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友67929684

    羅漢只有十八個,不存在108羅漢的說話。十八羅漢簡介如下:

    1、坐鹿羅漢-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

    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迴轉做官,他怕國王囉唆,遂遁入深山修行。國王后來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慾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太子,隨他出家做和尚。

    2、歡喜羅漢-迦諾迦代蹉尊者

    歡喜羅漢是古印度論師之一。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3、舉缽羅漢-諾迦跋哩陀尊者

    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藉託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併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4、託塔羅漢-蘇頻陀尊者

    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5、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

    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6、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

    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7、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  

    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 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8、笑獅羅漢-伐闍羅弗多羅

    笑獅羅漢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讚美,尊敬。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 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9、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

    他是中天蘭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因而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說也奇怪,他開啟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  

    10、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

    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11、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   

    沉思羅漢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趨凡脫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獲取智慧與行動。 

    12、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

    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  

    13、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

    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

    14、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

    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後圖中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相傳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羅漢。

    15、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

    這位羅漢的特徵,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

    16、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佈施。

    17、降龍羅漢-迦葉尊者   

    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即是「迦葉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據《法住記》說,以上十六位羅漢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們常駐人間普渡眾生。

    18、伏虎羅漢-彌勒尊者   

    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現在有110畝土地(水面85畝,旱地35畝),養蝦蟹不行了,做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