員。正三品的品級雖然看似不高,問題是,在隋唐時代,帝國的宰相,通常也就是正三品。所以單從職務來說,太子詹事是完全可以和帝國宰相平起平坐的。

    其次,東宮的詹事府還擁有非常大的實權,它掌管著東宮三寺、十率之政。其中,三寺主要是指家令寺 、率更寺 、僕寺,這三個職位的主管官員都是從四品。十率是指太子左右率府 、太子左右司御率府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 、太子左右監門率府 、太子左右內率府 ,其主管都是正四品將領、副主管都是從四品將領。

    從這層意義上說,太子詹事府裡面光從四品及以上的文武官員,就有近三十個,至於從四品一下的文武官員,就更是數不勝數。

    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王珪,這位貞觀初年的大唐宰相,當初他在李建成手下時,職位只是太子中允,也不過是個正五品而已。

    還有名將薛萬徹,李世民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今名將,唯李勣、道宗、萬徹三人而已。”其中這個萬徹,就是指的名將薛萬徹。而這位薛萬徹,最初也只是李建成的手下一個從四品將領,東宮地位在他之上的官員,至少還有20人左右。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李建成手下其實也是人才濟濟,以至於魏徵、王珪和薛萬徹這些能臣猛將,都只能排在二十名之外。

    當然,詹事府只是東宮系統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除了它之外,還有一個叫做左春坊的部門,雖然它的名字聽起來實在不夠拉風,甚至有點莫名其妙。但這個部門,絕對是非同小可的機構,因為它是獨立於東宮詹事府、且與之地位對等的機構。

    與此同時,在左春坊之下,還設有六個局,分別是司經、典膳、藥藏、內直、典設和宮門,其中每個局的主負責官員均為從四品,副負責官員為正五品。當時魏徵的太子洗馬,不過是司經局的副主管之一而已。

    另外,既然有左春坊,那自然就有右春坊。右春坊是一個與左春坊完全對等的東宮機構。右春坊的主管官員,是兩個右庶子。李世民入主東宮後,主管右春坊的兩個右庶子,分別是高士廉和房玄齡。當然,右春坊之下同樣也設有六局。

    其實,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李建成的東宮系統究竟有多龐大,從某種意義上說,東宮系統中的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它就是小而化之的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而太子詹事、左庶子、右庶子,就是小而化之的中書令、侍中、中書令。

    換句話說,東宮系統完全就是中央政府的縮小版。

    事實上,正是因為東宮的軍事實力太強大,在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李元吉被突襲斬首,但是面對東宮將士的反擊,秦王府軍隊根本招架不住,以至於支援李世民的將領敬君弘、呂世衡都在戰鬥中被殺死。

    好在關鍵時刻尉遲恭將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扔了出來,這才讓東宮軍隊軍心大亂而逃亡。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就應該能夠知道,當時李建成的實力有多強大。也正因為類似的原因,李淵才全力扶持和培養李世民,允許李世民招納眾多的能臣猛將,甚至讓李世民的秦王府擁有和東宮一樣強大的實力。

    李淵的目的,就是其他用李世民來制約李建成。因為,如果沒有李世民來制約李建成,那李建成一個想不開,直接玩起提前搶班奪權的大戲,到時李淵又該怎麼辦呢?

  • 2 # 薛白袍

    一個公司創業時是需要很多各個方面的人才的,因為草創,人才上升的階梯異常簡單,朝為田舍郎,晚上就可以和皇帝坐一個桌上開會了。

    李淵的大唐公司也是一個剛剛成立的新公司,公司業務蓬勃發展,需要吸納各種人才,但是他的公司管轄範圍內沒有這麼些人才,咋辦。

    古今通用的一個方法是挖牆腳。

    用高薪,給房子給車給美女把各路人才挖掘到自己的陣營裡,成功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事實證明李唐公司的挖牆腳行動進行的很順利,各個公司的精英人物紛紛聚集到大唐公司,來投奔的有瓦崗寨的人也有王世充的人。

