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街味道

    問題:絕句可以出現孤平嗎?為什麼很多絕句有不符合格律?

    前言

    絕句是指四句的舊體詩,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

    絕句的出現早於近體詩,所以最早的絕句大多是古體詩,因此大多數不符合格律。在唐朝近體詩盛行的時期,同樣有很多詩人喜歡作古體詩,當然也包括古體絕句。因此絕句出現孤平,或者不符合格律,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早期的古絕句

    南北朝陳代,徐陵編撰的《玉臺新詠》中收有四首五言詩,題為"古絕句"。

    【其一】

    藁砧今何在,山上覆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其二】

    日暮秋雲陰,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蓮花玳瑁簪。【其三】

    菟絲從長風,根莖無斷絕。無情尚不離,有情安可別?【其四】

    南山一桂樹,上有雙鴛鴦。千年長交頸,歡愛不相忘。

    這四首詩,據清朝的吳兆宜注,屬漢代雜曲歌辭。丁紹儀撰《全漢詩》的時候,也把這幾首絕句收錄於內。

    另外,這部書中還有古詩二首:

    【其一】採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

    【其二】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利傍有倚刀,貪人還自賊。

    這兩首,其實也是五言的古絕句,第一首押平聲韻,第二首押仄韻(入聲韻)。

    從這幾首詩可以看出,這些絕句都不是近體詩(格律詩),偶爾有一句符合後來的格律,但是純屬於巧合。

    二、齊梁以後的絕句

    在齊梁時代,王融、沈約、謝朓這些永明體詩人開始研究四聲八病,他們的作品有了早期格律詩的雛形。

    當時的隱士陶弘景,寫給梁武帝蕭衍的絕句《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就是一首律句多於古體句式的一首古絕句: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這首詩基本都是格律句式了,只有第二句“嶺上多白雲”是古體句式。

    不過,在當時已經出現了完全符合格律的近體絕句,例如南朝梁的大詩人何遜 一首仄起仄收的近體絕句, 《閨怨詩》:

    閨閣行人斷,房櫳月影斜。誰能北窗下,獨對後園花。

    梁武帝蕭衍自己也有近體絕句

    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雲。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1句半拗體(不需要救拗的律句變格),第2句救孤平(第一字仄聲,第三字用平聲),第3句三仄尾(唐朝律詩很常見的變格) ,第四句是標準的律句。押韻還符合是平水韻的【十二文】。

    三、隋唐的古絕句

    隋文帝楊廣,有著名的《春江花月夜》

    【其一】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其二】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遊女,湘川值二妃。

    這兩首詩帶有古絕句向律絕句過渡時的典型特徵,第一首失對,第二首失黏。

    失對: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失粘:春潭漾月暉。漢水逢遊女,

    到了唐朝,近體詩完全成熟,但詩人們同時也做了大量的古體詩,因此往往有些人會混餚,王力先生在《 漢語詩律學》第41頁特意指出:

    我們不能看到二十個字的詩就歸為近體詩的絕句,二十八個字就歸為近體詩的七絕 。

    我們最熟悉的五言古絕句如,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又如李白的《靜夜思》也是古絕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又如孟郊的七言古絕句《洛橋晚望 》: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結束語

    回到題主的問題,絕句有古絕句和律絕句之分。律絕句是近體詩,自然不能出現孤平,也必須符合格律。

    但是古絕句並不受格律的約束,只要押對了韻救可以了。

  • 2 # 令如夢

    ——既然世界上,有那麼多孤男寡女,那麼絕句出現一些孤平,為啥不可以?

    ——只不過,像看到孤男寡女,就覺得不正常一樣,你看到了孤平的絕句,就會覺得不正常……

    ——當然,有些孤男寡女一樣活得很精彩。所以,不妨礙有些孤平的絕句,讀起來一樣精彩……

    《絕 句》

    絕 句 違 規 本 不 行,

    如 何 實 在 有 孤 平?

    會 心 言 志 詩 魂 也,

    格 律 犧 牲 為 盡 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白雲,並表達你的感悟。五分鐘之內,急急?