    公司大了,人才爆滿,下一步就是要這些人才各盡其用,畢竟大唐的油潑面也是不養閒人的。

    於是大唐就開始了吞併重組其他小公司的行動,這時候那個叫大隋的巨型公司已經轟然倒塌,很多小公司紛紛從大隋身上撕了幾塊皮肉開始單幹。

    這些人中有叫王世充的,有叫劉黑閥的,有叫竇建德的,李淵要做的是把這些小公司都吞併整合到自己的公司裡來,其實就是變相的消滅他們。

    執行這項任務的總經理就是自己的兒子,李世民。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李世民在收購重組別的公司的時候,也在對自己招上來的各路兵馬進行整合,在戰場上只有思想統一,才能無往而不利,所以李世民其實是在兩線作戰,一個是和外部的敵人作戰,一個是和自己內部的各路降軍降將在作戰。

    除天下賊易除心中賊難。

    但是李世民顯然做的不錯。

    當天下初定,李淵也發現了自己二兒子的權力似乎稍顯大了些,自己屬意的繼承人是自己的大兒子李建成。

    於是李淵做了很多事,來消減李世民的權力,比方說把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藉故調出秦王府,比方說把程咬金尉遲恭等武將分別派到外地做官。

    如果不是李世民見機的早,發動了奪權行動,乾死了自己的哥哥弟弟,使自己成為唯一活著的合法繼承人,大約過不了幾年,在李淵的摻沙子扔石頭的手段下,秦王府聚集起來的一眾能臣猛將都會被李淵分化瓦解的差不多了,等到李建成即位時,李世民大約也只有待宰的份了。

    看看李淵把房玄齡等文臣趕出秦王府後,李世民再找他們來王府一趟,房玄齡都藉故拒絕,李世民無奈讓尉遲恭拿著自己的寶劍把房玄齡,杜如晦“請”到自己府裡來。

    所以不是李淵容忍李世民的能臣猛將,而是李世民感覺到危險來臨,拼死一搏僥倖成功了而已。

    ===============

  • 3 # 歷史畫中人

    李淵從3萬人起兵到全據關中河東只用了4個月,到正式稱帝還不到一年,歷代王朝築基之速無過於此,很大程度上當然不是因為他能力強過了劉邦朱元璋,而是因為他本身就是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成為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王朝的關隴集團的新代理人。

    李淵:

    1、李淵舉兵起義非首家,當時在隋煬帝的暴政下,各地起義軍逐漸彙集成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三大起義軍已經動搖了當時的政局。李淵屬於後來人士,想要奪天下,必須藉助皇威,貴族身份,去收復叛軍,而收復叛軍的人定為了李世民。

    3、李淵起兵之際,勢單力薄,無法與三大叛軍抗衡,除了自己的兒子親戚可用,無人可用。李世民上位很正常,畢竟父子之情比一個外人來的好,況且這個兒子還有兩把刷子。

    李世民:

    1、李世民在李淵興兵取天下時的戰局眼光。可以列舉兩點說明。其一,隋煬帝派李淵討伐突厥失敗,是李世民主張興兵造反之事,並且一力策劃。其二,李淵南下逼進霍邑(今山西霍縣),正趕上連雨,軍隊缺乏糧食,李淵、裴寂準備返回太原,李世民哭諫,他說:“現在正是收穫季節,田野到處都是菽谷,何必擔心糧食不夠?如果遇到抵抗就班師撤兵,恐怕將士解體,大勢已去。”可見,李淵之所以能成功,少了李世民完全不行,李世民對戰局戰略的把控相當準確,提現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

    3、李世民的為人,恐怕能與之一較高下的當屬曹孟德,滿口的天下大義,仁義道德,洗腦之術已登峰造極,以致後來李世民手下的兵只聽李世民的話,對李唐政權根本不感冒,比如,尉遲恭事變當日殺李元吉、囚李淵表現,可有半點對李唐天子、皇室的敬畏?

    5、李世民手下多猛將,並且還不是一般的猛,包括單雄信、李勣(原名徐世勣,即徐茂公),李靖,尉遲敬德(尉遲恭),程知節(程咬金),長孫無忌,屈突通,段志玄,長孫順德,侯君集,張公瑾,秦叔寶等。

    總結:雖然李淵對李世民不是很滿意,對他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非常不滿,但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到了一個相對合理的結果,就是讓李世民接班,這樣天下至少還姓李,還是自己家的江山。

  • 4 # 歷史哨聲

    題主問的是天策府中的文臣武將吧——奪取洛陽後,李淵特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

    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李元吉兄弟共同在洛陽攻防戰中擊敗竇建德和王世充。

    因為此戰,李淵因為李世民已經是秦王、太尉、尚書令,封無可封,於是就特設天策上將這個職位給李世民,同時為司徒、尚書令。

    李元吉的封賞是:司空、加賜袞冕之服、前後部鼓吹樂二部、班劍二十人、黃金二千斤。

    此外,李淵還特權允許李世民和李元吉可以用3爐鑄錢。

    開幕府任用親信以進行地方治理或處理軍務是中國古代傳統

    開幕府,俗稱開府建牙,是從春秋戰國開始,漢代形成、興盛於魏晉到五代的幕僚制度。

    漢代時三公和開府儀同三司就可以開幕府,南北朝、隋唐時期,開府儀同三司具有開幕府的資格。

    唐朝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公主開幕府。李世民的妹妹平陽公主和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7位公主都在唐中宗時開幕府。

    因此李世民可以招納自己的私人幕僚,這不足為奇。

    李建成、李元吉通常招募自己的私人勢力,並不是只有李世民一個人能做。李建成的長林軍、李元吉招募的死士,都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過作用。

    只不過是李世民成功,李建成、李元吉失敗了。稱王敗寇,李世民勢力得以天下揚名,李建成、李元吉的勢力被壓制而默默無聞。

    李建成、李元吉勢力出名的只有有限幾個:魏徵、馮立、薛萬徹、謝叔方(李元吉勢力)。

    李隆基還是王時,同樣招募死士,伺機而動。

    天策府的文臣武將:

    文臣:

    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孔穎達、姚思廉、薛元敬、薛收、杜淹、許敬宗、蓋文達、陸德明、蔡允恭、蘇勖、顏師古、顏相時、于志寧、蘇世長、李守素、閻立本、高士廉、溫大雅、劉政會等。

    武將:

    尉遲敬德、侯君集、段志玄、程咬金、羅士信、長孫順德、秦叔寶、丘行恭、丘師利、史萬寶、劉弘基、柴紹、張亮、劉師立、屈突通、張士貴、獨孤彥雲、張公謹、史大奈、公孫武達、杜君綽、鄭仁泰、殷開山、長孫安業等。

    天策府的編制:

    天策上將1人,正一品;長史1人,從三品;司馬1人,從三品;從事中郎2人,從四品下;諮祭酒2人,正五品下;主簿2人,從五品下;記室參軍事2人,從五品下;諸曹參軍事,分為功、倉、兵、騎、鎧、士等6曹,每曹2人,合計12人,正六品下;參軍事6人,正七品下,典籤4人,正八品上;錄事2人,正九品上。

    總結

    李世民招納人才,並非特權,而是中國歷史的一種傳統。歷史上,三公、開府儀同三司等職位的人都一樣可以招納幕僚。清朝時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都建有幕府。

    李世民之所以顯得人才濟濟,原因在於他是勝利者。跟著他混的自然天下揚名,跟著李建成、李元吉混的人,自然被壓制而默默無聞,湮沒在歷史中。

    但不代表李建成、李元吉幕府中無人。魏徵、馮立、薛萬徹、謝叔方四人都是傑出代表。

    PS:歷史上第二位天策上將是後梁的馬殷在910年6月被朱溫冊封為天策上將,並在911年單獨鑄造天策府寶大錢——非常罕見的貨幣,極為珍貴。

  • 5 # 鐵馬冰河wu

    《唐書》記載,唐高祖李淵有22子,長子皇儲李建成,次子秦王李世民,四子齊王李元吉,均為竇皇后所生。這三人雖是一母同胞的骨肉兄弟,但彼此間卻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考證導致其兄弟鬩牆、同室操戈的原因,實由爭奪儲君之位而起。

    李淵的龍子雖多,智勇雙全、能力出眾者卻不多,其中佼佼者似乎只有次子李世民一人而已,史料中說他“玄鑑深遠,臨機果斷” ,文韜武略,睿智過人,確實有“濟世安民”之才。李淵建唐稱帝后便不再親自掛帥出征,太子李建成也需要留守京城協助父皇處理各項繁雜的政務。因此,削平群雄、統一全國的重任就落到了極富軍事才能的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為大唐統一全國建立了卓著功勳,使他的威望與日俱增,權力也越來越大,政治和軍事地位都在不斷增長並夯實。他麾下有大唐人數最多、最勇銳善戰的軍隊,還擔任尚書令,相當於宰相之職,這在李氏兄弟中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除此之外,他還在晉陽起兵以及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利用自己特殊地位和條件,籠絡了大批謀臣猛將,並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軍政集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秦叔寶等人都是秦王心腹。

    這個文武具備的政治集團形成後使李世民逐漸產生了覬覦帝位的野心。李世民戰功顯赫,身邊又聚集著一大批有才幹、有本事的文武精英,形成了一股咄咄逼人的強大勢力,這些都對太子李建成造成了威脅,為了維護自己的皇位繼承權,他也大力招攬人才,陰養死士,擴充自己的實力,還把弟弟齊王李元吉拉入自己的東府集團,兩人合謀對付李世民。

    李世民顯赫的軍事地位和卓越功勳,以及其麾下謀臣似雲,將士若雨,人才眾多,不僅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嫉恨,也使高祖李淵有了隱憂與擔心。李淵曾幾次想廢掉李建成由李世民取代。然而,“立長”的傳統思想又讓他不忍心下手。猶豫再三,他想出了一招。

    隨著統一天下的戰爭趨於結束,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奪位之爭也逐漸由暗鬥轉向明爭,最後終於導致了兄弟互害之流血政變的發生。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在悍將尉遲敬德、侯君集和謀士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協助下,在皇宮北門—— 玄武門設下伏兵,乘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上朝不備,突然發動了政變,殺死了太子和齊王,奪取了皇儲之位。

    兩個月後,李淵被迫退位作“太上皇”,這年八月,李世民即位,將第二年(627年)改年號為貞觀,是為唐太宗,這年他才29歲,是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從此開始了他不平凡的帝王生涯。眼看李世民弒兄屠弟,逼自己遜位,不知“太上皇” 李淵作何感想?

    後世對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中的所作所為看法各不相同,褒貶皆有。大多數人認為李世民手段戾狠,刻薄寡恩,殘酷地誅殺了自己的同胞兄弟,並斬草除根殺害了自己的親侄兒們。為了至高無上的皇權,什麼心狠手辣的事他都幹得出來。

    這種觀點很多人都在心裡贊同,嘴上或文章裡卻不太敢說出來。畢竟在玄武門事變後登上龍椅的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君唐太宗,他上位後虛心納諫,英明神武,親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盛世——“貞觀之治” ,幹大事不拘小節,大行不顧細謹,因此史家對極度血腥的玄武門事件均不願多加評價或一筆帶過。

  • 6 # 搬不動的小強

    這是因為整個隋末唐初局勢進展太快,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李淵一開始不得不倚重李世民打天下,等到他有心思想解決李世民的時候,發現對方已經尾大不掉了。

    可以看看李淵從太原起兵到玄武門之變的時間表,

    大業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5月起兵反隋,克霍邑殺宋老生;11月,取長安,立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自封唐王。618年五月,隋煬帝被殺後,登基自立,國號唐。即位不久,命秦王李世民率兵擊敗割據隴西的薛舉之子薛仁杲。619年至620年,李世民率兵東渡黃河,擊退了劉武周、宋金剛。之後李世民東擊據洛陽稱帝的王世充。622年,李唐擊滅竇建德,迫降王世充。此後各地農民起義軍及地方割據勢力相繼被剪除,統一全國的。626年6月,玄武門之變後,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八月,傳位於李世民,自稱太上皇。

    可以說,中國曆代皇帝得國之易者,李淵必然位列三甲。趙匡胤代周還要在柴榮手裡下戰戰兢兢地抗好幾年活。列強在中原殺的死去活來,李淵悄沒聲地就把果子給摘了。但是呢,李淵成事,世民確實是頭功!李淵自從進了長安就沒離開過,李建成又是早就定好的接班人,領兵出征的苦差事自然就是李世民的,所以你看他擊薛仁杲、退劉武周宋金剛,勝王世充,創劉黑闥徐元郎,可以說為李唐打下了大半個江山。

    所以這會首先李淵已經摁不住李世民擴張勢力了,指望人家打江山呢,總不能提前卸磨殺驢,那突厥誰來對付?天下誰來打?

    但是呢,說實話也真不知道李淵咋想的,是不是真的不明白兩虎相爭?李世民功高震主,還要加封——武德四年,封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最關鍵的是,李淵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開設文學館,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

    這樣的局面下,李建成肯定做不住了。別管誰繼位,對李淵來說無所謂,總歸都是李家的天下,但做了10年太子的建成,可要擔心自己的腦瓜。

    所以也難說到底玄武門之變誰對誰錯……皇帝家不是尋常老百姓鬧分家:分屋分灶就行了,皇家分家,那都是要掉腦袋的……

  • 7 # 仁勇校尉

    李世民在唐初能夠有那麼大勢力,手下那麼多能臣猛將,本質上是因為李淵實行宗室領兵政策,外姓功臣的角色被李世民等宗室替代。

    李淵的宗室領兵政策,避免了其它朝代建國時外姓功臣勢力過大的問題,但也造成了李世民這個親王的勢力極端膨脹,最終引發了玄武門事變。

    (李淵)

    李淵在太原起兵造反開始,就讓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別統領部隊。畢竟相對於外人,自己兒子和親族才是最能信任的人。李建成作為李淵的嫡長子,太子身份自李淵太原起兵開始就被確認,李淵攻佔長安後,李建成就很少領兵了。畢竟作為太子,身份其實很敏感,太子和皇帝的關係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太子勢力過大肯定會引起皇帝疑忌。

    一直到武德晚期,李世民勢力過於膨脹後,太子李建成在第二次平定劉黑闥開始,重新統軍進行軍事行動,來平衡李世民過於龐大的勢力。

    李淵佔據長安後,和各個割據勢力的幾次關鍵大戰,第二次淺水原之戰擊敗薛舉之子薛仁果,河東之戰擊敗劉武周,洛陽、虎牢之戰一戰消滅王世充、竇建德兩大勢力,河北平定劉黑闥第一次起兵,唐軍的主帥都是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在幾次大戰中,也表現出了很出色的軍事能力,仗打的很漂亮。

    (李世民)

    李世民贏得了唐軍削平天下的幾次關鍵戰功,自然勢力大大膨脹,一大批能臣猛將聚集在李世民身邊。李淵為了獎賞李世民的功勞,竟然連續發明了兩個原本正常體制沒有的官職授予李世民:天策上將和十二衛大將軍。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完整頭銜是天策上將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領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上柱國秦王李世民。如果忽略其親王身份,作為臣子的話,名義上給予的身份實在太多太重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功勳讓自己兒子取得,總比讓外姓功臣取得好。唐初沒有韓信、彭越這種級別的外姓功臣,我大唐的韓信彭越這類角色是李世民李孝恭之類宗室。即使發生了玄武門事變,也是肉爛在李家鍋裡。

    唐朝建國時,外姓功臣中也有李靖李勣這樣的名將,但都沒機會獨領方面取得過於巨大的功勳。李靖長期在宗室李孝恭屬下,李勣除了在李世民屬下外,還長期在另一位軍事水平不高的宗室李神通屬下作戰。但李淵堅定的執行了宗室領兵政策,即使李神通不靠譜,也沒考慮過讓李勣這樣的名將取代李神通做主帥。

    (李勣)

  • 8 # 三生有畫

    隋末天下大亂,李淵從太原起兵,以區區3萬人,只用4個月,並拿下了關中地區,稱帝只用了一年時間。這種速度,只能說太容易了

    李淵為什麼能那麼容易?肯定有原因,那就是隋朝政權的核心,關隴集團的投誠。

    此時楊廣逃到了江南不回來,長安東邊有王世充、李密等農民大軍,北邊有劉武周農民軍,東北有李淵的貴族軍團。李淵的祖上李虎,是西魏大將,就封為唐公,後來到李淵他爹,還和楊堅是連襟。由此可見,李淵和隋朝的核心成員,其實都是世家大族,老熟人了。

    所以與其讓其他農民軍跑進關中燒殺搶掠,還不如把老朋友後讓進來,改朝換代,關隴集團擁戴有功,照樣吃香的喝辣的,豈不是爽爆了。

    果然,李淵遇到兩次抵抗,就如入無人之境,到了建立新朝,滿朝文武,大多數都是原來的那班人馬。李淵的宰相,都是楊廣的舊臣。

    但是這幫人,一來佔據要緊位置,勢力強大,一隻獨大,往往會威脅皇權,所以李淵需要另外一種勢力和他抗衡。二來,關東地區,江南地區,河北地區,至今都是各路諸侯,人人為王。關隴集團都是些尸位素餐的人,搞搞權謀鬥爭,喝喝茶嚐嚐曲,還是可以,但是衝鋒陷陣,就沒幾人了。

    所以,李建成、李世民,都開府治事,各憑本事,延攬人才。只是太子集團因主攻朝政,所以文官居多,譬如魏徵,都是其旗下人才。李世民由於在外征戰的緣故,自然收攏的人才,以善謀衝鋒陷陣人才為主。大唐帝國,於是就形成了新的兩個集團:太子李建成文官為主的集團,秦王李世民軍事為主的集團。

    李世民因早期吸收了大量的瓦崗軍李密部的舊人,於是李世民旗下,實際上形成了以瓦崗派為主的關東庶族軍事集團。這個族群,很多人都出身破落的貴族,中下層地主以及知識分子,甚至於販夫走卒,農夫漁民。

    從這個角度看,李建成代表的是關隴貴族軍事集團,李世民代表的更多的是關東庶族軍事集團。這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在李淵登基8年後爆發決戰。

    李世民的關東集團,戰勝了原來的關隴集團。從此以後,關隴集團衰落,逐漸退出舞臺。這就是為什麼後來唐朝之後,長安再也不能成為王者之都的原因之一。

  • 9 # 讀書評書2017

    首先來說,李世民集團的快速發展與膨脹,那是歷史特定時期的需要,正是李世民具備了政治、軍事與組織及交際的大才能,才短時間內就代表李源南征北討,取得一次次大勝,也更加強大起來。

    其次,李淵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當天下大勢有了輪廓,或者說快有了輪廓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逐步打壓削弱李世民集團了。其手段無非是樹立太子李建成集團勢力,並允許李元吉輔助大哥出征或者說支援其壯大,以此來實現朝廷內有抗衡李世民的勢力;再就是逐步的分化天策府削弱天策府,對其文臣武將都有了這種趨勢。

    最後,就是玄武門之變這樣的結果,遠遠出乎了李源及建成們的意料。同樣作為統治者作為政治家,李世民及其手下可以說是更加果敢更加務實也更加迫切,這才先行一步安排,殺掉兩個弟兄拿下自己父親,完成了權利更迭,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歷史。

    也就是說,李源及建成屬於正常的政治家和軍事指揮者,他們是沿用傳統的政治手段來逐步對付李世民,其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將李世民閒置,或者放到外地為小藩王,若有異舉異心則早晚剷除。可是李世民的雄心壯志與強大實力是不會任人宰割的,那下場可能會來的慢但早晚會有那麼一天,在其文臣武將的支援與策劃下,這才奮起一擊消滅了政治額對手又控制了最高頭目,非常有效率有效果。

  • 10 # 文旅品牌官

    真正打天下推翻隋朝的是李世民及其團隊,而與傳統的封建社會其父優先,讓李淵入主東宮作為唐朝開國皇帝;包括宇文成都等僅是插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北宋窖藏坑一般有多深,有多少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